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渭八景 其三 北澗雙流
華溪有水綠如苔,迎會雙溪右澗來。二派合流川兩道,四山環擁翠千堆。尋源未許停漁棹,修禊應堪泛羽杯。夾岸桃花開爛漫,落紅隨浪泛天臺。
華溪有水綠如苔,迎會雙溪右澗來。二派合流川兩道,四山環擁翠千堆。尋源未許停漁棹,修禊應堪泛羽杯。夾岸桃花開爛漫,落紅隨浪泛天臺。
青女欺寒未肯霜,先將銀鑠散祥光。
芙蓉曉院不禁老,薝卜滿林惟欠香。
冷入寶環銷翠羽,聲隨石鼎煮羊腸。
兔園賦罷誰能繼,留得詩人祝歲穰。
東南王氣萃錢塘,襟帯江湖國勢強。
萬頃煙波流德澤,四時弦管樂豐穰。
帆歸別浦魚鹽聚,雨過平堤草木香。
欲賦上林才不逮,舉頭三祝壽無疆。
蘭臺上貍毛,山谷愛雞距。物勝因人成,雅制傳自古。
風流渡江初,筆翰猶樸魯。曾窺上方制,遺范典刑具。
寸簪束萬穎,贍足飽霜兔。豐融沛行墨,充實自妍富。
行間得茂密,夫豈窘尺度。澆浮自趨薄,羸劣丑畢露。
清快夸鉤心,節括號釵股。纖纖铦甚錐,祇便庸書伍。
殺鋒出光芒,苗枯旱無雨。齷齪癡凍蠅,安能劂石怒。
爾來邈東嘉,法則自誰祖。宛見昔制作,齊力萬毫努。
吾欲標諸人,示茲明取與。斲雕還反樸,淳風招已去。
春苗異蘆筍,廣袖謬織組。誰能一羽力,回彼滔滔注。
百爾今已然,豈但于筆故。
自得滄江勝,歸來伴鶴龜。
晚年尤好易,暇日且論詩。
欲問更生佛,非關二豎醫。
諸生毋拭袂,公訓有余師。
君不見蘇子卿,十有九年留朔廷。牧羝未乳歸未得,吞氈莫救饑腸鳴。
又不見陶學士,家居三冬足文史。玉堂退直清興生,謾把烹茶夸婢子。
我生徒飽太倉粟,慨懷伊人常縮恧。我才又無揮翰手,食此豈不顏增厚。
浪游枉自在江湖,幾年見雪一語無。只同兒童跳梁喜,欲吟自覺腸干枯。
朔風打頭夜來泊,擁篷曉見銀糢糊。銀盤收拾和蔗漿,銀匙攪碎紅珊瑚。
一抄入口清風生,再抄乍覺心眼明。連抄疾啜盤已竟,肌膚起粟神魂輕。
食罷拱手謝蒼天,小儒不學食露盤,無補多欲妄求僊。
愿言片片皆詩料,吐吞造化歸毫端。亦不吟河橋送別凄涼句,亦不吟依本胡蘆取天怒。
但愿冰棱雪塊在心胸,飄飄解做梅花賦。
野迥乾坤闊,樓高歲月深。
江山不今古,人物幾登臨。
云影埋荊樹,風聲快楚襟。
何須喚商女,白雪想遺音。
世事紛更局面棋,滔滔逝水只東之。
幾堆頑石鬼神護,一節高風今古奇。
司馬豈能無戰壘,臥龍祗合在籌帷。
將星一落空遺恨,費盡詩人幾許詩。
人物從來盛楚南,新元詔士奉芝函。
身逢熙運千之一,名占巍科十有三。
好趁驛梅催騎策,歸來官柳映袍藍。
池邊相祝趨聞喜,賸取宮花一朶簪。
吏擎雙印出,便覺此身輕。
物我忘恩怨,漁樵寄姓名。
笛聲黃犢背,詩興白鷗盟。
故舊休相訝,無書到帝城。
甫能鋤月種梅歸,竹外欣聞客扣扉。
天近城南寧去緩,人閑水北肯來稀。
風云迅步新班筍,雨雪休思舊戍薇。
別后毋厪問名氏,杜門終老但知非。
湘流得雨掌來平,艇子乘風羽樣輕。
過眼千山才嶺粵,轉頭一水又衡荊。
大江東下懷鄉國,落日西邊是戍城。
鳴鴂數聲青嶂晚,客心如鐵也關情。
因君郢調問前蹤,賢者斯能樂雪宮。
四海香名寰宇外,百年公論黨碑中。
癯然鶴骨存生氣,寂甚鸞膠續古風。
留得墨池芳潤在,草玄猶可憶揚雄。
檀溪翠霧曉輪囷,共慶皇華誕玉辰。
僂指明宵三五夜,從頭新歲八千春。
且煩皎月清邊徼,行逐東風造禁宸。
留取棠陰蔽南峴,為陪羊杜壽蒼珉。
雖未及瑯琊,看來亦自佳。
微坳著新月,聳翠帶余霞。
巨鑿應靈禹,斜拋或女媧。
小亭相對好,莫放竹叢遮。
護風須飲劇,待雪拚眠遲。
舉席俱佳客,揮毫盡好詩。
冷薌梅畔覺,清響竹間知。
莫憶征鞍夢,從渠月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