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人上叔母張氏生辰三首 其一
云漢良辰近,秋風一葉初。
祥光連戶牖,喜色動門閭。
蘋藻儀無間,芝蘭慶有余。
仁人宜上壽,不必問瀛居。
云漢良辰近,秋風一葉初。
祥光連戶牖,喜色動門閭。
蘋藻儀無間,芝蘭慶有余。
仁人宜上壽,不必問瀛居。
銀河邊美好的生辰臨近,秋風中一片樹葉剛剛飄落。吉祥的光芒連接著門窗,喜悅的神色洋溢在門庭。祭祀禮儀完美無缺,家族如芝蘭般喜慶有余。仁德之人應當長壽,不必去問那瀛洲仙居。
云漢:銀河,這里借指美好的時刻。
牖:窗戶。
蘋藻:蘋與藻,皆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這里指祭祀禮儀。
芝蘭:芝和蘭是兩種香草,常用來比喻優秀子弟或美好事物。
上壽:長壽,也指祝壽。
瀛居:瀛洲的居處,瀛洲是傳說中的仙山。
此詩是作者代人在叔母張氏生辰時所作。生辰賀詩通常是為表達對壽星的美好祝愿,當時社會有在生辰時寫詩祝賀的習俗,作者應他人請求,創作此詩以表祝福。
這首詩主旨是為叔母張氏祝壽,突出特點是運用多種意象營造吉祥氛圍,語言典雅。在祝壽詩詞中較為典型,展現了傳統的祝壽文化。
書來草木吾臭味,詩有膽氣非黃冠。
清溪研露一雙鶴,蘇門嘯空千仞鸞。
愁連青燐引觴醉,憤入白虹提劍看。
誰識道人心最苦,半壇霜月夜漫漫。
扣宿精廬旋啟扉,佛香未冷坐多時。
分僧一半云歸榻,借竹幾些風入詩。
隔夢聽鐘疑寺遠,避寒移枕覺宵遲。
起看猶有殘窗月,春雪滿山啼子規。
農祥見正久當雨,元日至人還要晴。
長旦始和開歲事,一番既渥起春耕。
瓣香及物何神速,咫拜瞻天只血誠。
小待為霖三日足,燈宵又放十分明。
老子臥林丘,憂時雪滿頭。
詩筒自江社,句律到夔州。
把菊青山晚,看云白日流。
至人安有夢,八極偶神游。
嫩黃裹冊印如斗,傳教打門驚晝眠。
又見朔平新改歲,獨憐絳老不知年。
繡衣春立層霄上,黍律陽回七日前。
更愿時和戢豺虎,一犁歸種久荒田。
亂山迎馬首,樹色辨微茫。
犬吠一村月,鴉啼滿屋霜。
近郊人語早,遠市漏聲長。
隔岸誰家圃,疏梅出短墻。
初持小惠釣聲華,祿厚官高譽轉加。
過客廚豐路碑炫,中朝賂重里言夸。
黃金何但買身貴,多粟尤堪作傳佳。
百世倘無公論在,邪人渾指正人邪。
人莫不欲壽,文子之祈省非矯。
人莫不欲康,文公之步省非狂。
震風不貸蝸牛廬,堂中老人方晏如,笑我閉門生白須。
安得八荒開壽域,卻隨童子詠康衢。
苦炎未了又悲秋,如此相催老即休。
病里有時烏可帝,夢中奚翅蟻能侯。
屈平正不爭雞鶩,老子真堪謂馬牛。
茲理臥來尤透徹,颯然毛孔散千憂。
溯楚三千里,離淮第一程。
海潮隨意送,江月打頭迎。
西事端無恙,東風故有情。
篙師渾未解,掛席亦歡聲。
葳蕤桑梓翦為荒,翰墨橫流墜緒茫。
天北有星明武曲,江南無地托文昌。
幾時興雨蘇民望,何日乘云返帝鄉。
我少乞靈今不夢,倚觀魁宿照詞場。
藤經剡雪通姿晢,筠度湘秋刮骨清。
兩潔不容塵有污,一圓還與世無爭。
生來肖貌難為遁,老去揮毫豈足名。
林下好風差自快,忍歌桃葉若為情。
遠公招隠處,宿我上方云。
夜永地祇出,谷虛天籟聞。
挑燈過鴈盡,得句曉窗分。
不寐關何事,幽棲意自欣。
得失無常所未論,相輝輩行幾人存。
小山政自慚為弟,老瓦何期飲到孫。
橘盎且還諸老樂,梅花尤是丈人尊。
向誰謂我翻公案,持向風流覓一樽。
老去何心說看燈,一年還要此宵晴。
暖風忽斷簷間溜,繁吹初過枕上聲。
誰變慘凄成笑語,定回離亂作清平。
不應淡薄梅花月,偏照詩人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