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雜詩十二首 其七
縱目咸陽原,陵墓高嶙峋。佳氣久蕭索,秋雨暗荊榛。重泉閟玉匣,芳草埋石麟。神靈竟何在,倏經(jīng)千百春。偶思薛平事,茫昧奚足云。張侯有高識,允矣社稷臣。
縱目咸陽原,陵墓高嶙峋。佳氣久蕭索,秋雨暗荊榛。重泉閟玉匣,芳草埋石麟。神靈竟何在,倏經(jīng)千百春。偶思薛平事,茫昧奚足云。張侯有高識,允矣社稷臣。
一橋低。兩橋低。棗樹灣頭西復西。江深雨欲迷。
早烏啼。晚烏啼。兩槳歸來烏未棲。相逢半路溪。
雙頭釵。獨頭釵。一樣金鵝兩樣排。釵梁起四臺。
烏帽來。白帽來。湖就磯頭望幾回。菖蒲花未開。
披蓁曷知劬,抗策信所詣。
疏甸印花明,層皋擁霞麗。
遠瞻樵徑微,近矚鹿町翳。
豈伊仙府臨,復此禪駕稅。
法相垂永欽,毫光燭無際。
給林戒鼓淵,凈宇慈香細。
身將六塵殊,心與七覺契。
秋氣自蕭森,暝色轉佳霽。
巖端素練懸,松表朱弦遞。
盈盈潔鷺翔,裊裊玄蟬曳。
一謳匪自怡,聊用發(fā)靈秘。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自詫時。
許大天時猶可測,些兒人事豈難知。
昆崗美玉人誰識,滄海明珠世莫窺。
由是堯夫聊自詫,堯夫非是愛吟詩。
登陸兼程,離城卅里。生煙真?zhèn)€溫泉地。
記曾圖說火山來,此山有火能煎水。
客路奇觀,澄川遠致。長橋空際云龍起。
問誰鞭石與人行,百年坦道功勞偉。
吟哦齋里固齋哉,舟上吟哦是亦齋。
月影浮搖帆影蕩,風聲遙動櫓聲諧。
沙汀鷗鷺皆成趣,海嶠煙塵也壯懷。
更涉啚書為度日,此身不覺在天涯。
亦齋本是涉川器,暫以琴書寄興游。
不羨帆檣多錦纜,寧甘飄泊一虛舟。
編摹自覺忘魚鳥,吟弄何妨問斗牛。
況有考亭真跡在,忍教孟浪負前修。
亂石烏牛伏,
驚濤白馬奔。
大家齊拭目,
看我過龍門。
斗星初轉建寅標,已見春風在柳條。堪嘆鬢邊新白發(fā),不隨墻下雪俱消。
鏡里容顏奈老何,流光瞬息易蹉跎。卻嫌白發(fā)無公道,偏使愁人分外多。
幸自蓬窗好,儂家企腳眠。
雨聲無賴得,相喚著愁邊。
蓬萊宮闕五云端,
太液冰澌不敢寒。
須信帝家春事早,
勾芒昨夜引春班。
濕云連地起,
拔樹雨風狂。
頃刻池塘滿,
虹霓照晚涼。
舊栽楊柳半成薪,愧爾尋枝摘葉人。
異代同時俱悵望,良辰佳約阻逡巡。
固知萬事歡難并,卻恐孤游跡又陳。
獨立小樓無可語,偶從暝色得清新。
天與疏慵,人憐憔悴,分甘拋棄簪纓。有時乘興,波上葉舟輕。十里橫塘過雨,荷香細、蘋末風清。真如畫,殘霞淡日,偏向柳梢明。
凝情。塵網(wǎng)外,鱸魚旋鲙。芳酒深傾。又算來、何須身后浮名。無限滄浪好景,蓑笠下、且遣馀生。長歌去,機心盡矣,鷗鷺莫相驚。
弱齡慕遐游,五岳志窺尋。出門阻長道,川莽悲遙深。西昌有靈嶠,天柱郁高岑。仙級邇可拾,阡術無崎嵚。
士有尚千古,曠世懷孤心。如何遠近企,景行不在今。絺绤抱悽其,緇衣感微吟。愿因赤羽馭,寄扣朱弦音。
憶昨東園春,桃李競芳媚。灼灼揚光華,百卉避妍麗。盛時苦不常,風霜倏中瘁。君看繁艷枝,一朝嘆零墜。
南山有松柏,托根何崷崒。勁立千尋岡,孑然絕比類。洛陽缺中梁,匠石空仰視。丹碧煥桷榱,巨材安可致。
桃葉幾時去,
桃花今尚開。
只馀溪上水,
曾照美人來。
晚雨歇。聽斷續(xù)蟲鳴,聲連墮葉。恰豆棚才作,墻根又相接。柔腸量爾能多曲,有這些愁說。絮叨叨、慘慘悽悽,悲悲切切。
長夜轉幽咽。經(jīng)千遍濃霜,百回涼月。數(shù)盡殘更,挨過菊花節(jié)。寒蟬冷蝶都仙去,抵得昆明劫。剩秋心不死,哀吟欲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