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零二首 其三九
一粒紅稻飯,幾滴牛領血。憑君子細看,我亦難分雪。
耕者耕未已,種者種不歇。目望九霄云,誰顧三伏熱。
秋收政其時,全在要精潔。升合等平分,彼我言詞絕。
暗室不可欺,吃水也防噎。上人飽法味,道眼能昭徹。
歸來滿缽香,坐斷水云舌。金毛恣翻躑,異獸潛深穴。
栗棘金剛圈,略不通水泄。百草頭邊著眼看,七星用處當風截。
一粒紅稻飯,幾滴牛領血。憑君子細看,我亦難分雪。
耕者耕未已,種者種不歇。目望九霄云,誰顧三伏熱。
秋收政其時,全在要精潔。升合等平分,彼我言詞絕。
暗室不可欺,吃水也防噎。上人飽法味,道眼能昭徹。
歸來滿缽香,坐斷水云舌。金毛恣翻躑,異獸潛深穴。
栗棘金剛圈,略不通水泄。百草頭邊著眼看,七星用處當風截。
一粒紅色的稻米飯,飽含著耕牛頸上的幾滴血汗。請君子仔細看,我也難以分辨清楚其中的艱辛。耕種的人勞作不停,播種的人也不歇息。他們眼睛望著高遠的天空,誰會顧及三伏天的酷熱。秋天收獲正是時候,關鍵在于要做到精細潔凈。糧食按升合平均分配,彼此就不會有爭議。即使在暗室中也不可做壞事,喝水時也要防備被噎住。高僧飽嘗佛法的滋味,智慧之眼能洞察一切。歸來時缽盂滿是香氣,能截斷關于水云的無謂議論。如同金毛獅王肆意翻騰跳躍,怪異的野獸潛藏在深穴。栗棘、金剛圈般的佛法奧秘,嚴密得滴水不漏。要在平常事物上用心觀察,七星劍般的智慧要在關鍵時刻果斷運用。
紅稻飯:紅色的稻米煮成的飯。
牛領血:耕牛頸部因拉犁等勞作磨破流出的血,象征耕種的艱辛。
憑:請。
分雪:分辨清楚。
九霄云:高遠的天空。
三伏熱:三伏天的酷熱。
政:通“正”。
升合:容量單位,十合為一升,這里指公平分配糧食。
暗室不可欺:在沒人看見的地方也不能做壞事。
吃水防噎:喝水也要防備被噎住,比喻做事要謹慎。
上人:對高僧的尊稱。
法味:佛法的精妙滋味。
道眼:洞察佛法的智慧之眼。
昭徹:洞察、明了。
坐斷:截斷、止住。
水云舌:關于水云等虛幻事物的無謂議論。
金毛:指金毛獅王,象征勇猛、威嚴。
翻躑:翻騰跳躍。
栗棘金剛圈:比喻佛法的奧秘、禪機,難以突破。
七星:可能象征著具有決斷力的智慧。
此詩為偈頌,偈頌常用于佛教中表達佛法義理。作者可能處于一個重視佛法修行和傳播的環境,通過這首詩一方面描述了普通百姓耕種的艱辛,提醒人們珍惜糧食、明白勞作的不易,另一方面宣揚佛法的智慧和修行的重要性,引導人們通過修行領悟佛法真諦。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應是在佛教文化較為盛行的時期。
這首偈頌主旨是將現實生活的勞作與佛法修行相結合。前半部分強調耕種的辛苦和公平分配的重要性,后半部分宣揚佛法修行的境界和智慧。其突出特點是語言平實卻蘊含深刻哲理。在佛教文學史上,它以獨特的視角將生活與佛法聯系起來,有助于人們更好地理解佛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現。
山水遶青??鞴紅,花開絮亂春欲空。
太白酌酒塵世外,小舟蕩槳農事中。
筑堤溉田十里同,居民舉手稱蕭公。
蕭公有惠何時窮,十里穮蔉無兇豐。
過了一坡更一坡,中間田道水成渦。
雨來更驟擔肩重,泥滑不休行步多。
奈老杉松猶偃蹇,趨時桃李暫蹉跎。
炊煙戀屋不肯出,夜宿人家燒薜蘿。
天與容臺掾,田園早得歸。
杯中寧有影,海上息忘機。
世路閑身好,人生靜者稀。
更于蘐草處,靜看老萊衣。
天上金衣侶,還能貺草萊。
風流晉王謝,言語漢鄒枚。
公等久安在,今從何處來。
山禽正嘈雜,慰我日徘徊。
忙了三年乍得閑,便乘風雨看溪山。
可憐過眼事多少,都不關心春往還。
老至但驚霜上鬢,興來聊復酒開顏。
如今便作游人喚,更欲徜徉紫翠間。
四戒從誰得,忠勤與孝廉。
本原來簡冊,膏潤到閭閻。
仕久機鋒熟,時來智慮添。
平生真售用,家法有森嚴。
涖卜他年正首丘,尚乘風日逐英游。
平分正月春猶淺,斷送元宵冷未休。
藕斷山鐘黃蘗外,枝分水轉石榴頭。
卷簾隠幾俱為樂,付與涪翁悶得不。
奉詔程文閱四旬,紛來萬卷日橫陳。
憐渠燈火勤三歲,惱我簾帷度一春。
勝日鶑花辜樂事,它年桃李識何人。
遙知吏部尋春徧,紅紫芳菲得句新。
車馬喧人境,茅茨棄道旁。
無心天外得,有玉匵中藏。
領略煩詩將,勾收入醉鄉。
會從盤谷老,野處日徜徉。
邊鎖求良牧,京華倚重臣。
撫摩中有備,發擿靜無塵。
效著龍顏動,班疑豹尾真。
訃聞遺憾見,進秩有明綸。
雞本憚犧先斷尾,燕粗能巢聊葺壘。
漫郎無用卻歸來,得熟道傍真苦李。
誰家買田綠當戶,何人種花紅照水。
君詩讀罷已忘機,撲漉沙鷗隨處起。
天地開南學,葵軒接五峰。
淳熙亡一鑒,盤谷有真蹤。
庭立心傳鯉,門乘玉潤龍。
風流遮不斷,堂斧若為封。
山晚浮云合,天寒鸧鴰呼。
世人共鹵莽,行路日荒蕪。
衰謝身何補,低垂氣不蘇。
所過憑問訊,似欲慰窮途。
門戶關州縣,交游及弟昆。
每于尊俎后,窺見典刑存。
豈不昏姻重,常疎藥石言。
矧聞丹旐發,心緒正沄沄。
賸水浸秋碧,余霞占晚紅。
浩歌鳴鶴后,柔櫓泛鷗中。
酒戒情難遣,詩吟老未工。
懷哉真面目,助順企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