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兵
羽檄西來趣會兵,秋風胡虜更縱橫。
烽明石嶺塞垣迥,馬渡分河波浪生。
使者謾傳蘇武節,君王頻幸亞夫營。
百年信誓明如日,何事紛紛起戰爭。
羽檄西來趣會兵,秋風胡虜更縱橫。
烽明石嶺塞垣迥,馬渡分河波浪生。
使者謾傳蘇武節,君王頻幸亞夫營。
百年信誓明如日,何事紛紛起戰爭。
緊急的軍事文書從西邊傳來,催促各地集合軍隊,秋風中胡虜更加肆意橫行。石嶺關的烽火明亮,關塞城墻顯得格外遙遠,戰馬渡過分河,激起層層波浪。使者徒然拿著像蘇武那樣的符節傳達命令,君王頻繁前往如亞夫營般的軍營。百年來的信誓像太陽一樣明亮,為何卻紛紛挑起了戰爭。
羽檄:古代軍事文書,插鳥羽以示緊急。趣:通“促”,催促。
胡虜:對北方少數民族入侵者的蔑稱。
烽:烽火。石嶺:石嶺關,在今山西陽曲東北。塞垣:關塞城墻。迥:遠。
分河:未詳,可能是當地的一條河流。
使者:傳達命令的人。謾傳:徒然傳達。蘇武節:蘇武出使匈奴,持節不屈,這里借指使者所持的符節。
幸:帝王到某地。亞夫營:指細柳營,西漢周亞夫駐軍之地,這里借指軍營。
信誓:盟約誓言。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當時邊疆地區少數民族與中原政權發生沖突,戰爭頻繁。朝廷緊急征兵應對,詩人目睹這種局勢,對和平的破壞和戰爭的爆發感到痛心和不解,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對戰爭爆發的質疑和對和平的期盼。其特點是通過具體場景描繪展現戰爭局勢,用直白語言表達情感。在文學上反映了當時人們對戰爭的態度和對和平的向往。
十年不共賦陽春,正有胸中萬斛塵。
失喜清詩還入手,細看佳句轉驚人。
知公近覺青山好,顧我頻嗟白發新。
肯過寒齋共尊酒,向來心事請深陳。
參禪悟道染泥沙,見佛與祖生冤家。
破塵破的栽荊棘,壁立萬仞有誵訛。
也大差,也大差,一刀兩段,火里蓮花。
十分無伎倆,處處有生涯。
陸行忌豺虎,水去怯風波。
世路險猶爾,客中愁更多。
吾生真漫與,天道合如何。
千古興亡意,臨風一放歌。
借雨尋山故自奇,幕中佳客肯相隨。
清游端拜史君賜,此樂詎容兒輩知。
暗谷水來鳴雜佩,遠峰煙斷出修眉。
庾樓百尺江千里,遙憶憑高政索詩。
吳城山頭三日風,白浪如屋云埋空。
北來大舸氣勢雄,車帆打鼓聲韸韸。
我船政爾不得去,跼促沙岸如鳧翁。
長年三老屢彈指,六月何曾北風起。
由來官儂多齟齬,世不汝諧神亦爾。
我愧此言呼使前,順風逆風皆偶然。
皇天廣大豈有意,想汝嗔喜庸非偏。
瓶中有粟囊有錢,與汝飽飯姑留連。
路崄人稀到,窮居稱野情。
云開空自闊,月落夜深清。
風動數莖草,鳥啼三四聲。
個中無限意,唯我與誰評。
方朔出世士,揮斥隘八極。
乃與優侏儒,饑飽同一食。
調笑劉天子,紿之聊一劇。
此意竟不傳,無人子思側。
咬豬狗之手討甚巴鼻,奮劈胸之拳瞎卻頂門。
出達磨身血,斷衲僧命根。
纖毫不肯放過,叢林為讎為冤。
個般種草決,定累及兒孫。
桂籍聯升望舜裳,香飄折檻馥天光。
我心但愧蒹葭倚,眾目爭觀鴻雁翔。
策足華涂欣袞袞,致身臺路失堂堂。
并看雙璧埋黃壤,一慟風前淚數行。
鑿地一鑒小,清照遠山眉。
不起奔雷浪,微生濯月漪。
林深來屬玉,萍碎引伊尼。
緬想人中鏡,披云覩更奇。
驅車望衡岳,群山政參差。
微風忽南來,云幕為四垂。
炎官挾蓐收,從以萬玉妃。
庭熒亦何有,尺璧仍珠璣。
奇貨吾敢居,妙意良自知。
林巒倏變化,轍跡平高低。
喬松與修竹,錯立呈瑰姿。
清新足遐寄,浩蕩多余思。
平生湘南道,未省有此奇。
況復得佳友,晤言相追隨。
茅簷舉杯酒,旅榻誦新詩。
更約登絕頂,同觀霽色時。
十年帥越倦馳驅,適意方謀一壑居。
賈誼有才終太傅,薛收無壽處中書。
傷心風月江山在,過隙光陰夢幻虛。
紅紫飄零春色盡,后凋松柏獨蕭疏。
無卓錐之地,有無價之寶。
元不用安排,拈來用恰好。
沒人情,佛亦掃。
這般村僧,脫空到老。
相逢傾蓋地,回首嘆川上。士窮不足怪,但喜氣愈王。
凜然歲寒姿,儒林有龍象。棲遲似隠君,矍鑠真詩將。
惟應一彈指,欲了四大藏。舊習想冰消,豈復留余恙。
新篇更紆余,和氣與醞釀。卻思東魯游,幾載南陽葬。
風霜摧宰木,日月隨過浪。豈期經世心,晚歲成獨往。
蕭然屋半欹,使我懷抱愴。獨有千載傳,此事可憑仗。
細觀宇宙間,何得復何喪。尚期浮云開,衡岳來見狀。
秋壑采蘭蓀,霜林收栗橡。曉看日浮空,夜賞雪侵帳。
更憐二三友,前山屹相望。文會儻來尋,勝踐天所相。
妙理須細論,長歌卻雄放。褰裳請勿疑,當仁應不讓。
千騎東方白玉鑣,十眉環坐紫檀槽。
安南都護來鰲禁,建武將軍握豹韜。
瘴雨蠻煙驚鼓角,朔云邊雪滿旌旄。
夕烽不到甘泉殿,尺一征還近赭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