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鐃歌鼓吹曲 其三
黎之野,彌蒼莽。迤壺關,屬上黨。有雄矯健,曰馀宿將。于故之思,泣示厥像。倚孽狐,勢方張。辨臣獻議,勸下太行。趨懷孟虎牢,計之上。爭洛邑,以東鄉。王師奄至,扼其吭。帝授方略,中厥狀。獸窮駭突,死卒以煬。脅從已逮,孥肆放。凱歌回,皇威暢。
黎之野,彌蒼莽。迤壺關,屬上黨。有雄矯健,曰馀宿將。于故之思,泣示厥像。倚孽狐,勢方張。辨臣獻議,勸下太行。趨懷孟虎牢,計之上。爭洛邑,以東鄉。王師奄至,扼其吭。帝授方略,中厥狀。獸窮駭突,死卒以煬。脅從已逮,孥肆放。凱歌回,皇威暢。
王孫寶馬七香車,不似吟鞭跨蹇驢。
少待綠陰青子下,與君扶杖轉鳴渠。
桐原花下不容車,茅壓疏檐竹繞閭。
可慣傳呼青影里,人聲浩浩屋渠渠。
停驂問古驛,山色入樵歌。
惟有客愁遠,不堪秋雁過。
天低云氣老,野闊北風多。
此去柴桑近,東籬今若何。
雙文封卷如筒小,
六月鋪張滿榻寒。
曾是吐茵狂醉客,
敢塵齋閤助清歡。
萬里烏斯藏,千層拉薩招。
班禪參妙喜,達賴脫塵囂。
叩額諸番控,雕題百貊朝。
家家唐古特,別蚌屬庭梟。
倚樓人共白云高,境自寬閑興自豪。
斜照半林蒸橘柚,清尊四座醉蒲陶。
舟輕帆飽知風勁,岸闊沙平有浪淘。
佳節無端添客思,江湖滿地首頻搔。
喂食還須只一件,
莫信傍人教你換。
雞豆菱肉盡非宜,
不及朝朝黃米飯。
故人今在承明廬,不愧昔年行秘書。
親隨相臣侍玉陛,肯效學士焚銀魚。
佩玉鳴珰居直廬,黃麻紫誥不停書。
春來中使傳宣入,內苑看花更釣魚。
東南王氣,掃偏安舊習,江山整肅。老檜蒼松盤寢殿,夜夜蛟龍來宿。翁仲衣冠,獅麟頭角,靜鎖苔痕綠。斜陽斷碣,幾人系馬而讀。
聞說物換星移,神山風雨,夜半幽靈哭。不記當年開國日,元主泥人淚簇。蛋殼乾坤,丸泥世界,疾卷如風燭殘。老僧山畔,烹泉只取一掬。
水行越滄海,陸行踰崤、函。日夜行萬里,更披萬仞嵐。
初上泰山北,復下泰山南。既入岱宗坊,步步起巉巖。
登及岱盤九,峻甚華峰三。懸峰出天際,危峪入空嵌。
憶我近嵩高,回軫向關、陜。車行山隧中,忘卻成皋險。
自入泰山來,險巘重重掩。一險方才過,一峰又當臉。
回首視前峰,地底見一點。迢遞三天門,萬山沒深崦。
徘徊碧空中,白云為我斂。廬阜有高峰,四潰皆奇特。
靈境變幻間,一峰藏千億。探奇心未饜,復到泰山側。
泰山層層高,別肇神仙域。直上五十盤,凌霄去不息。
飛泉五千仞,山頭惟一滴。滿山柏戴云,懸磴松生石。
秦、漢皆后來,云物萬古積。石閭對介邱,天府西東辟。
絕頂濛濛間,青旻連青壁。真人御風行,去天不盈尺。
俯視山半云,雷聲出山腋。朝登日觀峰,滄海扶桑色。
檨花如雪飼金魚,
小院陰濃綠不除。
春色尚留三分一,
盤中已薦夏秋蔬。
一壞何處哭文星,誤墜秦坑夢不醒。
三尺紅羅留字去,十年燐火逼燈青。
酸儒枵腹哀呼癸,飽鬼頑皮豈識丁。
笑煞宮花成底事,是非懺盡法華經。
雀尾無腥,紫茸馀瀝,蛛絲畫屏初暝。四角微溫,八蠶小炷,纖甲輕分鸞餅。云槎寄去,還識得、蛟宮風韻。復帳徐開,縷縷菱花,半邊旋暈。
月明露庭酒醒。剩熏爐、年時荀令。舊事秋奩零落,不堪重省。縱返芳魂一夢,奈十二、瓊樓路猶迥。空裊馀煙,蓬山云影。
鄴臺閟新宮,高陽矜廣宅。
游冶相紛奔,追歡倒屐舄。
黃雀在枌榆,取之若芥珀。
華山有高士,燒金方結客。
舒卷無淺心,靈蛻托仙跡。
數仞山頭一小亭,只消此地過平生。
崎嶇狹世才伸腳,已被劉郎賣作名。
君房足下竟成諛,只是韓歆已破除。
豈有江湖釣竿手,為君臺閣奉文書。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梵語華言譯不成,玉幾重新添注解。
字義炳然,無人領解。
賴有同風知,點頭道奇怪。
彷彷佛佛,一似東山瓦鼓歌。
腔調宛同,聲無高下。
彭八剌拶,未在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