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齋十詠 石席
結粹從天匠,周方出翠巒。
寧知磨琢易,須信卷舒難。
角枕清同置,藜床雅并觀。
公余聊偃息,空覺病膚寒。
結粹從天匠,周方出翠巒。
寧知磨琢易,須信卷舒難。
角枕清同置,藜床雅并觀。
公余聊偃息,空覺病膚寒。
這石席凝聚精華像是天工造就,它方正的形態出自翠綠的山巒。哪里知道打磨雕琢它很容易,要相信讓它卷起來展開卻很難。它和角枕一同清爽地放置著,與藜床搭配起來高雅可觀。公務之余暫且休息一下,只覺得冰冷的石席讓病膚生寒。
結粹:凝聚精華。
天匠:天工,指自然的創造力。
周方:方正。
翠巒:翠綠的山巒,指石席的石材來源。
角枕:用獸角制作的枕頭。
藜床:藜莖編的床,泛指簡陋的床。
偃息:休息。
此詩為作者在縣齋任職時所作。縣齋生活相對簡樸,詩人在公務之余,看到石席有感而發。當時的社會環境可能是相對穩定,詩人在日常的縣務工作中,從身邊的事物尋找生活的情趣和寧靜。
這首詩以石席為主題,通過描寫石席的制作、特性和使用場景,展現了詩人的生活情趣和高雅格調。詩風質樸,在宋代詠物詩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了當時文人在平凡生活中追求精神境界的特點。
闌干十二曲,重回首、爭忍酌金卮。悵昨夜雨疏,今朝風驟,落花流水,飛絮平池。
餞春會、歌三兩闕,添譜懊儂詞。芳草有情,綠應如此,夕陽無主,紅不多時。
韶華歸何處,垂楊系不定,裊裊煙絲。一霎人間天上,香冷云癡。
近黃昏院落,湘簾半卷,玉階小立,數遍胭脂。腸斷數聲啼鳥,都在空技。
從來歌吹說維揚,
我念瓊花不再芳。
今夜窗前看明月,
卻疑明月是雷塘。
初旭濕霜痕,溪流緩復奔。路因頻到熟,心待舊交論。山勢隨村曲,窯煙接海昏。知君多善教,所至俗還敦。
聞說幽居僻,仙鬟翠崦南。陽坡饒美木,曲澗會澄潭。問俗何方古,藏名此地堪。深期帶經往,清夜擁爐譚。
野性便時棄,虛名恥世聞。目緣多慮暗,志為好奇分。傍日翻書卷,臨池寫練裙。思君同雅興,搔首誦停云。
混俗非真隱,深居學避囂。看云山映竹,坐石水通潮。道勝貧何病,神完趣獨超。遺經對千古,意頗似聞韶。
草沒階前石,云連戶外山。位居人下拙,身在病中閑。出處多難事,逢迎有瘦顏。仰看雙白鶴,暮向遠林還。
耄耋依然不老翁,
輕身健步少年風。
神州勝景全收眼,
天下奇觀羅入胸。
蹤跡相違百里程,只憑詩句附同聲。
十年中壘談經席,一代司空博物名。
詩為苦吟饒蘊藉,境緣多累愈和平。
因君盡滌疏狂態,不獨邯鄲故步更。
獨倚寒巖生意絕,
任他桃李自成蹊。
千官供帳出都亭,司馬名題在御屏。開府舊持滄海節,行邊新掃幕南庭。
劍寒北斗河流白,社僻東林岳色青。幾杖更操彤管去,門人將受漆園經。
陳情表上五云間,閶闔初分曳履班。未許留侯辭相國,暫容安石請東山。
黃花釀熟輿扶醉,青玉箱擎藥駐顏。歸去里門趨入謁,璽書行召石君還。
仗鉞西征十二年,歸朝丹詔降從天。開疆勝略虛韓范,系頸威名紀簡編。寵渥三朝沾鳳闕,姓名萬里勒燕然。猶龍即向滹沱渡,還有函關紫氣連。
原是當朝矍鑠翁,治兵今向帝城中。新兼節制仍司馬,舊領嫖姚盡總戎。刁斗風清山海北,旌旗日煖羽林東。高牙坐鎮烽煙息,爭看麒麟第一功。
十載旌麾獨鎮西,論功不止魏公齊。疆開千里生春色,波及三秦凈鼓鼙。延世緹騎星拱極,荷天雨露鳳銜泥。幾幾赤舄歸朝去,無奈攀轅父老啼。
陛見勛臣至自西,禁兵十萬許誰提。中軍上佐兼南北,一代元戎肅鼓鼙。飛蓋首回二華遠,登仙旌入五云齊。已知司馬屬人望,應筑長安拜相堤。
古剎浮屠映碧山,
狀元題墨最為嫻。
游人倦憩塵心寂,
云自青天水自閑。
豈有圖南意,吾居亦少東。
儲糧三月盡,簪筆一生空。
賀歲聊從俗,偷生愧作翁。
乾嘉成已事,不敢說咸同。
游屐息春忙。著雨幽墀似曲塘。砌外三桐層碧引,過墻。接葉愔愔覆草堂。
搖日夕窗涼。破夢棋聲靜曲房。入夜流螢依竹見,還藏。簟展方流玉水長。
愁劇意模糊。粽子還能益智無。且碾朱砂浮藥玉,胡盧。圖得閑愁半日逋。
醉里惜幽拘。吟罷懷沙日又徂。記得弇州詩句好,非誣。信有人間屈左徒。
翠擁千屏,紅拖雙槳,依約晚荷深處。寄跡西湖,慣扁舟容與。
甚年年、聽磬虛壇,觀潮荒岸,未逐流花尋渡。指顧云巒,忽崢嶸絹素。
十里蘆霜,白覆詞仙宇。知柳眼看盡,幾風流張緒。語燕歌鶯,譜當年金縷。
況逋仙、仙去從朝暮。丹青筆,留鎮寺門清客暑。喚起吟魂,聽齋廚鐘鼓。
美人家住增江曲,叢桂森森繞草堂。
若土天高先得月,扶桑地遠易逢場。
談玄日過楊雄宅,舉酒時斟杜子觴。
江海未應憂魏闕,東華曾挹軟塵香。
一犁酥潤萬牛耕,
飯碗人間系死生。
公子樓頭賞春雨,
杏花樹上聽新鶯。
無端惱破桃源夢,明日青樓。
玉膩花柔,不學行云易去留。
應嫌衫袖前香冷,重傍金虬。
歌扇風流,遮盡歸時翠黛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