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陽寄定城尉彥逢弟
故園鵯??久催耕,休戀公田秫與秔。
別恨久隨黃耳去,歸心應望白云生。
干戈叢里三書考,春夏交來幾閉城。
我亦藍田負丞者,相從何日賦淵明。
故園鵯??久催耕,休戀公田秫與秔。
別恨久隨黃耳去,歸心應望白云生。
干戈叢里三書考,春夏交來幾閉城。
我亦藍田負丞者,相從何日賦淵明。
故鄉鵯??鳥早就催促著春耕了,別再留戀公田的高粱和粳稻。離別的愁緒早已隨黃耳傳去,歸鄉的心應該望著白云升起。在戰亂中經歷了三次考績,春夏之交時多次關閉城門。我也是像藍田縣丞那樣不得志的人,何時能與你相伴像陶淵明一樣歸隱呢。
鵯??(bēi jué):鳥名,鳴聲如“姑惡”,俗以為催耕鳥。
秫(shú):高粱。秔(jīng):同“粳”,粳稻。
黃耳:晉陸機的狗名,這里代指書信。
書考:指官員的考績。
藍田負丞:唐代詩人崔郊任藍田縣丞,不得志,這里作者以崔郊自比。
賦淵明:指像陶淵明那樣歸隱田園,作歸隱之賦。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但從“干戈叢里”可推測當時處于戰亂時期。詩人可能在歷陽任職,仕途不順,看到故鄉春耕之景,思念弟弟,渴望歸隱,于是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思鄉與歸隱之情。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與用典結合,情感表達真摯。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在戰亂中的心境和追求。
苔垣寫遍幾行斜,癖句多愁鳥與花。梅云路殘銷屐蠟,竹風吟罷岸巾紗。
灰燃夜鼎翻湯蟹,日射晨窗綴室蝸。開眼醉馀詩興遣,雷喧過耳厭聲華。
游春晚興適西莊,硯滌深池墨漬香。麰野雜花間倚杖,竹園分筍嫩盈筐。
疇平遍插秧叢綠,雨苦嫌多水潦黃。幽靜每談農甚樂,悠懷遠慕上歌唐。
春去花開謝,
君王豈復知。
不如劉項際,
猶有葬虞姬。
晉季有詩人,忽如古伯夷。
其人果為誰,請讀淵明詩。
同時顏謝流,望風悉披靡。
東阡西陌間,黍稷何薿薿。
烹葵酌濁醪,世味無復美。
百萬呼盧公,枉為寄奴死。
漫仕心未安,托辭避郵史。
自挽何謂亡,宇宙與終始。
眷言塵纓客,試問滄浪水。
入洞多門戶,乘高野望饒。花欄依曲磴,潭水接流潮。院院游難盡,鶯鶯聽轉嬌。屏間有弦管,待月輒通宵。
春來濯酒卮,公子燕園池。出洞因花久,歸程為月遲。已憐新粉薄,莫信晚風吹。淥水雕欄里,游絲樹樹垂。
汝弟才亡未十日,
汝姑先去只三朝。
夜臺相見須相護,
莫似生前太恃嬌。
鳴鳩聲里晚霏霏,
亂逐飛花點袷衣。
林氣微寒云氣濕,
滿兜春雨塔山歸。
飲罷唯圖睡快,
老來不作書癡。
一味古人糟粕,
誰能更辨醇醨。
氣似陽和處處春,
但隨流俗混光塵。
須知舌在為身累,
非是是非何等人。
乍逢紅雨點回塘,又見平畦千頃黃。
色比散金無異種,香連繡壤不分疆。
已娛老眼消春晝,旋引歸心立夕陽。
燕麥兔葵無感觸,不須佳句憶劉郎。
昨歲長安道,秋風并轡還。
漳流云外渡,□□雨中山。
歷盡羊腸險,時虞馬力孱。
近棲亞夫帳,草檄論平蠻。
棐幾延毛子,明窗館墨卿。
功名皆一戲,未覺負平生。
坐觀天下本無事,何必昌陽作引年。
眼明尚見蠅頭字,
暑退初親雁足燈。
歷歷胸中千載事,
莫將輕比住庵僧。
高秋岳色翠嶙峋,搔首云天眺望新。
詞客共題青玉案,浮名空愧白綸巾。
即愁魑魅窺人過,況復風煙墮淚頻。
莫向西風感搖落,濁醪相過任吾真。
愛此園林好,憑高眼界馀。
鯨聲吞海闊,鶴跡印沙虛。
午餉炊農飯,晨興課子書。
天機自流動,何必詠鳶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