墮淚碑
漢水東流無盡期,
峴山春雨細如絲。
古人碑在今人口,
還似當年墮淚時。
漢水東流無盡期,
峴山春雨細如絲。
古人碑在今人口,
還似當年墮淚時。
漢水向東奔流,仿佛沒有盡頭;峴山上的春雨,細密如同發絲。古人留下的石碑仍在今人口中傳頌,就像當年人們面對它時落下眼淚的樣子。
峴山:位于今湖北襄陽,歷史上的文化名山,因西晉羊祜在此有德政而聞名。
古人碑:指西晉名將羊祜的“墮淚碑”。羊祜鎮守襄陽時,勤政愛民,深受百姓愛戴,死后百姓立碑紀念,見者莫不流涕,故稱“墮淚碑”。
墮淚:落淚,此處指后人對羊祜德政的深切懷念。
此詩或為詩人途經襄陽峴山,見“墮淚碑”后觸景生情而作。羊祜作為西晉名臣,其德政在后世廣為傳頌,詩人借眼前之景與歷史典故,抒發對先賢的追懷。具體創作時間無考,但核心圍繞“墮淚碑”的文化內涵展開。
全詩以“墮淚碑”為線索,融合自然景物與歷史記憶,簡潔凝練地表達對先賢德政的追慕。詩中“古碑今口”的對比,凸顯精神傳承的永恒,是一首典型的懷古詩,兼具畫面美與人文深度。
扶藤有興即東西,不用花驄向月啼。
閑看浮云倚危嶠,靜臨流水瞰寒溪。
過頻幸樂雞豚社,歸暮何憂虎豹蹊。
肯似世塵名利客,班荊折柳悵分攜。
十年不見春光好,胡人馬嚙長安草。
長安草盡人已空,宮館園林跡如掃。
東都西洛暗兵塵,晝引狐貍上黃道。
長淮水淺吳山低,戍邊時巡無已時。
無已時,萋萋草綠胡馬肥。
濠城短小不蔽眼,況復瑣屑游芳菲。
何當仗劍從神武,晴春甲馬爭光輝。
臺岳相逢麋鹿墟,識公風骨秀而癯。
山林訪道誠多切,云水期真進所如。
爐鼎丹砂知煉己,關河霜霰不妨渠。
它時應有衡陽雁,莫忘南來一紙書。
閑里光陰不記名,曲勤宏度訪公榮。
五云灑翰情文厚,九節浮香琖色輕。
寶箑含風清致爽,彩絲縈臂眼增明。
團欒每得佳時醉,卻恐宣麻下帝城。
漢地山河遠,邊城草木長。
西戎空大夏,北虜送君王。
禮樂兼三統,車書混八荒。
征伐司衛霍,奉使遣蘇張。
號令知無外,衣冠入夜郎。
搜兵臨瀚海,郡縣裂姑臧。
郵傳通族障,奚奴識憲章。
華夷同正朔,天子坐明堂。
西極奉龍馬,何用贄白狼。
舊約溪山拄瘦筇,踏云漸聽短長鐘。
山腰古佛閟金殿,石眼細泉噴玉龍。
欲濯泠泠終日水,且臨楚楚一庭松。
知公弭節期游勝,看取詩來阮仲容。
細雨斜風惱弄春,荒郊不見踏青人。
傷心湖外松楸域,吊影天涯露電身。
楊柳杏花何處好,石泉槐火一時新。
舉杯幸有君相屬,更待泥干步屧勻。
聞道維摩棐幾前,花隨寶女下云天。
合歡帶緩新粧薄,燕子樓深晚色鮮。
想得瓊枝宜夜夜,只應璧月共娟娟。
何時遂預平生友,與出湘云伴錦筵。
未覺光風轉朔云,深窗乍見意增新。
欲先楚客傳清些,未放江梅占早春。
自許幽香傳窈窕,更煩白足下嶙峋。
為君抖擻煩襟看,要是都無一點塵。
昔仰蘇仙跡,今瞻弄玉身。
岳靈朝捧劍,飆馭夜朝真。
笙鶴聲常近,煙霞到處新。
愿言承道蔭,秘語慰斯民。
劉生世關輔,游俠周五陵。天下俊倜儻,持夸矜劉生。
落魄游其間,豪族相依承。鬭雞橫大道,走馬入重城。
醉臥金張館,高談衛霍營。報仇先劇孟,排難鄙侯嬴。
逸氣凌秋鶚,清才瑩玉繩。燈前看寶劍,雪里按蒼鷹。
校獵黃山苑,追兵青海濱。華夷知姓字,燕趙冠婚姻。
恥作諸侯客,寧為奔走臣。匈奴方入覲,雄略未能申。
且醉胡姬酒,將軍詎敢嗔。
客路逢寒食,禾秧出已齊。
清溪三汊淺,白鷺一行低。
禊飲心何在,茅峰路恐迷。
隨時隨有樂,何處不幽棲。
為問東風有底忙,吹成疏雪灑林塘。
應知剩馥歸香骨,誰拾殘英試粉粧。
安得反魂三折臂,漫披能賦九回腸。
枝間頼有青青子,不遣行人折過墻。
昔辭萬乘寵,潔己歸其仁。
強諫非矯訐,所守懷真淳。
邈矣思唐虞,去去跡已陳。
夏禹且不讓,叔世良悲辛。
采薇歌西山,獨往誰與鄰。
激節不少渝,終始無緇磷。
優入圣人域,清風高隠淪。
嗟嗟首陽山,今飛胡馬塵。
況乃匪湯武,吾子勞諄諄。
已而復已而,緬默思良辰。
丹地清江若有期,卜居仍俯小漣漪。
頗憐松竹無多地,祇頓琴書已近籬。
久雨不妨田要潤,暫涼真與病相宜。
何當去此炎歊酷,日待風高脫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