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僧宗仁回江西
少別溪干去,于今識者稀。
腰包留一缽,頂相稱三衣。
未得逢漁住,還如化鶴歸。
馬駒江上有,著意訪禪機。
少別溪干去,于今識者稀。
腰包留一缽,頂相稱三衣。
未得逢漁住,還如化鶴歸。
馬駒江上有,著意訪禪機。
年少時離開溪邊遠去,如今認識他的人已稀少。腰間掛著一個缽盂,頭上戴著與三衣相稱的僧帽。沒能遇到漁者相伴而居,好似化鶴歸來。江上有像馬駒一樣有靈性的事物,要用心去探尋禪機。
溪干:溪邊。
腰包:腰間所系之物,這里指掛著。缽:僧人乞食的器具。
頂相:指頭上所戴之物,這里可能指僧帽。三衣:僧人所穿的三種法衣。
化鶴歸:傳說遼東人丁令威學道成仙后化鶴歸來。
馬駒:佛教術語,比喻有靈性的人或事物。禪機:指禪宗的機要秘訣。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在僧人宗仁年少離開家鄉修行多年后歸來時所作,當時佛教在社會有一定影響,詩人或許與宗仁相識且關注其禪修情況。
這首詩主旨是贈別僧人宗仁,突出其云游修行經歷,以簡潔語言表達情感和禪意。在文學上體現了當時文人與僧人交往及對禪學的關注。
天上黃麻姓字香,九原松槚亦生光。泰山北斗還公論,笑殺人間馬足忙。
見說春耕溪水頭,賦詩猶憶玉京游。莫誇塞北千蹄馬,寧買江南十角牛。雨后逍遙南澗上,山田漠漠樹重重。綠拖煙外無窮水,青插天邊不盡峰。垂垂楊柳蔭柴扃,遠遠巖巒列錦屏。江海歸來更何事,朝親農圃夕窮經。石壁臨流凈可書,從教漁子怪癯儒。黃蜂日日粘紅蕊,白鳥時時下綠蕪。自著青蓑久離群,羞將龍劍遠從軍。雨苗已得鄰人惜,煙草常令稚子耘。亂后江湖阻舟楫,衣冠強半寓山村。云山紫蕨那堪采,豺虎驚人翠谷昏。短笠登山自種茶,縈林石徑樹邊邪。百金自可侔封邑,千騎何勞擁鼓笳。竹間樵徑行應熟,花外漁舟望欲迷。處處稻畦分落照,荷鍬人去水禽啼。閒與山氓日共談,往來溪北又溪南。今代勸農賢太守,他年何武定才堪。野夫臥對石門山,懷友其如道險艱。喜誦清詩涼雨后,喚回幽思白云間。業桑樹邊綠草坐,刺桐花下碧瓷杯。醉和農歌樂農暇,吳鹽如雪點楊梅。
開畦還汲井,勤苦待蔬成。不及池頭草,無情日夜生。
鳳巢高筑九重門,曠野鴻驚月夜魂。喚得泉臺秦俑起,斜書小篆感龍恩。
五雜俎,車中纓。往復還,轍不停。不獲已,刪六經。
蓬萊云氣合從龍,腸斷關山幾萬重。水落城空山未曉,長生院里鼓逢逢。
吾身若虛空,氣形凝未聚。浮榮與浮名,奚所憑而住。所以達觀人,不以縈其慮。虛空何邊涯,茫無析別處。所以大心人,似千花共樹。離亭我送君,杯酒莫躊躇。君固河東留,我已江西去。搥碎匡廬山,面面兩相覷。但會虛空身,肯令沾飛絮。
道過新豐沽酒樓,不須濯足故相酬。華山仙伯徐思看,爭遣時人識馬周。
六年兩覲一尊同,簪盍今看笑語中。盈缺共憐天上月,分飛翻恨雪邊風。雷陳膠漆心長在,李杜文章思不窮。悵別那堪還話別,春云撩恨滿城東。
雪山縈淺白,錦江水滿,風起浪花粗。一樓煙景秀,客趁清和,芳草動輪蒲。枇杷門巷,浣香箋寫韻清姝。記當年,閑眠畫舫,春雨聽瀟疏。翛如。飄髯八座,皺面漲湖。話前塵風絮。喜遠攬,峨眉天秀,爾雅精廬。西湖十載渾疑夢,乍相逢,難盡歡娛。舟又動,臨流深羨潛魚。
我儂閒過謝皇天,只愿從今大有年。九九數來無可數,都將犁把去耕田。
南宮拜秩羨才優,北闕承恩出帝州。滄海半年持使節,黃梁一夢竟仙游。霜寒鶴唳遼天月,風冷猿啼楚樹秋。旅襯懸知歸到日,孤兒腸斷不勝愁。
古貌清如雪后松,吟肩瘦似雨馀峰。莫將山上耕云叟,錯擬巖前板筑翁。
仙人立危峰,欲作凌云舉。飄然閱浮世,獨立寂無語。
觀空漸了夢切得,處亂還馀心太平。獨與山靈相爾汝,抹黥醫劓亦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