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白鸚鵡五首 其五
羞將靈慧學霓裳,畫棟彫籠浣素妝。世態于今多妒忌,莫從飛燕向朝陽。
羞將靈慧學霓裳,畫棟彫籠浣素妝。世態于今多妒忌,莫從飛燕向朝陽。
萋萋三春草,
極目生煙霧。
既感妾衷腸,
莫斷王孫路。
分割棲禪已可哀,
紀功空費勒銘才。
人間更有癡兒女,
亂葬朝云墓畔來。
此去金沙江,日飲江中水。此水來吾鄉,清冽孰比美。
我昔游五馬,行行到馬市。遙知蜀西路,迢遞接西迤。
滬水五月渡,千載諸葛壘。自從玉斧揮,河山劃表里。
漢祠安在哉,革囊亦已矣。鐵鎖跨長虹,山川何迤邐。
臨流可賦詩,茫茫誰遣此。念子儒雅風,慷慨燕趙士。
拔劍刌水犀,破浪跨琴鯉。蜀山與滇山,長嘯風云起。
方今聲教敷,文翁遠可企。邊陲息瘴煙,春風生岸芷。
把我玉龍雪,溉彼桃共李。一卷賦心傳,流芳古越巂。
留別嫌無長物存,蕭然行李去荒村。多情惟有滄州月,千里清光照海門。
我本迂疏舊楚狂,雪泥鴻爪印他鄉。自慚不系蒼生望,祇有冰心照此方。
霞鞍金轡紫絲絳,玉帶紅靴織翠袍。
赳赳少年真手臂,津津玉氣見眉毫。
不愁造化功難補,可惜秋山勢自高。
那免牛車身后患,一場春夢亦徒勞。
山林氣蕭瑟,颯爽涼飆起。緬懷滄洲趣,迢迢隔秋水。
衰容日益枯,短發還自理。素懷玉壺冰,敢謂凍連底。
昔玷蓬萊班,忝紬金匱史。出入承明廬,遨翔彩云里。
夾座侍宸旒,簾開宮扇啟。九成鳳鳴韶,兩觀雉層壘。
高步接夔龍,傾心竭螻蟻。抱疾困沉綿,歸來竟如此。
服食求金丹,神仙渺何許。誅茆傍江郭,修竹映清渚。
窗含梧葉風,坐對芭蕉雨。雖非諸葛廬,頗似蘇公圃。
蛩響悲早秋,蟬聲咽殘暑。司空即王官,六一思潁汝。
玉笥白云深,矯首瞻天宇。貂蟬樹功勛,疏爵公侯伯。
我獨事文翰,于世寡才識。驅馳四十年,白首空自惜。
橋山隔紫煙,蒼翠難再覿。謝病遂歸休,苦被形骸役。
時時倚孤松,引領瞻天北。幸爾托絲蘿,數慰幽棲跡。
瓊章詩律清,屐齒苔痕碧。鬢顏各老蒼,燈火思宿昔。
得諧今日歡,免使遙相憶。
月落空江露氣浮,
蘆花深處宿漁舟。
寒燈映水繁星亂,
夜半潮回帶影流。
吹赤壁之月笛兮,瞻黃州之雪堂。彈湘妃之玉瑟兮,織天孫之錦裳。
招先生其來歸兮,何必懷眉山之故鄉。歷九州而猶隘兮,誕寘之祝融之汪。
酌乳泉以當醴兮,餐荔子以為糧。葺榕葉以作屋兮,托桄榔之蔭以為堂。
驅海濤以入硯滴兮,挽南斗文星于筆铓。昌黎兮歐陽,視先生兮雁行。
韞不泄兮忠憤,炯不掩兮文章。乞鏡湖兮九關,營菟裘兮是邦。
予之來兮云暮,與先生兮相望。視履跡兮焉在,問故宮兮就荒。
俯仰兮永懷,渺山川兮蒼蒼。
澤國霜遲木未疏,
秋來更覺愛吾廬。
芭蕉綠潤偏宜墨,
戲就明窗學草書。
遠涉登登路,愁沖活活泥。云遮山脊斷,雨助水聲凄。村火青煙濕,林花翠霧迷。誰憐宦游客,驄馬不停蹄。
草暗原頭路,花粘屐齒泥。農家一村聚,牧笛數聲凄。旅館時時盻,鄉山望望迷。東林有歸客,怪底厭輪蹄。
菊得陶翁名愈重,
蓮因周子品尤尊。
后來誰判梅公案,
斷自孤山迄后村。
南來無復帝王州,航海頻年事已休。
鐵馬揚塵紛羯鼓,江豚吹浪覆龍舟。
三人尚殫回天力,一旅焉能為國謀。
寂寞厓山終古恨,斷煙衰草至今愁。
三年守空閨,
年年裁尺素。
作得遼陽書,
遙陽八千路。
凄切秋聲蟲絡絲,入簾殘月似蛾眉。愁心不逐閑云散,長比寒溝月照時。
何處鳴蜩不可憐,霜閨搖落夜無眠。題殘紈扇光疑月,多少人間不共圓。
形骸百煉后,心事五更中。
苦海終無岸,愁城豈易攻。
道危迷老馬,邊遠失歸鴻。
誰謂青天闊,浮云亦礙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