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有道二首 其二
泉南幕府峻華遷,不涉銓曹已自賢。
悟物頗聞才半偈,受知顧豈待三篇。
青連山頂行行去,香度蓮腮細細傳。
郊外高情想夷曠,詩成無惜襞云箋。
泉南幕府峻華遷,不涉銓曹已自賢。
悟物頗聞才半偈,受知顧豈待三篇。
青連山頂行行去,香度蓮腮細細傳。
郊外高情想夷曠,詩成無惜襞云箋。
泉南幕府中他榮耀升遷,不經過銓曹考核就已盡顯賢能。聽聞他悟物只需半偈之語,受到賞識哪需三篇文章。他向著青山連綿的山頂前行,香氣從蓮花般的臉頰細細傳開。想象他在郊外有著超脫曠達的情懷,詩寫成后不要吝惜在精美的紙上書寫。
泉南:指泉州南部地區。幕府:地方軍政大吏的府署。峻華遷:榮耀升遷。
銓曹:主管官吏選拔、任用的部門。
半偈:佛教語,指短的偈語。這里表示悟物能力強。
受知:受到賞識。三篇:可能指憑借文章獲得賞識。
蓮腮:形容人的臉頰如蓮花般美麗。
夷曠:超脫曠達。
襞云箋:在精美的紙上書寫。襞,折疊;云箋,精美的紙張。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友人在泉南幕府得到升遷,詩人與友人關系較好,為表達對友人的贊賞和期許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友人的賢能和才情,以及其超脫的情懷。特點是語言優美、意境高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情感表達。
古之獨行人,治不尚其名。以孝為治本,慈衛發天誠。潮山凌阜耳,潮水僅盈盈。有公巨靈蹠,山聳水則泓。察公落落志,貴以先民程。守道以守官,豹飾儼蔥珩。秩理最仍理,持之天下平。譬諸手與器,相習得其平。庭堅信才子,天心不可明。嚴冬雨雪下,雞骨支短擎。麻衣揖昌黎,白馬出孤城。遙遙京峴路,離離別緒縈。青舫滄江上,手澤搖素旌。公來潮山寺,公去潮水清。
一圍火聚一團冰,宦況閒情兩道平。平反十年春氣滿,須眉瓔珞自然成。
靈根產自嶺云深,高館何因得共尋。莖有數岐唯一本,花皆純潔驗同心。七弦每為王香操,九畹曾勞楚澤吟。若遇昔人應嘆絕,玉枝連理在于今。
名理兼文藻,君齊高士蹤。溫醇馀道氣,清瘦帶詩容。烏幾竹光映,蝸墻蘚暈重。開尊坐秋雨,相對興偏濃。
中使傳聲出禁闈,曉庭烏鵲繞檐飛。天香暗度金虬暖,詔墨遙迎彩鳳歸。四海每年歌詠滿,兩宮傳賀古今稀。殷勤更有南星極,長伴文昌拱太微。
國邑多狡客,白日行峳峳。狙詐復饕诐,君子胡可留。予欲舍之去,夫椒誠故丘。所食無鯈魚,何以巳吾憂。
浩然一笑辭知己,萬里青天更北行。避暑起先紅日出,問程望入綵云橫。騰凌海岱孤懷壯,盥濯江河雙眼明。此去功名須入手,施為莫遣負平生。
窮愁幽思或成時,畦徑荒蕪失自治。秋氣居然寒宋玉,土風猶爾操鐘儀。安能跛鱉從天馬,正擬長松引菟絲。啟以新篇新繩削,元和直至建安時。
真諦休談欲度人,度人先自正其身。天倫棄擲如蕭梗,反認他親作己親。諸子隨流本既分,西天更有一般僧。高談性命稱仁者,支遁悠悠莫可憑。三綱亡有辨夷華,一處分明萬不差。可怪棄君逃父客,妄談心印自雄誇。天開學海在明倫,中有妙處誰能臻。風波浩渺不得度,傾向浮屠去問津。貪真不去只談空,近代禪林盛此風。憂世最憐秦地老,指迷端有洽中公。
堤柳亭亭著夕煙。蠻腰婀娜總堪憐。詩仙鶴背可曾看。風鑠銀波侵袂冷,月迎俊侶踏舟還。飛軨流轉路彎環。
夜筵花果繞香爐,心事年年問紫姑。燈后踏青挑菜起,不知堪會那人無。
蒼茫撲眼雪千堆,搖兀孤篷濁酒杯。山色凄涼云外出,病懷蕭索雨中來。早知世界無窮劫,空抱沉浮有限才。混混蛇龍呼不應,江湖意緒獨徘徊。
始歲辰逢四,風雷動夜寒。榻虛衾較薄,室暗炬嫌殘。刁斗嚴更轉,香筒舊夢闌。羊占傳往事,衰息謾長嘆。
我遲未千載,不及祖生時。得接真如偈,都堪引導師。佛光猶在面,法寶可應私。倘使投針芥,傳燈已在茲。
涼夜誰堪語,登樓憶所親。無機瓶共我,解事酒隨人。未老灰心客,初秋病肺身。山南田二頃,歸計未全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