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毛達可友給事覽壁間舊詩次韻二首 其二
黃華非不佳,寒澹每見少。蕭蕭亦無言,懷抱不自曉。深嫌小桃夭,欲伴霜松矯。窺叢慰寂寞,時有南飛鳥。主人真賞奇,灌植勤便了。徘徊傍東籬,高興在塵表。坐有白頭生,臨風百憂繞。
黃華非不佳,寒澹每見少。蕭蕭亦無言,懷抱不自曉。深嫌小桃夭,欲伴霜松矯。窺叢慰寂寞,時有南飛鳥。主人真賞奇,灌植勤便了。徘徊傍東籬,高興在塵表。坐有白頭生,臨風百憂繞。
久懷宣殿浮山老,句滿東南著老成。
一笑忘言尋小隠,十年去國得雙清。
別來體力兼人健,喜甚詩書滿意評。
天子中興求讜論,故應啟沃慰平生。
不倚蒲團有妙機,搘頤真可助癡兒。
輟君拄頰看山用,拯我垂頭欲睡時。
燕坐巧能留蝶夢,吟髭聊復寄蓮枝。
從今寧有靈龜嘆,一枕跏趺總不知。
客路逢寒食,浙西春事稀。
日華藏暖景,天氣未單衣。
歌棹喧椎鼓,桃花巧映扉。
空收麰麥粉,藥病豈心違。
駕景絡絕響,游目低陰虹。
靈光轉修袂,羽節飄晨風。
抗手辭金母,偃蓋東華宮。
高仙發空謠,逸響飛九重。
霞觴艷流日,疊舞歌玉童。
緣云上虛籟,笑語鏗洪鐘。
海水屢清淺,倏忽欣再逢。
不惜暫游詣,情款無初終。
歡余促歸軫,攝轡翔斑龍。
投閑憇三素,保績崇真功。
星聚西豪里,人誰識少微。
忘懷卷外少,此道眼中稀。
筆墨騰瀛禁,圖書動袞衣。
趨風忻并世,一語欲清非。
隋隄柳,千里夾隋隄。隄中有平道,百尺隠金錘。
柳色間桃李,行客迷芳菲。牙檣從西來,云表開龍旗。
一舟挽千人,萬舟若魚麗。舟中盡絕色,不厭荒淫饑。
錦帆壓奔流,日夜東南馳。龍舟未及返,身辱吳公泥。
神器失所托,化作迷樓灰。向來桃與李,花色猶不衰。
向來堤上柳,柳色猶依依。唐公已舉晉陽甲,草木雖小知無隋。
洛社看花各妙年,那知關塞起狼煙。
舊游只有山川在,佳政時聞嶺嶠傳。
對酒鮮歡吾老矣,登高能賦子依然。
不忘雞黍平生約,更泛瀟湘下水船。
明月皎皎兮江水清,促瑤軫兮寫余情。
有若人兮鏘珮瓊,申婉約兮揚新聲。
托明君之幽怨兮,留遲風以掩抑。
借余音于宛轉兮,韻繁諧以周密。
悵流月之西傾兮,恨彌襟而嘆息。
歌宛轉兮情無極。
謫仙風骨今何如,自我不見三年余。
雙眸如電尚可想,兩鬢欲雪今安無。
干戈塞路軍麾滿,骨肉避地星散居。
未知草堂可歸否,有使可寄平安書。
落日泉南郡,秋風嶺北城。
臺符均庶等,杖履喜幽行。
與客情文重,持懷事物輕。
致君皆典禮,躋俗向丕平。
相業甌名在,辭華缽韻成。
豈惟才廣大,且復性澄泓。
賤子欣承庇,微官得代耕。
孤單常自畏,比數欲誰名。
橐有書千卷,家無屋一楹。
朝廷今再造,心跡漸雙清。
山轉客容薄,天迷海色橫。
心期奉圯履,镕冶在高情。
怪來六幕了無風,虛室光搖表里同。
端木已飛花委積,老蟾應借色朦朧。
忍寒須放兒輩喜,清賞莫令樽酒空。
想得明朝呼舞處,森嚴冠珮大廷中。
況味年來薄,書音寄亦稀。
亂離多病后,人物故園非。
潮揭當年會,朋儕幾旐歸。
悲心那聽此,生理念依微。
真如山中龍象宅,前三后三率禪客。
珍公提唱悟本心,一指不留庭下柏。
我來春事梅已玉,仍吸靈泉酌寒碧。
會看海印發光時,臺前璧月連天白。
扶藤有興即東西,不用花驄向月啼。
閑看浮云倚危嶠,靜臨流水瞰寒溪。
過頻幸樂雞豚社,歸暮何憂虎豹蹊。
肯似世塵名利客,班荊折柳悵分攜。
十年不見春光好,胡人馬嚙長安草。
長安草盡人已空,宮館園林跡如掃。
東都西洛暗兵塵,晝引狐貍上黃道。
長淮水淺吳山低,戍邊時巡無已時。
無已時,萋萋草綠胡馬肥。
濠城短小不蔽眼,況復瑣屑游芳菲。
何當仗劍從神武,晴春甲馬爭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