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送劉克柔
延陵四月新水生,延陵江上送君行。行過長淮莫停耳,淮南淮北鷓鴣聲。
延陵四月新水生,延陵江上送君行。行過長淮莫停耳,淮南淮北鷓鴣聲。
水上有車車自翻,懸霤如線垂前軒。
霜蓬已枯不再綠,有客勸我抽其根。
枯根一去紫茸茁,珍重已試幽人言。
紛紛華發何足道,當返六十過去魂。
玉華山誰窮遠近,百里回旋勢方盡。
削成蒼玉倚青天,氣象軒軒獨奇俊。
黃河哮顑摧昆侖,一峰飄落如龍蹲。
白云低垂半巖腹,茫茫日輪平地奔。
驚湍瀑流飛辟歷,松根巉巖裂石壁。
洞門晝閉不知深,仙人瓊漿滿杯碧。
饑鼯啼煙猿嘯風,子規聲哀愁滿容。
山鳥嚶嚀繞喬木,唯有黃鶴鳴噰噰。
翠華迢迢來避暑,飄然陵云欲輕舉。
當時此地最清涼,九成翠微不足數。
玉鞘聲斷宮殿閑,大龍飛去髯難攀。
川巒如舊人事變,但見明月留空山。
舊說潁川宜老人,朱櫻斑筍養閑身。
無心已絕衣冠念,有眼不遭車馬塵。
青簡自書遺老傳,白須仍寫去年真。
齋成謾作笑談主,已是蕭然一世賓。
雨既止,百谷復。
筑場壤,治囷簏。
為酒醴,伐豚羔。
舞長袖,擊鳴鼉,匪以報兮。
大明放朝官避暑,長廊翛翛絕塵土。
漢家宮殿敞千門,紫閣拖云灑甘雨。
雷恲電笑洗蒸郁,蕩蕩青天滑流乳。
憶昨三年田舍中,六月正服農家苦。
豈望生還直舊廬,得見張晁說新語。
初聽鈞天驟竊抃,正似聲聞躩起舞。
喜乘初涼與晤歌,不憂庭潦墊垣戶。
徑攜斗酒相就醉,更置雙鯉充君爼。
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
佛知其愚難教語,寶塔令父左手舉。
兒來見佛頭輒俯,且與拜父略相似。
佛如優曇難值遇,見者聞道出生死。
嗟爾何為獨如此,業果已定磨不去。
佛滅到今千萬祀,只在江湖挽船處。
才到林巒契賞心,蕭然便欲缷朝簪。
兩三里路穿田水,四五人家倚樹陰。
漁叟投竿驚鷺宿,牧童停留學禽音。
青絲洞里泉聲響,流出空山換古今。
連云山下鳳凰兒,何幸今朝見白眉。
父子傳經無異說,弟兄題塔又同時。
北堂偕老椿千歲,南國聯榮桂兩枝。
青史他年書茂實,一門忠孝是镃基。
遠山終日自清輝,縹渺喬林野氣微。
秋菊已開陶令徑,春風好舞老萊衣。
溪頭釣艇資閑興,松下歸禽伴息機。
吟倚醉登堪自慰,不須悵望白云飛。
月從海上涌金盆,直入東樓照病身。
久已無心問南北,時能閉目待儀麟。
颶風不作三農喜,舶客初來百物新。
歸去有時無定在,漫隨俚俗共欣欣。
染血以為衣,稍親日月光。
封唇以佐酒,眾饌登華堂。
誰令拔其毛,萬里歸文房。
纎妍依象管,寂寞伴螢囊。
生已多言語,死猶近文章。
一身皆有用,豈恤軀干傷。
鼠須固微細,兔毫亦尋常。
物以異為貴,嗟哉俱自戕。
客居遠林薄,依墻種楊柳。
歸期未可必,成陰定非久。
邑中有佳士,忠信可與友。
相逢話禪寂,落日共杯酒。
艱難本何求,緩急肯相負。
故人在萬里,不復為薄厚。
米盡鬻衣衾,時勞問無有。
遠望陽城湖,八九云夢吞。
白云宿殿罅,青蘚埋松根。
樵唱林間路,漁歌寺外村。
避喧嗜飛閣,未若叩禪門。
常思洞庭湖,夢想東南游。浩渺七百里,控帶三五州。
霪霖稍開霽,萬頃涵新秋。此時登臨勢,并在岳陽樓。
水天兩琉璃,瑩濶相沉浮。爽氣動林木,無風亦颼飗。
愿言追壯觀,兩漿推輕舟。何異泛滄海,便可掛浮丘。
前日到君家,日暮空回舟。徑遣長須來,見邀頗綢繆。
謂此千里別,一散未易收。相去況咫尺,能上河梁不。
顧我行役長,感君風義遒。好在更加飧,行子不可留。
故山縱得歸,無復昔遺老。
家風知在否,后生恐難保。
似聞老翁泉,曾作泥土燥。
窮冬忽涌溢,絡繹瓶甕早。
此翁終可信,明月耿懷抱。
從我先人游,安得不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