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省禮門頌張母也母寡而貞底孺于成行年七十祝之使養祿也五章章六句
帝省禮門,爰毓之祥。俾女于宋,而妃于張。宜爾宗祧,宜爾舅嫜。帝寧不勤恤,而張是痡。有鳳九苞,殈于天衢。琢之劘之,試以百罹。莫苦匪荼,視汝則薺。莫畏匪酖,視汝則醴。先君之思,以勖孺子。伯孺而谷,先君所衷。夜如何其,誦聲隆隆。惟此誦聲,若自杼中。戰戰栗栗,以保七帙。雖則七帙,皎若一日。祝之厘之,不家食吉。
帝省禮門,爰毓之祥。俾女于宋,而妃于張。宜爾宗祧,宜爾舅嫜。帝寧不勤恤,而張是痡。有鳳九苞,殈于天衢。琢之劘之,試以百罹。莫苦匪荼,視汝則薺。莫畏匪酖,視汝則醴。先君之思,以勖孺子。伯孺而谷,先君所衷。夜如何其,誦聲隆隆。惟此誦聲,若自杼中。戰戰栗栗,以保七帙。雖則七帙,皎若一日。祝之厘之,不家食吉。
事去同舟祗腐儒,燈前對語惜汾湖。
從軍快得陳書記,妖夢何來駱義烏!
夜雨尸沈呼自出,秋山櫬返仗誰扶!
青衫滴盡傷心淚,哭到妻兒淚已枯!
紅綿淺蘸翠罌油。皂羅縫臂韝。解開青綹倩人梳。綠云香滿樓。
珍剃繞,茜絨收。牡丹花似不。一螺美滿學蘇州。與郎圓到頭。
奸謀遠襲父兄基,
一醉荒淫自盛衰。
萬古綱常俱掃地,
獨于臨死未忘兒。
游子一憑欄,
遍看湖上山。
不須飛潟去,
已在畫屏間。
夾岸芳菲映釣絲。誰傳疏影入漣漪。蝶沖返照落青池。
似合俄分群鼓鬣,欲疑還信共揚鰭。爭看紅雨暮春時。
閒居長是醉,高枕任吾欹。
懶慢心方得,蹉跎老豈知。
北窗風到處,深樹鳥鳴時。
世事一無好,猶耽陶謝詩。
二月山花如錦開,亭中坐對正徘徊。蹇驢又有過從者,童子相迎戶外來。
云林六月不知暑,溪上好山如越中。咫尺茅亭異華屋,逢迎俱見古人風。
兩行鳴雁分飛處,一個輕船逆上時。藉是江天好吟景,不令風物動秋思。
十日北風吹大雪,閉門無處不漫漫。江頭艇子船頭騎,有底忙時不畏寒。
誰向鄞江立法門,
育王鐘鼓振朝昏。
閻浮八萬四千塔,
應合相推此塔尊。
佛巖頗似廣元道,
畫筆直追王晉卿。
石骨崚嶒云氣定,
不施句勒自生成。
天河萬里水橫斜,泛海難浮博望槎。
邊塞征夫彈劍鋏,隔江商婦奏琵琶。
琴樽寄興消豪氣,松菊驚秋感歲華。
咄咄書空題雁字,倚欄信手數歸鴉。
巍巍云峰山,千仞不可極。猿猱愁攀援,飛鳥苦難越。
壯哉鄭將軍,振衣造云闕。峭壁恣濡翰,云崖留真跡。
怒濤腕底生,迅雷筆端出。颯颯龍蛇飛,矯矯鸞鳳活。
字蘊天地精,墨灑山川澤。妍姿悅仙靈,剛鋒驚鬼物。
深淳李程規,堅勁鐘張骨。煙霞常呵護,風雨不敢蝕。
千載仰遺型,神采猶奕奕。斯山藉公靈,海內憑研習。
愧我性庸愚,臨摹空仿佛。展卷每流連,抗懷長嘆息。
西軒宜熱竹能藏,
雨落何方此自涼。
已對西湖冰雪句,
一時頓有更徐王。
塞北開行殿,窗臨萬壑松。
云封雙塔嶺,煙鎖磬錘峰。
飄渺層巒接,盤回曲徑重。
紅塵難到處,何事不從容。
廬山覺未老,儼然舊風姿。樹石亦仙骨,逢春更華滋。爪分煙翠層,千丈垂白霓。貪看讓爭席,舍者爾為誰。
蒼石大如屋,古木出虬枝。四注陰其下,地坐黃冠師。山行倦日永,聚話遂忘疲。行看洞中境,都是寂音詩。
怒龍斗未已,角尾相攀牽。巨石為解紛,背腹遭虬纏。千年毒不死,槎牙帶云煙。樹間宜畫我,乞與人間傳。
臥聞開到碧桃花,
病起情懷屬自家。
報到春風無可得,
呼童洗鼎煮新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