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廬山送盧師陳
誰見匡廬百疊蒼,軺車八月下潯陽。天開畫障芙蓉出,風約銀河瀑布長。秀色從來堪攬結,壯游還待發文章。因君忽動江湖興,便儗東林問草堂。
誰見匡廬百疊蒼,軺車八月下潯陽。天開畫障芙蓉出,風約銀河瀑布長。秀色從來堪攬結,壯游還待發文章。因君忽動江湖興,便儗東林問草堂。
憑虛遙望粵王臺,瀲滟霞光毒霧開。
風定果聞飛錫去,夜涼應見弄珠回。
紺園翳翳多修竹,碧殿陰陰半劫灰。
欲結靜緣滄海上,隨流乘月說如來。
鳥宿寒枝動,晴天雪更飛。既沾臺石冷,復上老僧衣。
葉盡枝方滿,時時飄素埃。晚風吹未了,疑是野梅開。
惟吾與西佛,天性本相關。
怊悵迷方久,浮沉苦海間。
三心終不退,上輩必容攀。
慈念應尤切,提攜早共還。
天半云中寺,四山皆白云。
我來云際宿,卻憶云中君。
塔影當晴出,濤聲入夜聞。
此中有猿鶴,莫勒《北山文》。
焄蒿一去杳難知,
數紙遺書手自披。
切勿輕為歸蜀夢,
竹枝忍復聽吾伊。
八桂林邊多好山,
一麾遙羨數躋攀。
何時攜屐訪君去,
老我猶能腰腳頑。
清禁已無蓮炬分,
名山尚欠草鞋緣。
賀公未是真知己,
卻喚詩仙作謫仙。
來時雪滿六盤山。秦嶺接云環。薄冰滑道,黃塵撲鬢,深苦旅途難。
如今恰是春光媚,翠舞玉門關。左柳輕柔,桃林綻碧,適意緩鞭閒。
紛披老筆叱撥駒,
魄力真與扛鼎俱。
后賢莫議氣粗率,
墨痕誰得粗中腴。
我非柴桑翁,素性亦愛菊。
地不滿數弓,所栽備種族。
泥沾洗馀滓,天暑障素幅。
插援聊扶傾,除蠹恐滋毒。
愛護同家兒,日夕勞顧復。
花時繞畦看,相于淡無欲。
遲暮亦何妨,霜馀愜幽獨。
自號菊花農,頭銜珍令仆。
獨冷儒官亦獨清,前賢補處詎云輕。
后山三任入東觀,脩水七年留北京。
底用過多求美宦,自應垂后保香名。
贈言我竟無堪說,笑指籬邊秋菊英。
常居物外度清時,
牛上橫將竹笛吹。
一曲自幽山自綠,
此情不與白云知。
河橋霜落片帆遲,握手平原佐郡時。共道賓游新北海,那知名跡舊南皮。毫揮五色霞飛動,劍擁雙鉤霧陸離。一笑主人情不淺,蘭橈先訂隔年期。
蕭蕭寒雨菊花晨,握別那堪衛水濱。愧我尚為浮海客,知君元是濟川人。滹沱雪凈千門曉,渤澥霞明萬樹春。廿載羊裘仍大澤,東風愁色話垂綸。
紫禁春回景物饒,千官陪宴賞元宵。樓臺和影來三島,燈月交輝徹九霄。錦隊喧時呈角抵,翠華臨處奏簫韶。太平氣象年年好,萬國謳歌仰圣朝。
人間元夕喜天晴,況復繁華在帝京。鳳輦遙臨雙闕迥,鰲山高聳萬燈明。春風車馬填都市,夜月笙歌滿禁城。不是吾皇重時令,要同黎庶樂升平。
翠聳鰲山對闕開,萬燈森列映樓臺。初疑星宿薇垣聚,又見神仙閬苑來。火線走空飛夜電,香車填道動春雷。臣民共樂恩光里,愿獻吾皇萬壽杯。
望近仙家十二城,君王元夜宴瑤京。月華且讓燈毬起,春色先從火樹生。平地蓬瀛開勝槩,半天歌管奏新聲。小臣愿獻升平頌,萬歲千秋仰圣明。
昔年兵氣沖扶桑,為虺、為蛇海上狂。軍中惟有哥舒翰,城下竟無張睢陽!
島夷猖獗不可制,一撮苗山能抵當。臺灣破碎已三載,至今人說徐、吳、姜。
徐君勇敢推善戰,儒巾結束變戎裝。腰下長攜三尺刃,手中能擎百子鎗。
沖鋒獨隊遏強敵,出沒山林成戰場。姜君勇悍亦異常,一時驅虜如驅羊。
吳君統率同一氣,義旗一豎神揚揚。誠知大敵未易禦,民眾驟合非久長。
又況援師不足恃,豈能只手除欃槍!如火如荼敵軍至,六月、七月人惶惶。
苗栗山頭臺安海,西有舟鮫東有狼。為猿、為鶴不可知,數君名在家已亡。
存沒死生疑傳疑,生死于君兩不妨。生為國士死國殤,望風憑吊歌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