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申之以詩為別蘇明父郭逢叔各有和章謹復用韻二首 其二
見遠亭邊送落暉,菁山挽我作睽違。
連年走俗為貧仕,一日投閑恐富歸。
谷水為官輕似紙,苕溪轉櫂疾于飛。
羽觴捧劍無人問,悵望如今束廣微。
見遠亭邊送落暉,菁山挽我作睽違。
連年走俗為貧仕,一日投閑恐富歸。
谷水為官輕似紙,苕溪轉櫂疾于飛。
羽觴捧劍無人問,悵望如今束廣微。
在見遠亭邊送別落日余暉,菁山挽留我卻還是要分別。多年來為了生計做著俗務官,突然有一天閑下來,反倒擔心會變得富有(這里可能指心境變化)。在谷水為官,官職輕如紙張;在苕溪劃船,船行快如飛鳥。拿著羽觴、佩劍卻無人過問,如今悵然望著像束廣微一樣的境遇。
見遠亭:地名,可能是送別之處。
落暉:落日的余暉。
菁山:地名。
睽違:分離。
貧仕:為貧而仕,指為了生計做官。
投閑:指有了閑暇。
谷水:水名。
苕溪:水名。
羽觴:古代酒器。
束廣微:指束皙,西晉文學家,此處可能借指自己的境遇。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明確。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長期為生計奔波為官,此時面臨與友人分別,有感于自己多年的仕途經歷和當下的心境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在送別時的復雜情感,包括對為官生涯的感慨和孤獨心境。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意象和對比等手法增強表現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生活狀態和情感世界。
漏靜知宵永,燈昏覺夜闌。隔窗響秋葉,夢不到關山。
西望揚州何處,云中雙塔巑岏。山外云濤斷日,夕陽應近長安。
睿思筆力掃千軍,寫遍金箋五色紋。墨沼鸞飛光掣電,天門龍跳勢騰云。
問東風何事,斷送殘紅,便拚歸去。牢落征途,笑行人羈旅。一曲陽關,斷云殘靄,做渭城朝雨。欲寄離愁,綠陰千囀,黃鸝空語。遙想湖邊,浪搖空翠,弦管風高,亂花飛絮。曲水流觴,有山公行處。翠袖朱闌,故人應也,弄畫船煙浦。會寫相思,尊前為我,重翻新句。
大渡河邊蠻亦愁,漢人將渡盡回頭。此中剩寄思鄉淚,南去應無水北流。
步游靈巖山,陟彼涵空閣。層巒郁深迥,結構俯寥廓。梯石擁闌干,飛軒并崖壑。湖光日滉漾,云氣紛棲薄。矯首縱遐觀,湛宇翔群鶴。秦淮渺何許,引領心有托。飲餞相晤言,朋知足娛樂。殷勤送子行,清風振臺柏。
雅步誰追鶴氅仙,峭寒真是酒家天。謝庭最愛因風起,桓扇寧書遇象鮮。遠覺歸巢禽翅重,靜看當檻竹枝偏。三吳此景宜增賞,飄瞥郊原似昔年。
乘興相尋涉萬山,扁舟亦復及門還。莫將身病為心病,可是無關卻有關。
素魄初圓恨翠娥,繁華濃艷竟如何。南朝唯有長江水,依舊門前作逝波。
芳苗簇簇遍山阿,玉蕾珠芽未足多。千載《茶經》有遺恨,吳儂元不過灤河。
拂曙青絲榼,提攜潞水東。為尋芳草色,重到大槐宮。老干排丹壑,疏枝礙碧空。黃梁炊漸熟,千劫夢魂中。
表余春、綠嬌黃殢,啼鵑偏又催去。夜來誰與東風便,林外亂鶯無數。商去住。只夢里桃花,漁父回舟路。畫梁燕語。好屬付楊枝,渡頭溪口,休更釀飛絮。年時事,莫是渠儂自誤。癡憨天也應妒。餞春合譜家山破,漫擪玉簫哀訴。魔女舞。恐落日危樓,信美非吾土。君歌太苦。盡一寸柔腸,紆回曲折,繞向斷魂處。
去日相攜涉畏涂,歸來形影自相扶。倦行小憩荒山道,怕聽深叢叫鷓鴣。
少年騰踏屬驊騮,骨相疏明玉照秋。湓口猶傳舊令尹,豫章聊半古諸侯。一官身外真無負,百故胸中自不留。論薦由來公道在,誰將卓犖到需頭。
江闊風煙易晚,山高草木先秋。獨倚闌干盡日,此身與世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