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會詩
寶典叢三朔,中闈辟九閽。
群臣深拱寧,列仗儼屯門。
輦出東房秘,辰居北極尊。
熊羆連案負,日月傍旗翻。
寶典叢三朔,中闈辟九閽。
群臣深拱寧,列仗儼屯門。
輦出東房秘,辰居北極尊。
熊羆連案負,日月傍旗翻。
在一年的第一個月,寶典匯聚,宮中的重重宮門開啟。群臣恭敬肅立,儀仗整齊地排列在宮門。皇帝的車輦從東房秘密駛出,如同北極星般尊貴地居于正中。護衛的武士如熊羆般排列,旗幟上日月圖案隨風翻動。
三朔:指正月初一,一年的開始。
中闈:宮中。
九閽:九重宮門,指皇宮。
深拱:拱手肅立,形容恭敬。
屯門:宮門。
輦:皇帝乘坐的車。
辰居:指帝王居處,像北極星一樣居天之中。
熊羆:比喻勇猛的武士。
案負:排列背負,形容武士排列整齊。
元會是古代帝王在元旦朝會群臣的重要儀式。此詩應創作于帝王舉行元會之時,當時社會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統治者通過元會展示自己的權威和國家的繁榮昌盛,詩人借此詩描繪元會的盛大場景。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元會的隆重莊嚴,突出皇權的至高無上。其特點是場面描寫宏大,語言莊重典雅。在文學史上,這類宮廷詩反映了當時的宮廷文化和禮儀制度。
千途盡向空源出,萬景終歸一路通。
忽爾有心成大患,坦然無事卻全功。
春開小岫調新綠,水漾漂霞蘸晚紅。
莫道境緣能幻惑,達來何處不消融。
四野豁家庭,柴門夜不扃。
水邊成半偈,月下了殘經。
雖逐諸塵轉,終歸一念醒。
未知斯旨者,萬役盡勞形。
南國求良牧,中朝輟諫官。
君恩偏念遠,臣節豈辭難。
騎影過梅嶺,溪聲上贛灘。
曲江宜訪古,韶石好憑欄。
詩景緣情遠,民心逐政寬。
衰翁尋舊分,為致葛洪丹。
詞筆凌云正后生,安貧守道住神京。
昔年南國無虛譽,今日終朝有令名。
楊柳岸邊揮袂去,木蘭舟里載書行。
琴堂莫作多時計,碧落方開萬里程。
乘興西游誰與同,一囊詩藁一枝筇。
厭棲廬岳蓮花社,卻訪南山紫閣峰。
懷古有時應悵望,尋幽何處不從容。
關中風物常牽夢,老臥閑曹轉放慵。
三度曾經游此地,從緣權順世閑情。
登山雖有謝安志,遁跡慚無慧遠名。
翠疊寒枝松未老,影深幽徑竹新成。
莫言去住關懷抱,云本無心水自清。
六街晴色動秋光,雨霽憑高只易傷。
一曲晚煙浮渭水,半橋斜日照咸陽。
休將世路悲塵事,莫指云山認故鄉。
回首漢宮樓閣暮,數聲鐘鼓自微茫。
一生占斷白云鄉,適意孤高志自強。
報曉音聲棲鳥語,漏春消息早梅香。
吟經徐傍芙蕖岸,得偈閑書薜荔墻。
大道最親無達者,苦攜瓶錫叩禪堂。
塵網休重織是非,冥心何不合玄微。
莊周夢里多迷旨,惠子漁中少見機。
拶路古松和凍折,盤空枯葉帶霜飛。
一言可達知音者,還得從吾此路歸。
巨侵層巒本自平,只緣人世強分明。
五侯門外悲觀意,長樂坡頭去住情。
學道不如忘有念,修身爭是了無生。
三祗功業猶難及,誰信塵勞直下明。
蒙蒙膏雨遠空迷,點滴圓紋水繞堤。
柳帶喜如和醉舞,花房愁似宿妝啼。
煙籠麥隴連天闊,云映漁舟掠岸低。
廉使解分天子念,一篇騷雅慰蒸黎。
身心閑后思怡然,緬想難忘契道言。
千種卻教歸淡薄,萬般須是到根源。
疏疏雨趁歸巢鳥,密密煙藏抱子猿。
禪罷吟來無一事,遠山驅景入茅軒。
浮圖蕭瑟入虛空,一聚全身罔像中。
傳馬祖心開佛印,識龍潛主示神通。
毫光委墜江樓月,道氣馨香海岸風。
此地化緣才始盡,更于何處動魔宮。
峴山亭畔紅妝女,小筆香牋善賦詩。
顏貌共推傾國色,篇章皆是斷腸辭。
便牽魂夢從今日,得見嬋娟在幾時。
千里關河萬重意,夜深無睡暗尋思。
塵機息盡一真僧,唯有林泉舍未能。
蓮社故人今暫別,稽山舊隠與誰登。
時清豈覺前游改,道勝寧辭白發增。
遙羨高齋吟望處,孤云野鶴是親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