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皋歌奉餞從翁清歸五崖山居
憶昨鳴皋夢里還,手弄素月清潭間。
覺時枕席非碧山,青松來風吹古道,綠蘿飛花覆煙草。
我家仙翁愛清真,去時應過嵩少間,相思為折三花樹。
憶昨鳴皋夢里還,手弄素月清潭間。
覺時枕席非碧山,青松來風吹古道,綠蘿飛花覆煙草。
我家仙翁愛清真,去時應過嵩少間,相思為折三花樹。
回憶昔日在鳴皋山仿佛在夢里歸來,手中把玩著明月在清澈的潭水間。醒來時發現枕席并非身處碧山,青松間的風吹拂著古老的道路,綠蘿的花瓣飄落覆蓋著如煙的芳草。我家的仙翁喜愛清新純真,離去時應該會經過嵩山和少室山,我因相思為他折下三花樹。
鳴皋:山名。
素月:明月。
清真:清新純真。
嵩少:嵩山和少室山。
三花樹:未詳何樹,可能是一種象征美好的樹。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李白一生好游名山,此詩可能是其在友人從翁要歸五崖山居時所作。當時李白或許與從翁在鳴皋山有過游歷經歷,對山中美景印象深刻,在從翁離去時寫下此詩送別。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從翁,突出特點是虛實結合的寫景與真摯的情感表達。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李白的代表作,但展現了他詩歌清新自然、富有想象力的風格。
長歌詠考槃,灑落正休官。
愛竹臨溪倚,攜書坐石看。
足煩猶解屨,髪禿自忘冠。
愿為無多欲,持身到處安。
鑒湖清泚對胥山,兩地相望一水間。
共佩天涯太守印,猶聯丹陛侍臣班。
君方白傅才何愧,我比微之思苦慳。
莫把舊詩猶見詫,繁雄未必勝清閑。
予始十五六,學賦場屋游。聞君聲價高,已與班馬儔。
少年取科第,復有經濟謀。孤聳不世合,獨行無名求。
中道多邅回,病驥盤沙丘。起為瀘南守,政績稱最優。
東海尋免歸,穎川尚借留??犊畨咽繎?,肯效兒女羞。
投紱還故林,泉石甘清幽。區區尚遺恨,君恩未能酬。
回首名利場,仿佛裁蠅頭。君看縉紳士,誰為天下憂。
人情重軟熟,要若新炊麰。咿喔四至卿,峭拔奇不侯。
一言反復手,平地生重溝。世務傷賈誼,直道危田疇。
何當與推移,歸釣滄浪洲。功名雖難期,歲月良易周。
清風出襟袖,散為生民庥。無使梁父吟,只成高唐謳。
男兒無成羈薄祿,日月相推猶轉轂。
誰向生前悟此生,西山山人掛冠速。
買田筑室臨西山,時來石上橫琴彈。
千古萬古治亂事,一曲兩曲頓挫松風寒。
門前禾熟醞美酒,故人車馬留盤桓。
榮亦不足貴,辱亦不我干。
但愿青山綠水兩不變,醉醒自得窮觀玩。
名落人間非所欲,閉門且喜辭憂患。
君不見李太白,朝為酒家仙,暮作金鑾客。
醉里題詩宮妾扶,自謂遇君今古無。
一朝讒言入君耳,夜郎遠謫吟魂孤。
到死空言竟何補,何如道行及妻子。
西山人,孰可比。
晴空矯矯孤云飛,欲往攀援無路歧。
休向詩中恨不平,范滂留意在澄清。
煙霄鴻鵠飛將到,雷雨龍蛇蟄未驚。
聲價得來知道長,窮愁消盡覺身輕。
榮途咫尺非難至,俯拾功名在此行。
為愛通山景致幽,攜琴載酒任遨游。
云封路徑人煙少,翠擁峰巒樹木稠。
棋石閑敲偏自樂,新詩賦就頓忘憂。
管他世個塵凡事,春自春來秋自秋。
洞府穹隆罩碧津,云扃岫幌謝囂塵。
泉聲激激撞群玉,乳溜垂垂掛萬巾。
絕景多藏窮僻處,勝游少有放閑人。
剝苔洗壁三遺刻,惆悵難兄筆尚新。
史君尚清凈,攜客無杯肴。
茗酌誦佛經,塵緣頓沉拋。
疏云墮簷際,微風泛林梢。
吾心已皎皎,我學豈????。
濡毫題名姓,識此逍遙交。
鎮雅墻陰看早梅,滿城惟此一株開。
已驅禽鳥工夫盡,才共賓僚宴賞來。
月照寒姿凌畫燭,風傳香蕊墮清杯。
玉堂深切歸期近,少住花前醉幾回。
歲云暮矣多北風,怒嗥萬里吹驚鴻。
只今我亦在行旅,陟彼庾嶺臨蒼穹。
霜寒不復瘴霧黑,酒賤頗得樽罍紅。
鼓角看看變新律,燭淚璀璀隨殘冬。
一階寄祿百無補,白發又送年華終。
鬼章雖獲萬國賀,防邊未可旌旗空。
中原將帥誰第一,愿如衛霍皆成功。
廟堂赫赫用耆舊,熟講仁義安羌戎。
我甘海隅食蚌蛤,飽視兩邑調租庸。
嗚呼不獨夔子之國杜陵翁,牙齒半落左耳聾。
讀君涵輝記,恍若登蓬萊。天垂星斗數尋近,地卷云山千里來。
冰壺倒景露華洗,玉竇溶雪蟾光頹。塵寰何處路歧絕,三十六洞森然開。
武夷真孫佩符印,選勝得此將金罍。文章欲會造化手,藩屏暫屈巖廊材。
謝公寄意東山妓,嚴生把釣桐廬臺。功名談笑出千古,長與泰華青崔嵬。
其余齪齪何足數,百年易得成寒灰。為君高吟豈知倦,十分美酒誰相陪。
我欲乘風一飛往,病翅零落秋霜摧。涵輝閣,寧久游,重瞳法堯垂冕旒。
側聞下詔十六相,真孫第一還瀛洲。
峨峨陽山,民資以仁。僭陽欺天,不需不神。而乞于民,
泱泱沅江。城繄以寧,橫流潰川。不畜不靈,將坎于城。
暴政殘俗,劇于懷襄。猾胥擾民,甚于兇荒。
借公后時,吾民幾亡。舞公入城,若旱而雨。若霖而晴,
頌公之還。孰靈沅江,孰神陽山。
寂寞揚雄與世疏,頼逢佳友慰窮居。
深沉智慮三冬學,磊落胸懷萬卷書。
自古賢豪今日盛,看君才調幾人如。
還朝好作登瀛客,聞說元臣薦子虛。
嘉陵水落沙帶霜,舟師治舟還故鄉。
中江一別三四年,人情風物俱依然。
故人寄我江前吟,幽蘭調高無報音。
流水茫茫恨空瀉,會合合江江溉下。
調元臺極貴,頒宴帝恩余。
昔副名山錄,今裁史觀書。
天心憂作者,國論屬誰欺。
寂寞懷鉛客,容瞻相府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