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發沙嶺度陽河沿邊父老來迎和黃中書韻
鑾輿行處曉風和,父老來迎臨大河。六師百里迷赤岸,萬馬一飲無清波。報主誰知寸心苦,臨邊自把長劍磨。定須遠紹甘陳績,還遣邊氓聽凱歌。
鑾輿行處曉風和,父老來迎臨大河。六師百里迷赤岸,萬馬一飲無清波。報主誰知寸心苦,臨邊自把長劍磨。定須遠紹甘陳績,還遣邊氓聽凱歌。
四月旱火坤西維,湫潭百丈滄江湄。
潭中老龍帝所御,偃蹇不任世俗羈。
招呼頻費香火誠,去則甚速來何遲。
炎官火傘日輪午,一塵不動天琉璃。
火光之中興白霧,風伯鼓鞴雷奮椎。
黑云壓城白晝暝,倒瀉銀漢傾天池。
帝勅九烏以震死,血飽龍吻紛淋漓。
再拜謂龍曷少霽,龍與我職均有司。
商霖儻可通帝夢,正直炯炯唯龍知。
大江何時來,嚙我千步隄。居人念水至,前年拆雞棲。
浸淫勢未已,老圃憂夏畦。青青五畝蔬,素沙黃卷泥。
一朝失此利,豈飽鹽與薺。紛然向我言,有叟其齒??。
使君幸靜聽,眾論信可稽。去城今幾許,坐視埤堄低。
愿移象鼻東,復瀉蟇頤西。匯為沸白潭,不入流丹溪。
焉敢費使君,畚插各自攜。茲事蓋體大,更當訪扶犁。
晨興聊出郊,浮云渰凄凄。徐行見開塞,指點了不迷。
得使負郭民,朝涉無過臍。肯辭他日勞,遠汲江玻瓈。
為善惟不足,務德莫如滋。古人行此道,名與星斗垂。
是邦禿鬢翁,實乃古丑夷。區區豈云難,長者能折枝。
上尋聲光遠,下感風俗衰。老夫強解事,曲學安所施。
不見南海濱,舉世誰保持。吾言那可用,鄉黨笑脫頤。
但皆指喬木,故園今在茲。喬木誠茂美,嘆息將何為。
志士居世間,要為鶴鳴皋。誰能如羊豕,料揀充豢牢。
吾邦孫卿子,閉門長蓬蒿。慨然請治劇,不憚簿領勞。
地雖百乘小,名與九頂高。老翁喜相語,得見今官曹。
令行有盜奔,冬煖無兒號。君豈求人知,知亦未易遭。
大哉龍伯國,乃欲舉六鼇。區區畢吏部,竟日把兩螯。
且當置是事,痛飲讀離騷。
吾家文物如崔公,向來世學工雕龍。側理固嘗收會稽,陶泓不獨稱洪農。
徂徠取煤如點漆,宣城束穎能藏鋒。焉知于今一禿翁,四寶委棄文房空。
近時稍稍復尋訪,嗜好亦須隨土風。磁洞疏波鑿山骨,沙隴剔藪求毛宗。
昌溪萬碓搗白楮,涪江千炬焚椅桐。不須更問在何記,已作僰叟從巴童。
但看所有乃如此,亦足驗我良羈窮。君不見昔年平御史,初得巨璞三硤中。
少陵酸寒真可笑,欲使起草明光宮。
身作涪江未歸客,更送行人出南陌。
行人磊落高皇孫,桃李賨城看朱白。
高才觸事無不爾,百里莫嫌民社窄。
魯恭卓茂意何者,豈有居官名赫赫。
不須打鴨驚鴛鴦,抵幾疾書呼五百。
阿奴公退在眼底,可以彈琴把書冊。
此時尚及詩筒來,談笑千山萬山隔。
駐車凌云山,雖在官府中。
平生著幽禪,意與方袍同。
已杖菩薩竹,更來羅漢松。
天姿特高潔,厚葉非蒙茸。
銅柯既夭矯,玉薤仍青蔥。
上有五百士,下笑十八公。
皆披阇黎衣,如坐浮屠宮。
勿謂默不語,說法聲摩空。
吳城磊落見長身,屈指文章第幾人。
歲月消磨百年后,音容間絕九泉新。
慚無健筆作佳傳,空對遺編獨慘神。
符也克家端的否,會須收拾寄蒼珉。
峰巒九鎖路縈盤,翠色沾衣作晚寒。
日暮神仙歸洞府,雨余星斗下天壇。
人生何用千鐘貴,老去須求一室安。
會得谷神元不死,世間何事可相干。
文學之目,名重一時。
為君子儒,作魏侯師。
不可后禮,始可言詩。
假蓋小嫌,圣亦不疵。
晚泊金山驛,風生玉宇秋。
荒苔蝕佳句,喬木惜名流。
鼠穴飛泉入,蛛絲積雨收。
何須嘆人物,華屋與山丘。
任城建伯,其表曰選。
淑問雅馳,才華清遠。
競辰力行,愛日黽勉。
孔教崇崇,令緒顯顯。
一笑真成亟負余,可人懶散費招呼。
忘言摩詰元無病,健倒盧仝不用扶。
野葛三餐莫予毒,桃花幾度約吾徒。
杜門人與春偷老,風雨聲中長白須。
飛鳥避漢節,朔風揚旆旌。光芒候躔次,始見入蜀星。
父老喜公至,來臨此江濱。陽侯為先驅,歸指唐安城。
君恩解煩劇,劒履休殊庭。眾聞駟馬還,當為故鄉榮。
眷茲峽中郡,念昔德化深。民無暴歛困,士感銓衡平。
自聞有行色,愁云黯秋陰。已應江妃瑟,泠然作離聲。
大江亦安流,不復洪濤驚。天水相與碧,云山無限青。
乃知盛德士,扶持有神明。但恨濟世具,遽起懷歸心。
寧無北闕念,未忘東山情。君王正仄席,漏下開延英。
如公借甚久,名聞漢公卿。當賜宣室召,不但問鬼神。
金印有斗大,錦衣無夜行。愿言不俟駕,起焉慰蒼生。
自嗟代舍客,蒯緱鬰悲音。久落糠粃后,日隨車馬塵。
不意侍廣座,見謂非凡鱗。假之風雷勢,欲令化南溟。
誤當一鶚薦,敢冀萬里程。獨念知己難,感激爰至今。
時來或可勉,庶隔云母屏。
阿衡專美有商初,誰氏仿佛前規橅。
漢末諸君憤城狐,外召紹卓為韓盧。
毒流三輔被京都,??锧至乃誅無須。
紛紜少定淚塢誅,諸君自名谷與孤。
海內各各援鼓桴,才如粟毛爭馳驅。
孔明高臥南陽廬,視之過前初若無。
三顧幡然去枌榆,實類有莘彼丈夫。
玄德沒地存孤雛,昏暗僅比曹丕奴。
扶之立國西南區,君臣內外靡咨吁。
茲事可直桐宮居,孔明乃古阿衡徒。
何人欲并齊夷吾,是將魚目方璠玙。
九原可作誰歸與,嗚呼斯人真起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