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州教授宋師民有詩次韻
但聞兩廡讀書聲,學館無塵地更清。
歲久緇林皆木拱,春來泮水有芹生。
剩令龍虎登高第,再賦鳧鹥美太平。
我老循行才不稱,愧君刻畫與虛名。
但聞兩廡讀書聲,學館無塵地更清。
歲久緇林皆木拱,春來泮水有芹生。
剩令龍虎登高第,再賦鳧鹥美太平。
我老循行才不稱,愧君刻畫與虛名。
只聽聞學館兩邊廊廡傳來朗朗讀書聲,學館里一塵不染,環境更加清幽。多年過去,寺廟的樹木都已長得很粗大,春天來了,泮池里長出了水芹。真希望學子們都能像龍虎一樣高中科舉,再創作詩歌贊美太平盛世。我年老巡查,才能與職位不相稱,慚愧您為我寫詩文并給予我虛名。
兩廡:學宮的東、西廊,這里指學館。
緇林:僧徒所居之處,即寺院。木拱:樹木已有兩手合圍那么粗,形容時間久。
泮水:學宮前的水池。芹:水芹,《詩經·魯頌·泮水》有“思樂泮水,薄采其芹”,后以“采芹”指考中秀才,這里指泮水中長出水芹象征學子有好的發展。
龍虎:比喻杰出的人才。高第:科舉考試名列前茅。
鳧鹥:野鴨和鷗鳥,《詩經·大雅·鳧鹥》是贊美太平的詩,這里指創作贊美太平的詩歌。
循行:巡查。
刻畫:指寫詩文。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社會處于相對和平的時期,學館教育氛圍良好。詩人可能在巡查學館時,看到學子們勤奮學習的場景,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學子的期望和對太平盛世的贊美,同時體現詩人的謙遜。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與用典結合,營造出積極向上的氛圍。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的教育情況和文人的情感。
李侯何以悅其親,戲著彩衣覓梨棗。
閑騎竹馬畫堂前,慈顏一笑自忘老。
毛義捧檄難忘客,茆容殺雞終得道。
愛公純孝配古人,甚欲卜鄰安井灶。
沖虎困頓歸,投枕眠爛熳。
夜晴霜月苦,睡美不知旦。
日高披曉綠,萬事付衰懶。
百年炊黍久,強半得憂患。
起臨清淺流,白發不可揀。
此生終一壑,形勝已入眼。
明年定來歸,茅屋并崖瞰。
掩門無營為,一味工寢飯。
大游落落如長松,說易妙合韋編翁。
胸中蘊藉入眉宇,筆下言語驅頭風。
少游濯濯如春柳,十八書生過秦手。
已將文舉呼大兒,更舉長源為小友。
是家諸郎都幾人,傳聞一一連城珍。
未識龍川五袴守,端似當年萬石君。
道人天姿心匠妙,漆瞳含秋看飛鳥。
氣和不減華林風,韻高勝卻霜巖曉。
心胸冰壺不隔塵,爭傳落筆如有神。
不畫凌煙大羽箭,來寫山林夢幻身。
清秀摩云洞冰雪,更將已素稱三絕。
不作能癡顧虎頭,定為露頂王摩詰。
傳神寫照誰與功,吾聞成在阿堵中。
擬將萬匹鵝溪絹,為寫漚中勝義空。
今夕亦常夕,人偏故國思。
不堪搓凍耳,聽誦未歸詩。
家室誼嘩后,深簷雨雪時。
爐香待清旦,此意有誰知。
白頭重踏輭紅塵,獨立鹓行覺異倫。
往事已空誰敘舊,好詩乍見且嘗新。
細思寂寂門羅雀,猶勝累累冢臥麟。
力請宮祠知意否,漸謀歸老錦江濱。
方忻望廬山,忽見蘇養直。
向來敗意事,捉手一笑失。
瀾翻誦新詩,與山爭秀色。
歸來對青燈,危坐口掛壁。
翰林謫仙人,隱顯吁莫測。
正恐騎魚去,千里作一息。
子昔送我日,出岫云無心。
今我舍子行,窮猿瞑投林。
勿歌行路難,勿效兒女泣。
處處得逢渠,千江共一月。
悉如羊公鶴,氋氃費推遣。
心如旋磨驢,日夜團??轉。
夫子為譏訶,譬說頗蔓衍。
愁心得少休,忽作象鼻卷。
出門無所詣,地坐息疲喘。
路窮輒一笑,興盡復回反。
風光聞布谷,人家初煮繭。
倚藤望九峰,層疉分濃淺。
駮云漏微日,諸峰猨曉時。
飛檐寄木杪,晴瓦暗差差。
意行愛倉涼,地坐休頓疲。
哀蟬尚泣露,積水欲生漪。
瘴疴余睡色,破裓老垂垂。
心事世途悮,風神邱壑宜。
高標誰對我,白鳥深自知。
重來應邂后,歸去不須期。
西湖睿郎最高道,思之不已令人老。
道人相逢吳楚間,聞說絕與睿郎好。
年來學富身轉貧,豈特詩膽大于身。
法朋半是奇逸者,我亦放浪無覊人。
霜威折綿寒入頰,長廊無人風卷葉。
寒窗誦讀夏日吟,和氣坐令寒妥貼。
筆端解語敏于口,網牋時作龍蛇走。
煩君清哦當少休,萬象乞憐爭叩頭。
昔人隱臨湘,解跨白鹿游。公來吊陳跡,但有林壑幽。
春風掃夕陰,雌霓飲澗湫。披晴望形勝,衣裾空翠浮。
道人高尻揖,自陳語和柔。烏猶為人好,草亦能忘憂。
矧汝家臨川,共飲西津流。欣然為題詩,清絕如霜秋。
詩成又自錄,小字如蠅頭。意重恐難荷,鄉義良已周。
遙乘知興耳,興罷夫何求。我和無好語,效顰增嘆羞。
昔聞安期生,以術干項羽。羽無人君量,佯狂輒遁去。
又聞魯仲連,舌有濟世具。人君欲祿之,高視笑不語。
吁古列僊人,萬事不干慮。乃肯入世紛,豈非以民故。
翩翩遙增擊,悠然知事悮。道合人所難,一律無今古。
我生飽憂患,晚有二子慕。骯臟刺世眼,甚宜著閑處。
一篇引一杯,舉杯揖黎母。
盡力覓不得,歸來題反身。
平生未解沒,寧解救滔人。
有累路岐遠,無求滋味親。
養心唯寡欲,妙物久如神。
上莊俯漢江,古木雜桑柘。槐衙陰廣陌,麥浪漲平野。
連云對囷廩,用谷量牛馬。我來二月破,解鞍綠陰下。
縱望煙霏中,領略見楯瓦。耆年骨柴崖,迎客意傾寫。
干戈爭奪余,身在相驚詫。山空啼杜鵑,龕燈自清夜。
歛眉問儋州,亟口談江夏。以余游二公,老大知識寡。
暮歸逢醉人,往往遭捶罵。鹿門有余地,賢矧如君者。
為連修竹林,規以構茅舍。伏舂舊所能,犁鉏當學把。
相見水過膝,蓑苙清入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