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三詠 修竹
我得家傳好此君,剩栽干挺拂青云。
塵埃不掃自然去,風月有余誰可分。
萬籜蒼龍春后見,滿軒鳴玉夜深聞。
時時助我毫端興,宜與江山共策勛。
我得家傳好此君,剩栽干挺拂青云。
塵埃不掃自然去,風月有余誰可分。
萬籜蒼龍春后見,滿軒鳴玉夜深聞。
時時助我毫端興,宜與江山共策勛。
我秉承家傳喜好這翠竹,多多栽種讓它們挺拔直上拂動青云。不用清掃塵埃自然會離去,這里清風明月如此多又有誰能來分享。春天過后能見到眾多如蒼龍般的新竹,深夜里能聽到滿軒竹子如鳴玉般的聲響。它時時激發我揮毫創作的興致,它應當和江山一同記功。
此君:指竹子。
剩栽:多栽。
干挺:挺拔的枝干。
籜(tuò):竹筍上一片一片的皮。
軒:有窗的長廊或小屋。
策勛:記功。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看出詩人處于幽居生活中。可能當時社會環境較為平靜,詩人在居所中栽種竹子,享受著與竹相伴的閑適,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竹子的喜愛和贊美,突出了竹子的高雅品質和對詩人生活的影響。其特點是通過生動描寫展現竹子形象和幽居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獨特的審美和生活情趣。
去者如弊帷,來者如新衣。
鮮華非久長,色落還棄遺。
詎知行者夭,豈悟壯者衰。
區區未死間,回面相是非。
好聞苦不樂,好視忽生疵。
乃明萬物情,皆逐人心移。
古今盡如此,達士將何為。
行子繞天北,山高塞復深。
升堂展客禮,臨水濯纓襟。
驅馳戎地馬,聚散林間禽。
一杯瀉東流,各愿無異心。
薊亭雖苦寒,春夕勿重衾。
從軍任白頭,莫賣故山岑。
長年好名山,本性今得從。回看塵跡遙,稍見麋鹿蹤。
老僧云中居,石門青重重。陰泉養成龜,古壁飛卻龍。
掃石禮新經,懸幡上高峰。日夕猿鳥合,覓食聽山鐘。
將火尋遠泉,煮茶傍寒松。晚隨收藥人,便宿南澗中。
晨起沖露行,濕花枝茸茸。歸依向禪師,愿作香火翁。
曉氣生綠水,春條露霏霏。
林間棲鳥散,遠念征人起。
幽花宿含彩,早蝶寒弄翅。
君行非晨風,詎能從門至。
五女誓終養,貞孝內自持。兔絲自縈紆,不上青松枝。
晨昏在親傍,閑則讀書詩。自得圣人心,不因儒者知。
少年絕音華,貴絕父母詞。素釵垂兩髦,短窄古時衣。
行成聞四方,征詔環佩隨。同時入皇宮,聯影步玉墀。
鄉中尚其風,重為修茅茨。圣朝有良史,將此為女師。
有川不得涉,有路不得行。
沉沉百憂中,一日如一生。
錯來干諸侯,石田廢春耕。
虎戟衛重門,何因達中誠。
日月俱照輝,山川異陰晴。
如何百里間,開目不見明。
我今歸故山,誓與草木并。
愿君去丘阪,長使道路平。
長長南山松,短短北澗楊。俱承日月照,幸免斤斧傷。
去年與子別,誠言暫還鄉。如何棄我去,天路忽騰驤。
誰謂有雙目,識貌不識腸。豈知心內乖,著我薜蘿裳。
尋君向前事,不嘆今異翔。往往空室中,寤寐說珪璋。
十年居此溪,松桂日蒼蒼。自從無佳人,山中不輝光。
盡棄所留藥,亦焚舊草堂。還君誓已書,歸我學仙方。
既為參與辰,各愿不相望。始終名利途,慎勿罹咎殃。
輝天復耀地,再為歌詠始。素傳學道徒,清門有君子。文澗瀉潺潺,德峰來壘壘。
兩京二十年,投食公卿間。封章既不下,故舊多慚顏。賣馬市耕牛,卻歸湘浦山。
麥收蠶上簇,衣食應豐足。碧澗伴僧禪,秋山對雨宿。且歡身體適,幸免纓組束。
上宰鎮荊州,敬重同歲游。歡逢通世友,簡授畫戎籌。遲遲就公食,愴愴別野裘。
主人開宴席,禮數無形跡。醉笑或顛吟,發談皆損益。臨甃理芳鮮,升堂引賓客。
早歲慕嘉名,遠思今始平。孔門忝同轍,潘館幸諸甥。自知再婚娶,豈望為親情。
欣欣還切切,又二千里別。楚筆防寄書,蜀茶憂遠熱。關山足重疊,會合何時節。
莫嘆各從軍,且愁岐路分。美人停玉指,離瑟不中聞。爭向巴山夜,猿聲滿碧云。
早入溫門山,群峰亂如戟。崩崖欲相觸,呀豁斷行跡。
脫屐尋淺流,定足畏欹石。路盡十里溪,地多千歲柏。
洞門晝陰黑,深處惟石壁。似見丹砂光,亦聞鐘乳滴。
靈池出山底,沸水沖地脈。暖氣成濕煙,蒙蒙窗中白。
隨僧入古寺,便是云外客。月出天氣涼,夜鐘山寂寂。
江上風翛翛,竹間湘水流。日夜桂花落,行人去悠悠。
復見離別處,蟲聲陰雨秋。
處處江草綠,行人發瀟湘。
瀟湘回雁多,日夜思故鄉。春夢不知數,空山蘭蕙芳。
西域傳中說,靈臺屬雍州。有泉皆圣跡,有石皆佛頭。所出薝卜香,外國俗來求。毒蛇護其下,樵者不可偷。
古碑在云巔,備載置寺由。魏家移下來,后人始增修。
近與韋處士,愛此山之幽。各自具所須,竹籠盛茶甌。牽馬過危棧,襞衣涉奔流。草開平路盡,林下大石稠。
過郭轉經峰,忽見東西樓。瀑布當寺門,迸落衣裳秋。石苔鋪紫花,溪葉裁碧油。松根載殿高,飄飖仙山浮。
縣中賢大夫,一月前此游。賽神賀得雨,豈暇多停留。
二十韻新詩,遠寄尋山儔。清泠玉澗泣,冷切石磬愁。君名高難閑,余身愚終休。相將長無因,從今生離憂。
鳥鳴桑葉間,綠條復柔柔。
攀看去手近,放下長長鉤。
黃花蓋野田,白馬少年游。
所念豈回顧,良人在高樓。
憶昔門館前,君當童子年。今來見成長,俱過遠所傳。
詩禮不外學,兄弟相攻研。如彼販海翁,豈種溪中田。
四方尚爾文,獨我敬爾賢。但愛金玉聲,不貴金玉堅。
孤遺一室中,寢食不相捐。飽如腸胃同,疾苦膚體連。
耕者求沃土,漚者求深源。彼邦君子居,一日可徂遷。
念此居處近,各為衣食牽。從今不見面,猶勝異山川。
既乖歡會期,郁郁兩難宣。素琴苦無徽,安得宮商全。
他皆緩別日,我愿促行軒。送人莫長歌,長歌離恨延。
羸馬不知去,過門常盤旋。會當為爾鄰,有地容一泉。
買地不肥實,其繁系耕鑿。
良田少鋤理,蘭焦香亦薄。
勿以聽者迷,故使宮征錯。
誰言三歲童,還能分善惡。
孜孜日求益,猶恐業未博。
況我性頑蒙,復不勤修學。
有如朝暮食,暫虧憂隕獲。
若使無六經,賢愚何所托。
孤賤相長育,未曾為遠游。
誰不重歡愛,晨昏闕珍羞。
出門念衣單,草木當窮秋。
非疾有憂嘆,實為人子尤。
世情本難合,對面隔山丘。
況復干戈地,懦夫何所投。
與爾俱長成,尚為溝壑憂。
豈非輕歲月,少小不勤修。
從今解思量,勉力謀善猷。
但得成爾身,衣食寧我求。
固合受此訓,墮慢為身羞。
歲暮當歸來,慎莫懷遠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