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韻哭陳能之
陳公行古道,出處盡堪書。
俯仰端無負,初終總一如。
粵從為劇邑,平步上亨衢。
正色主風憲,彈劾靡親疏。
故雖頻補外,直性不可紆。
召還方進用,謂當推緒余。
一朝忽攖疾,力請歸舊居。
竟化遼東鶴,不作北溟魚。
哀哉名世士,天胡賦分拘。
有子傳衣缽,無錢治室廬。
陳公行古道,出處盡堪書。
俯仰端無負,初終總一如。
粵從為劇邑,平步上亨衢。
正色主風憲,彈劾靡親疏。
故雖頻補外,直性不可紆。
召還方進用,謂當推緒余。
一朝忽攖疾,力請歸舊居。
竟化遼東鶴,不作北溟魚。
哀哉名世士,天胡賦分拘。
有子傳衣缽,無錢治室廬。
陳公踐行古代的道德準則,無論出仕還是隱居都值得記載。他為人正直,俯仰無愧,始終如一。自從治理政務繁重的城邑,便順利踏上仕途。他嚴肅公正地主持風紀法度,彈劾官員不論親疏。所以雖然多次被貶到外地任職,但剛直的性格不會屈從。被召回朝廷正要得到重用,大家都認為他會施展更多才能。可突然染上疾病,便極力請求回到舊居。最終像遼東的仙鶴一樣逝去,沒能如北溟的大魚般自由遨游。悲哀啊,這位名動當世的賢士,上天為何如此限制他的命運。他有兒子傳承衣缽,卻沒錢修建房屋。
行古道:踐行古代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
出處:指出仕和隱居。
俯仰:本指低頭和抬頭,這里表示為人處世。
劇邑:政務繁重的城邑。
亨衢:四通八達的大道,比喻顯要的地位。
風憲:風紀法度。
彈劾:檢舉官吏的違法或失職行為。
補外:指京官外調。
紆:屈從。
緒余:本指抽絲后留在蠶繭上的殘絲,比喻事物之殘余,這里指剩余的才能。
攖疾:染上疾病。
遼東鶴:傳說遼東人丁令威學道成仙后化鶴歸來,這里比喻人去世。
北溟魚:出自《莊子·逍遙游》,指北冥的大魚,比喻有遠大抱負、能自由施展才能的人。
名世士:名動當世的賢士。
賦分:天賦的命運。
傳衣缽:指師徒間技藝、學問的傳授。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應是在陳公去世后,詩人為悼念他而作。當時社會可能存在官場的復雜和不公現象,陳公正直的性格使他在仕途上遭遇波折,詩人對他的離世深感惋惜,通過此詩表達對他的敬意和哀悼。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陳公,高度贊揚了他的品德和才能。突出特點是敘事清晰,情感真摯,通過對比(如“遼東鶴”與“北溟魚”)增強了表達效果。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的影響力,但展現了當時文人對賢士的敬重和對命運無常的感慨。
九月初殘漸有霜,
盆梅移近讀書床。
花開夜半頻驚起,
一朵渾如萬朵香。
廿家坦水御風潮,
坦石應須廿萬條。
縱有點金成石手,
焉能點化在崇朝。
漢宮曾動伯鸞歌,事去英雄可奈何。但見觚棱上金爵,豈知荊棘臥銅駝。神仙不到秋風客,富貴空悲春夢婆。行過盧溝重回首,鳳城平日五云多。
歷歷興亡敗局棋,登臨疑夢復疑非。斷霞落日天無盡,老樹遺臺秋更悲。滄海忽驚龍穴露,廣寒猶想鳳笙歸。從教盡刬瓊華了,留在西山盡淚垂。
東兒似水裙兒復。斜綰著、黃金犢。趁嫩晴、半醉誰拘束。穿遍了、閑坊曲。鬢亸繡幡簪百福。早暗里、品紅裁綠。方勝飐銀蛾,春已在、釵頭簇。
訶梨領子蝤蠐項。都倚在、斜橋望。指春竿、百尺隨風漾。早一對、春人上。隊隊勾芒籠綵仗。狂煞了、六街鞋?。盡道打春歸,銀蠟底、家家唱。
韭黃溲就牢丸巧。紅酥滑、銀匙攪。正內家、恰斗櫻桃小。爭覓取、金盤咬。從此春城春未了。有無數、春花春鳥。撲蝶與聽鶯,且次第、將春討。
春衣圍定春來路。花似海、香成霧。囑今年、春到春休去。拚一世、和他住。囑罷東皇心暗許。向鬢影、盈盈低語。來歲杜鵑聲,誰聽恁、催春暮。
新向旗峰結幔亭,丹崖為障翠為屏。已沽春酒酬人日,不見仙槎度客星。
書札往來煩雁使,巖扉寂寞怨山靈。停云賦就徒延佇,腸斷羅浮一片青。
不妨行細輸先手,
自覺心粗愧撞頭。
局破腰間斧柯爛,
洗清凡骨共仙游。
江東一十州,
宜城名善地。
誤到長沙地,朝朝白雪歌。
家書連水遠,歸夢隔云多。
閒掇毛錐子,寒邀金叵羅。
應知彈鋏者,日夕感長河。
潮落江聲靜,
林寒雪色深。
一竿垂釣者,
曾識子陵心。
幾點鴉飛淡墨天。峭帆如箭暮云穿。一聲聲櫓破秋煙。
眼底天長飛恨杳,眉間地窄坐愁偏。碧湘秋色在唫邊。
叢林四百見州經,盡在錢塘舊縣坰。十里湖光連北郭,千尋巖翠繞南屏。松間幽徑迎冠蓋,竹里飛泉入戶庭。勝境無因朝日到,羨他禪伯老林扃。
湖山不到每馳情,與客逢迎暫駐旌。鷲嶺飛來詢慧理,龍宮吟就續延清。僧房有竹循門見,磴道攀蘿盡日行。交臂晤言欣得侶,上臺專使對仙瀛。
鄰家不惜山中景,
借與清泉作水簾。
五月那無雨,今年豈有秋。
傷時思乏食,失路竟還憂。
圭璧聞周祀,尪巫笑野謀。
亦憐生事拙,不見滿甌窶。
嚴子從我時,
脩竦峙雙鵠。
章綬裹瘦軀,
此相胡宜肉。
當嗣溧陽尉,
苦語叩哀玉。
寧當蘇門翁,
清嘯答幽谷。
晴塢夕陽媚,
煖梢春意留。
詎須吞絳蕊,
方解解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