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錦雯司李以詩見懷短章答之 其一
一圍火聚一團冰,宦況閒情兩道平。平反十年春氣滿,須眉瓔珞自然成。
一圍火聚一團冰,宦況閒情兩道平。平反十年春氣滿,須眉瓔珞自然成。
人生百年中,窮通無定跡。譬如風前花,榮謝亦頃刻。
當時牧牛豎,尊貴誰與敵。顦顇種瓜翁,乃是封侯客。
丈夫茍得時,糞土成拱璧。一朝恩寵衰,黃金失顏色。
古今諒皆然,我今何嘆息。
擬續宣城志,難忘令尹賢。
庭空無獄訟,齋靜有詩篇。
心似秋云遠,政如霜月懸。
活人最多處,饑歲作豐年。
聽月樓高接泰清,樓高聽月最分明。
轉空軋??冰輪響,搗藥叮當玉杵鳴。
樂奏廣寒音細細,斧侵丹桂韻丁丁。
更須一派天風起,吹下嫦娥笑語聲。
電掣金蛇跨列岑,秋陽翕忽轉秋陰。
俄驚石鼓無停響,坐聽簷花不斷音。
玉秫已堪供甕釀,紫螯漸可付庖砧。
一年好處相將近,分外鄉情此際深。
雙檜老虬干,萬竹蒼龍枝。
道院傍西筑,書窗下南帷。
笑談清燈暈,坐起白麈揮。
天低月初掛,河澹星欲垂。
醉生筆硯妍,臥籌民物規。
蟋蟀喚鄉夢,莎雞引秋思。
客身休自疑,古人以為期。
客情無處著,身事定何如。
秀水且停棹,蕺山終結廬。
秋風一杯酒,夜雨半繙書。
把手蓬萊頂,梅花臘月初。
帝舜生于姚丘兮,地近夷而居東。母握登感天瑞兮,漾祥光于大虹。
歷山其所耕稼兮,陶漁皆有遺跡。二女降于媯汭兮,百官備而景從。
大禹巡于鬴山兮,會群臣而計功。執玉帛者萬國兮,戮后至之防風。
托菲飲以名泉兮,鑿了溪而宅土。發金簡于石匱兮,藏秘圖于山中。
望邑名夫虞姚兮,山靈護夫禹穴。儼廟貌于千古兮,遺化被于無窮。
繄帝王之所在兮,宜風俗之近古。習孝悌與勤儉兮,亦好遜而上忠。
客曰於戲大哉兮,又何可以比隆。然有為者亦若是兮,豈無與舜禹之事同。
無端淫雨挾愁來,極目丹烏安在哉。
云雨未闌癡不去,天容何事苦難開。
依紅宿蝶霑新粉,點綠行蝸篆老苔。
驚喜盤齋橫槊句,此心暫作復然灰。
冬迫水逾瘦,湘梅岸岸開。
云心岳麓樹,雪意定王臺。
江晚船爭集,山寒使未來。
漢廷難用少,流落賈生材。
老守最憂農,往來思慮忡。
半時半刻里,一飯一茶中。
饑溺真猶己,恫{疒眾}在厥躬。
天高元聽下,一念豈難通。
邊馬南來動北風,屢陳長策矢孤忠。
群豺橫暴嘉謀遏,儀鳳高飛事業空。
愁恨暗消榕樹綠,寸心漫擬荔枝紅。
欲知千載英雄氣,盡在風雷一夜中。
攜家經月尚羈程,隨處風光似有情。
一石峭從平地起,數禽飛入半天鳴。
春生草樹洲添綠,船載詩人水倍清。
晚泊別無消遣處,自酤村酒對花傾。
體天生物以為心,喜讀箕疇好雨星。
我已不疑豐見斗,君今何慮井羸瓶。
只緣報國推心赤,自是憂民感帝青。
若旱作霖人望久,雄風那數快哉亭。
小春天氣未和平,冷暖于人孰重輕。
幽菊瘦蘭皆有味,凄風楚雨自無情。
披來破衲便身穩,寫到新詩徹骨清。
個里不知誰得失,薰蕕境界要分明。
古剎枕瀟湘,閑吟步墅廊。
蘚封巖石老,松落井泉香。
采蜜蜂歸晚,赴齋雀亦忙。
主僧同里社,十歲已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