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泉
遙源辭疊嶂,澄派鑒晴虛。
流迅無汾惡,波長盡楚余。
隠之徒酌水,鄭伯謾名渠。
不必西江去,憑君起鮒魚。
遙源辭疊嶂,澄派鑒晴虛。
流迅無汾惡,波長盡楚余。
隠之徒酌水,鄭伯謾名渠。
不必西江去,憑君起鮒魚。
遠處的水源從層層疊嶂中流出,清澈的水流能映照出晴朗虛空。水流迅疾卻沒有渾濁之態,長長的水流似乎帶著楚地的余韻。吳隱之只是白白地酌飲此水(以表清廉),鄭伯也徒然地為水渠命名。不必前往西江,憑借你這泉水就能讓鮒魚得以存活。
遙源:遠處的水源。疊嶂:層層疊疊的山峰。
澄派:清澈的水流。鑒晴虛:映照出晴朗的虛空。
汾惡:渾濁。
楚余:楚地的余韻。
隱之:指吳隱之,他曾任廣州刺史,飲貪泉之水以明志。徒:白白地。
鄭伯:春秋時鄭國國君。謾:徒然。名渠:為水渠命名。
西江:指遙遠的江河。
鮒魚:鯽魚,這里用“涸轍之鮒”的典故,比喻處于困境急需救助的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可能在游覽惠泉時,看到泉水清澈、水流不息,聯想到歷史典故和現實中處于困境之人,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贊美惠泉,認為它有實際的救助能力,批判了一些徒有虛名的行為。其特點是用典自然,將寫景與抒情、議論相結合,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事物的獨特見解和思考。
竹折松僵鳥雀愁,閉門我亦擁貂裘。
已忘作賦游梁苑,但憶衘枚入蔡州。
屬國餐氊真強項,翰林煮茗自風流。
明朝日暖君須記,更看青鴛玉半溝。
又報東皇促駕歸,醉中闕賦送春詩。
佛缾是處見紅藥,僧榻有時聞子規。
野客欵門聊倒屣,谿潭照影一軒眉。
年光佳處惟初夏,兒女紛紛詎得知。
春晚城南十里陂,亭亭獨立見奇姿。
品流不落松竹后,懷抱惟應風月知。
旋拂亂云成小佇,重攜芳榼卜幽期。
佳人空谷從來事,莫恨桃花笑昔時。
雨余未肯放朝暾,穿仗恭承圣主恩。
清蹕傳聲徐御殿,紫衣引拜許龍門。
徘徊漫結堯階戀,零落難招楚澤魂。
歸去猶堪夸里巷,桐江新賜兩朱轓。
睡魔困衰翁,白日坐兀兀。忽然振衣起,目瞭尚如鶻。
憑高望中原,佳氣未消歇。逆賊稽大刑,痛憤深至骨。
新霜下昌陵,草有胡馬龁。羽林百萬士,何日聞北伐。
賤臣官有守,不敢叫行闕。夢中涉黃河,太行高硉矹。
天河未洗兵,封豕食上國。坐令河洛間,百郡暗荊棘。
夷吾非王佐,尚足救左袵。中原消息斷,吾輩何安寢。
世俗苦齷齪,誰與共此功。安知無奇士,悲歌燕市中。
先朝六科親策士,事業功名何壯偉。
元祐復科財數年,所得四三俄復止。
中興思賢形夢想,屢詔自是朝廷美。
紈袴小兒壞人事,賜帛西歸困嘲詆。
諸公相視嘆才難,一士臥云誰挽起。
跨驢過我時共語,晁董千年元不死。
高談亹亹有脈絡,橫得虛名吾可恥。
烏巾白纻塞路衢,砥柱頹波望吾子。
我昔從戎清渭側,散關嵯峨下臨賊。
鐵衣上馬蹴堅冰,有時三日不火食。
山蕎畬粟雜沙磣,黑黍黃粱如土色。
飛霜掠面寒壓指,一寸赤心惟報國。
即今歸臥稽山下,眼昏臂弱衰境逼。
新秔炊飯香出甑,風飧澗飲何曾識。
我豈農家志飽暖,閉戶惟思事耕織。
征遼詔下倘可期,盾鼻猶堪試殘墨。
天津橋上醉騎驢,一錦囊詩一束書。
作客況當多病后,還家已過暮春初。
泥深村巷人誰顧,草滿園畦手自鉏。
不為衰遲思屏跡,此心元向利名疏。
杖藜尋勝愜幽情,芒屨如飛病體輕。
迎客野梅才半吐,避人山雉尚徐行。
東谿水落灘聲壯,南嶺云酣雪意成。
薄暮歸來僧已定,佛龕獨對一燈明。
一缽青精便有余,世間萬事總成疏。
手揮弦上烏棲曲,口誦巖間鳥跡書。
丹氣初升勤沐浴,芝房未熟飽耘鋤。
碧霄騰舉人人事,莫戀污渠與臭帑。
達士如鴟夷,無客亦自醉。
癡人如撲滿,多藏作身祟。
放翁亦何長,偶自遠聲利。
胸中白如練,不著一毫偽。
醉來酣午枕,晴日雷起鼻。
寄謝敲門人,予方有公事。
老子饞堪笑,珍盤憶少城。
流匙抄薏飯,加糝啜巢羮。
柑美傾筠籠,茶香出土鐺。
西郊有舊隱,何日返柴荊。
礎潤還成雨,云收旋作晴。
巖花分日發,林筍逐番生。
筆硯行常具,軒窗晚更明。
塵埃幸不到,那得廢詩情。
朱扉水際亭,白塔道邊寺。
扁舟幾往返,每過輒歔欷。
經秋病不死,歲暮復不至。
少年自喧嘩,此老獨憔悴。
可憐釣鰲客,終返屠羊肆。
吾身行亦無,榮辱安所寄。
短燈照孤愁,寒衾推殘醉。
明當臨大江,一灑壯士淚。
十年短櫂樂滄波,強著朝衫棄釣蓑。
才薄何堪試馮翊,恩深猶許對延和。
空墻煙柳遙迎馬,輦路春泥欲濺??。
莫恨此身衰病去,同時朝士久無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