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松
自古詠連理,多為艷陽吟。
誰知抱高節,生處亦同心。
風至應交響,禽棲得并陰。
歲寒當共守,霜雪莫相侵。
自古詠連理,多為艷陽吟。
誰知抱高節,生處亦同心。
風至應交響,禽棲得并陰。
歲寒當共守,霜雪莫相侵。
自古以來吟詠連理之木,大多是在明媚春光里。誰能知道這兩棵松樹懷有高尚氣節,生長之處也心心相印。風吹來時它們應會相互發出聲響,鳥兒棲息能同時得到它們的樹蔭。在寒冷的歲月里應當共同堅守,霜雪啊不要來侵害它們。
連理:指兩棵樹的枝干合生在一起,比喻夫妻恩愛,這里指雙松相連。
艷陽:明媚的春天。
高節:高尚的節操。
并陰:共同的樹蔭。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個社會風氣較為浮躁,人們追求表面繁華的時期,詩人借此詩表達對高尚氣節和真摯情誼的崇尚。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雙松所代表的高尚氣節和相互陪伴的情誼。其突出特點是借物抒情,以雙松喻人。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美好品質的追求。
小徑城陰繞薜蘿
瓦盆相對長高荷
花深山鳥時還下
地僻儒紳暫亦過
草色雨亭生畫景
爐香秋院引弦歌
分明蕭散紅塵外
未必仙居定若何
煙策西歸背九衢,
錦城春色遍平蕪。
它年定有乘槎客,
知是嚴君隱蜀都。
昔年吳地盛繁華,
平屋樓居千萬家。
今日試憑高處望,
滿城煙樹亂啼鴉。
連城風動影橫斜,誰信名駒在渥洼?
勁骨不肥春苜蓿,哀音如咽漢琵琶。
疑將蒼竹批雙耳,更剪烏云罩五花。
神物若能同劍化,錦韉應得到流沙。
正春分過了,約住殘寒,勝侶齊招。等是玄都俊,自劉郎去后,千樹栽桃??椿ㄗ夏?,紅拂猶涴酒邊袍。更屈指韶光,眉蠶市近,轉眴花朝。
芳醪煖人意,待語艷瀾翻,詞巂山高。曲坊城南陌,趁孤云車笠,盟事相要。舊痕喚起殘夢,壚在尚簾挑。便預醉芳時,陰晴眾壑珠未調。
二程十四五,
即為圣人徒。
汝年已蹉跎,
得無驚覺乎。
黃巾賊破雨蕭蕭,
旱魃攙槍一日消。
思婦解嘆嗚鸛垤,
歸軍應濕畫龍標。
沙清凱路歌偏壯,
柳向營門色漸嬌。
況是賞筵燈火近,
月明笳鼓醉春宵。
五九四十五,春風吹斷前山雨。
行云歸去復何心,轉背飄然無覓處。
無覓處,知不知,坐斷十方還是誰。
東弗于代郁單越,西瞿耶尼閻浮提。
陳留章武,
傷腰折股。
貪人敗類,
穢我明主。
嶄然頭角已崢嶸,
一卷傳薪卜鳳鳴。
最是眼前真趣永,
樹聲相和讀書聲。
梅演山前聞雁來,珠湖渡口放船回。
晚云出嶺作疏雨,秋水滿江生綠苔。
故里風煙頻入夢,中年世事獨興哀。
飄搖莫戀詩千首,斷送深憑酒一杯。
擬卜三椽,問何處、水回山曲。朝暮景、清風當戶,白云藏屋。更得四時瓶貯酒,未輸一品腰圍玉。待千章、手種木成陰,周遮綠。
且休殢,陶令菊。也休羨,子猷竹。算百年一夢,誰榮誰辱。喚客烹茶閑話了,呼童取枕佳眠足。但晨香、一炷愿天公,時豐熟。
先朝盛文物,最盛元祐中。
我生百年后,深思附冥鴻。
人欲天不違,今復識此翁。
何以知其然,風味如長公。
草露濕光氣,高原夜色分。
誰將一星火,燒出萬山云。
宿鳥驚人起,晨雞隔水聞。
茫茫登眺感,空自悵南薰。
北風吹夜寒,
雪花大如掌。
中宵念及友,
剡溪駕青舫。
興來生健翼,
興盡隳遐想。
豈不愛而人,
悲歡有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