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零二首 其九八
年年臘月三十日,家家門首釘桃符。
苦菜澹虀隨分有,殘杯冷炙阿誰無。
大丈夫,德不孤,醋酸不用掛葫蘆。
收白牯,放貍奴。
地碓舂粳光似玉,沙缾煮豆軟如酥。
窮鬼子嘴,盧都一飽,但知忘百念,更有何人得似渠。
從此華山圖籍上,更添潘閬倒騎馿。
年年臘月三十日,家家門首釘桃符。
苦菜澹虀隨分有,殘杯冷炙阿誰無。
大丈夫,德不孤,醋酸不用掛葫蘆。
收白牯,放貍奴。
地碓舂粳光似玉,沙缾煮豆軟如酥。
窮鬼子嘴,盧都一飽,但知忘百念,更有何人得似渠。
從此華山圖籍上,更添潘閬倒騎馿。
每年到了臘月三十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在門首釘上桃符。簡單的苦菜和腌菜隨便都能有,吃剩下的酒食又有誰會沒有呢。大丈夫,品德高尚就不會孤單,就像知道醋的味道不用掛著葫蘆來標識。把耕牛收起來,把貓放出去。用石碓舂出的粳米光亮如玉,用沙瓶煮出的豆子軟嫩如酥。窮鬼們的嘴,吃飽一頓,只知道忘卻各種雜念,還有誰能像他們這樣呢。從此在華山的圖籍記載上,又要添上像潘閬倒騎驢那樣的自在之人了。
臘月三十日:指農歷一年的最后一天,即除夕。
桃符:古時習俗,農歷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郁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
澹虀(jī):指腌菜。
殘杯冷炙:吃剩的酒食。
德不孤:出自《論語》“德不孤,必有鄰”,指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
醋酸不用掛葫蘆:古時賣醋常掛葫蘆為標志,此句意思是真正有德行的人無需外在標識。
白牯:指耕牛。
貍奴:指貓。
地碓(duì):一種舂米的工具。
沙缾:沙瓶,一種陶制的瓶子。
盧都:形容大口吃喝的樣子。
潘閬倒騎馿:潘閬是北宋詩人,傳說他喜歡倒騎毛驢,有超脫自在之意。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來看,應是在傳統的除夕節日背景下創作。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人們遵循著傳統習俗過年。詩人或許在這一節日氛圍中,看到了平凡百姓的生活狀態,從而引發了對生活、品德和精神追求的思考。
這首偈頌主旨是倡導在平凡生活中保持高尚品德和超脫自在的心境。其突出特點是將生活場景與哲理巧妙融合,語言平實卻富有深意。在文學史上雖未產生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禪詩的一種創作風格,以日常瑣事傳達禪理。
學荒久欠親談麈,居僻誰同理釣蓑。
砂欲作糜那解飽,磚難成鏡只空磨。
出乘雪興思安道,歸逐風吟笑志和。
頼有先生前約在,掃門直候愈軒過。
生死涂分久,追懷謾自傷。
憐渠眉舊白,嘆我發今黃。
聚散萍來去,悲歡夢短長。
縱能排遣盡,此日亦難忘。
夜聞估客送將歸,葭菼蕭條月色微。
萬里江湖何處極,孤舟鴻雁自相依。
杯拋黃菊干賒酒,城掩清砧罷搗衣。
不奈此時心斷絕,長沙南去故人稀。
秋聲動梧竹,月色滿庭蕪。
此夕懷良友,天涯各一隅。
飛飛群過雁,切切未棲烏。
安得從君去,扁舟駕五湖。
海潮之來自古昔,天下詭觀稱錢塘。
東南王氣實在此,勢與造化為低昂。
觀其映日始一線,何處群鷺紛然翔。
漸聞鼓聲震原野,疑是三軍囂陣行。
銀城天際忽過眼,卷蹴厚地何倉皇。
余波已去灑月窟,怒氣猶自吹扶桑。
百川倒流號呼洶,天吳河伯神皆竦。
海上長人出水驚,巨鼇辟易三山動。
廣陵之濤安可比,吳客雄夸徒為爾。
請君看此憑江樓,載酒無勞棹小舟。
湖上百花春蕩目,笙簫聒我非清游。
洪濤萬里壯可吞,筆底颯颯洪濤奔。
愿持忠憤愬明主,一第于君何足論。
錢塘日邊云氣多,君之行兮莫蹉跎。
教人臨期奈別何,贈君錢塘海潮歌。
少別溪干去,于今識者稀。
腰包留一缽,頂相稱三衣。
未得逢漁住,還如化鶴歸。
馬駒江上有,著意訪禪機。
休放閑愁到酒邊,眼前虧欠是良緣。
六王才畢秦關失,二寇俱平晉社遷。
月滿一輪須漸破,屋留三瓦莫教全。
誰名缺減人間世,雖道胡僧也自賢。
畫如禪有派,此派自公麟。
試我銀絲發,幻渠金色身。
淡無脂粉氣,清與雪霜鄰。
具眼須珍惜,休將示俗人。
身外無余念,殘年守舊書。
窗先寒日補,園趁小春鋤。
邊耗多疑信,郵傳久缺疏。
往來南北客,時得問何如。
畫意不畫形,形勝意不足。正如九方臯,相馬不相肉。
此筆誰為之,繅借以錦玉。一幾共三人,彌明喜師服。
賡酬夜何其,漏箭在銀燭。誰如豕腹脹,誰作龍頭縮。
始胡為頡頏,末胡為屈伏。彼既鼻撩天,避席徒局束。
去者俄翩然,二子睡正熟。奓戶問童奴,曉云凄古木。
質之昌黎篇,段段皆實錄。用意豈不精,或者疑近俗。
我聞文章家,同工而異曲?;蛉珧E歷險,千里在一蹙。
或寸步不遺,句句必連屬。在詩則樂天,在文則永叔。
畫品恐亦然,愿言寶此軸。毋使嘆巧心,受嗤于拙目。
芙蓉帳暖春覺遲,玉笛真人恣荒嬉。弄權宰相楊與李,老奴將軍專北司。
延秋門外目未覩,宮中但教霓裳舞。薛王沉醉壽王醒,天公自擊催花鼓。
錦雞索鬭金籠疏,寶馬登床伶走趨。只愁海棠睡不足,肯信漁陽有反書。
青娥阿?發種種,海上依然髻斜擁。游魂血污縱得歸,不伴君王行蜀隴。
周郎此筆妙殊常,琛臺初見惜匆忙。重來把翫轉燭許,十年去我春堂堂。
按圖雅欲談遺事,西墅無人誰考異。少公錦卷長公題,共說少公各揮淚。
行子在江海,飄飄無固蹤。有如芒碭野,朔風卷飛蓬。
朔風無休時,飛蓬日千里。散落天地閑,寧復有歸理。
胡雁西北來,一叫三徘徊。何時別沙漠,昨夜宿陽臺。
同群一相失,羽翮常低摧。人物有殊性,奈何罹此哀。
昨夜客游初,結交重豪邁。高冠湛盧劍,志若輕四海。
白首悔前圖,蹉跎天一隅。寒冬劍門道,失路空躊躇。
深林聚豺虎,絕壁號猩鼯。雪深車軸折,征馬驚嗁呼。
何當返故處,餐黍居田廬。淚下不能去,腸轉如轆轤。
曾向山巔望海濤,遠村簇簇樹如蒿。
炊煙不盡愁不盡,立處愈高見愈高。
追記壁題才一句,同游漚聚惜諸豪。
等閑試足成章在,卻嘆吟時鬢未毛。
靜退雖知趣味殊,終然習氣未全除。
有無對境宜俱遣,夢覺何時解一如。
得力要須生處熟,用工最怕密中疏。
莫教草草匆匆去,卻恐從前枉讀書。
連日祇愁穗落空,松飄竹斷似飛蓬。
喜看密密漫天雨,止得蕭蕭卷地風。
儉歲久難禁貴糴,早秋今幸有全功。
田家更仰冬收好,倚柱攢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