同熊伯通自定林過悟真二首 其二
城郭紛紛老倦尋,幅巾來寄北山岑。長遭客子留連我,未快穿云涉水心。
城郭紛紛老倦尋,幅巾來寄北山岑。長遭客子留連我,未快穿云涉水心。
學探玉甃千仞井,筆扛龍文百斛鼎。
歸根可以后冥莖,發刃難于先肯綮。
點鐵要之便成金,即心是道道是心。
一案孔門重勘結,小圓為賜大為參。
驚棲潛避影,啄怯暗吞聲。
似惜千金命,而逃五鼎烹。
肋枯那便齒,皮瘠不宜羹。
肉食非吾事,從今戒殺生。
秋江次第落到底,夜半忽如潮涌起。
方陵屋山遽城頭,已失沙背況沙嘴。
五月小潦似未傷,九月大潦疑非常。
感召之心上所謹,推原厥咎誰其當。
一部麟經幾書異,敢用丁寧今執事。
休責漢公賢不賢,且論堯具備未備。
二年官番禺,簿領未嘗隙。一月客晉康,偷閑得兩日。
太守宣公孫,雅有好客癖。相邀乘午陰,共往叩禪寂。
前驅破暝煙,磴道十余折。草蒙百年街,屋倚千仞壁。
扳捫到上頭,兩眼眇萬物。賓主小夷猶,杯盤大狼藉。
毋多酌我醇,我渴咽泉瀝。毋多食我肥,我饑啗芝茁。
邇來傷南烹,頗復費北藥。坐客笑欲顛,詩人命能薄。
勸酬互諠嘩,問答交戲謔。車騎林間馳,衙官松下喝。
使君倡茲游,風景業已煞。何當學謝安,更有攜妓樂。
流水誰與彈,行云誰與遏。雨來風薄之,其勢飄以忽。
籃輿不及乘,急著下山屐。林梢溜滴巾,石罅泥涴襪。
皂黥效殷勤,破袖爭拂拭。我叱皂黥休,襪巾豈所惜。
泥非世間污,溜是塵外汁。點涴不厭多,愈多愈清絕。
君不見岷峨春雷江發源,又不見楩楠秋風葉歸根。
時中兩字萬物具,他說不出吾圣門。
挾書來就辟雍試,堯舜君民得無意。
鳳山梅隠屋數椽,區區無乃太早計。
淵明出辦三徑資,初不害結松菊知。
君今意與梅莫逆,豈梅亦具幽獨姿。
梅雖花早實亦早,早恐少年遲恐老。
青春誓不易歲寒,歸伴梅遲梅卻掃。
君子無莫也無適,圣人毋固也毋必。
行藏視彼時所宜,去就惟吾義之適。
吾道難莫難于權,其惟孔子為能然。
胸中還未有孔子,寧墮于偏勿求全。
愿為孔子可齋志,四可猶須省三未。
孟子何當周文王,魯男善學柳下惠。
之君命屯有孤辰,之子德孤無同人。
天遣之君友之子,賓主相忘無彼此。
出墻春梢道骨輕,侵書晚色天姿清。
客來面目挾塵土,對君有頭不敢舉。
客來言語挾塵埃,對君有口不敢開。
坐聽一賓陪一主,夜雨秋風相爾汝。
主人養高賓養虛,九天上與神龍俱。
乾道淳熙間,隨牒公之邑。我閑時曳裾,公喜常折屐。
過從未多時,情好已相得。功名打門催,馬首遽湖北。
一為盧溪留,便作弱水隔。解后五羊城,恍如不相識。
初驚面顏蒼,徐視髭鬢黑。款曲遍咨諏,交游半凄惻。
一別十五年,種種事非昔。更著一回別,又豈勝嘆息。
梅雨逗談機,槐風速行色。愁邊更添愁,客里仍送客。
笑騎五馬歸,郎省平步入。天南九萬里,誰得礙鵬翼。
語離當有詩,頌德似無益。清暉百尺虹,方廣千丈碧。
高蓋山下松,極樂巖里石。一切奇杰觀,無不入我集。
轉眼雖寥寥,捫胸猶歷歷。公歸為致言,久疎頗關憶。
老葛年少盧,亦有風月癖。唱酬舊知音,來往今掃跡。
相逢問撙齋,依舊四立壁。
東都有人持漢斧,南國無人系周圄。
未從刀鋸宥者三,先即桁楊聽之五。
五三異念同一仁,圣賢典故公日新。
心從仁上勘得道,筆與民間點為春。
百未試一刑幾厝,忘其勞績況恩數。
天語疑由公出然,公心默與天通故。
持平已遂留何須,責難未了歸可圖。
課效九章三章外,游心千古萬古初。
剖斗折衡還未可,非綿蕞莫矯叢脞。
結繩之外畫冠余,作古幸無嫌自我。
節到重陽日,身為千里人。
半癡黃口子,多病白頭親。
熟浸菊英嫩,輕挼茱糝勻。
旋沽深巷酒,強飲不成春。
太初寂無聞,其中涵大音。淵明竊知之,寫以無弦琴。
曾何入乎耳,無乃聽以心。子新嗜聲詩,失寢夜廢衾。
九死厚所養,五窮發其吟。去年抱膏肓,朅來求我針。
機緘與相勘,脈絡歸自尋。得之三百篇,喜至不自任。
詩亡道何之,碔砆亂球琳。春秋一中和,異者向與歌。
詔勿攟芻狗,其傍有師金。
等之土蒲同,他豈不云便。顧寧圖此君,曾不鄙吾縣。
小折彭澤腰,仰看督郵面。何以剸爾繁,胸次剛百練。
何以活爾癃,筆下丹九轉。堂上琴晝彈,境中枕宵奠。
那知彼魏相,不謂吾宓賤。物議任物情,處之以無辯。
吾事盡吾心,持之以無倦。木秀風必摧,水清石自見。
論定無后言,政成有公薦。萬萬字民心,聊復書四卷。
概之六經然,意視文更善。掇置黃麻中,專美學士院。
萬萬字民功,聊復碑一片。概之輿議然,實視聲更羨。
掇置青編中,專美循吏傳。行車氣骎骎,臥轍心戀戀。
中牟滿考回,太傅獨班見。采珠有相酬,懷玉毋自衒。
我以無聊歸,茲其不勝羨。已已長杜門,行行穩乘傳。
相望道何修,相送足何殿。缺然物將誠,聊爾詩當餞。
一元發于春,萬物收以秋。
公轉播物鈞,元氣在筆頭。
頤指役漢將,愿言似留侯。
功成早辟谷,壽與喬松侔。
圭蓽逸民宅,羊鶉處士衣。
人才于古有,天命與時違。
初不厭肥遯,終何辭大歸。
初終兩題目,君自一其機。
江深寂無聲,旁岸時??。
推篷細聽之,迺是石間滴。
固知水之鳴,多出石之激。
如何厭喧人,罪水不罪石。
吾在水石間,雅性雖嗜默。
鳴非吾敢嫌,激非吾敢責。
奉解水石紛,兩各適其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