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敬侄 其三
文獻傳家五百齡,憐渠北郡久飄零。是行好記殷勤囑,清渭無將混濁涇。
文獻傳家五百齡,憐渠北郡久飄零。是行好記殷勤囑,清渭無將混濁涇。
茂林修竹,有山堂隱隱,雜花初發。五馬行春胸次遠,此意豪端微揭。草長鶯飛,山空鵑泣,幾被罡風折。珠還故事,海壖招入瓊笈。
曩昔退直余閒,云煙潑灑,蹊徑翛然別。下視朱門同白屋,紙閣蘆簾明滅。淡抹輕皴,鹿床家法,屈曲都成鐵。九夷何陋,指來先路清切。
回首扶胥浪拍衣
翩然來閉欖山扉
明朝擬入清湖洞
不送山前畫舫歸
曾侍驪山清道塵,六師講武小平津。
云髦大纛星辰動,天策中權虎豹陳。
一自羽書飛紫塞,長教鉦鼓恨黃巾。
孤臣流涕青門外,徒使田橫客笑人。
風月寬閑地,溪山隱遁身。云邊安井臼,竹里過比鄰。洗朮分巖瀑,烹芝束澗薪。柴門敲不應,疑是避秦人。
種藥為生業,彈琴悅性靈。中宵煮白石,平旦誦黃庭。茶熟眠初起,兒扶酒半醒。意行無定處,猿鳥共忘形。
長生固非道,得道自長生。書不傳關尹,言誰契廣成。羅浮觀日出,句曲聽松聲。聞說長安好,何妨醉太平。
陶葛金丹訣,千年秘不傳。人皆肖天地,世豈乏神仙。擾擾生趨死,悠悠食復眠。微言誰復領,浩嘆撫遺編。
清絕更誰如,松風小閣虛。氎巾參幾杖,鶴毳落琴書。新鑿淘丹井,常攜斸藥鋤。身閑隨處樂,何況是吾廬。
馬蹄明代寺,遺址話當年。
古剎分南北,沙門辨漢番。
蓮臺生妙諦,粥缽衍真傳。
白塔層凌漢,紅崖半插天。
煙塵迷野舍,香火結林禪。
柳密鶯流轉,松高鹿傍眠。
泥金熔象法,石碧掛龍泉。
絕頂登臨望,云山曲曲攀。
前明遺舊寺,石印馬蹄堅。
古洞盤旋鑿,奇崖磊落懸。
飛沙迷曲徑,滴水覓神泉。
塔險連云漢,峰危接雨煙。
番林千百樹,佛界卅三天。
姊妹名山在,袈裟妙道傳。
門深無俗客,禪靜不知年。
清代崇有禮,猶留胖栗緣。
名山稱地鎮,千仞上凌霄。
云開金闕迥,霧起石梁遙。
翠微橫鳥路,珠澗入星橋。
風急青溪晚,霞散赤城朝。
寓目幽棲地,駕言追綺季。
避世桃源士,忘情漆園吏。
抽簪傲九辟,脫屣輕千駟。
沈冥負俗心,蕭灑凌云意。
蒼蒼聳極天,伏眺盡山川。
疊峰如積浪,分崖若斷煙。
淺深聞度雨,輕重聽飛泉。
采藥逢三島,尋真值九仙。
藏書凡幾代,看博已經年。
逝將追羽客,千載一來旋。
漢水東流無盡期,
峴山春雨細如絲。
古人碑在今人口,
還似當年墮淚時。
塞上區區罄拙勤,
回頭芳歲已三旬。
何須更殢中山酒,
日日憂邊似醉人。
曾見老人潭上坐
忽然不見石泓深
至今月白風清夜
潭底時聞似笛吟
日暮北風狂捲沙
乾坤落落泛吾槎
猶馀習氣傾湖海
未覺頭顱逼歲華
腸到九回空自斷
肱雖三折不須嗟
一簞粗糲終朝飽
剩有青門百畝瓜
草振蝶雙飛,
蝶下草交動。
無情如有情,
形勢偶相閧。
貌與心不親,
情好久焉用。
悠悠笑相逢,
栩栩莊叟夢。
天末望歸云,
遲徊憩檐宇。
楊葉自多風,
愁來更秋雨。
白云照水蓮房空,
女郎自惜秋顏紅。
研花新染指甲媚,
待訴可憐誰與同。
視之其夷,聽之曰希。
真聲真色,何是何非。
春山潤而云起,秋水澄而月歸。
見聞斷痕而外分變化,功勛轉處而內盡玄微。
藥莒藤筇雜貝編,藏名已分石泉邊。
蓬蒿有徑緣誰掃,風月無人只自專。
花外昨朝青鳥信,竹間何日紫騮鞭。
疏狂解似饒清興,翻笑山陰雪夜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