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首 其二
少林坐,庾嶺行,書偈傳衣成戰爭。
庾嶺行,少林坐,得髓安心成話墮。
兩家公案未曾圓,后代兒孫作殃禍。
這殃禍,可煞大,天下衲僧透不過。
少林坐,庾嶺行,書偈傳衣成戰爭。
庾嶺行,少林坐,得髓安心成話墮。
兩家公案未曾圓,后代兒孫作殃禍。
這殃禍,可煞大,天下衲僧透不過。
達摩祖師在少林面壁而坐,六祖慧能在庾嶺奔波行化,書寫偈語、傳授衣缽引發了爭斗。六祖慧能在庾嶺行化,達摩祖師在少林面壁,所謂得髓安心的說法最后成了無意義的空談。這兩家的禪門公案尚未圓滿,卻給后世子孫帶來了災禍。這災禍可真是大啊,天下的僧人都難以參透。
少林坐:指達摩祖師在少林寺面壁九年。
庾嶺行:指六祖慧能得法后在庾嶺一帶行化。
書偈傳衣:禪宗五祖弘忍傳法時,讓弟子們作偈,慧能作“菩提本無樹”一偈得五祖認可,傳其衣缽。
得髓安心:達摩祖師曾對二祖慧可說“汝得吾髓”,慧可曾求達摩祖師“安心”。
話墮:禪林用語,指言語落于跡象,成為無意義的空談。
公案:原指官府判決是非的案例,禪宗借用指前輩祖師的言行范例,作為后代參禪者的指示。
衲僧:指僧人,衲是僧衣,因僧人常穿用碎布補綴的衣服。
禪宗發展過程中,自達摩祖師東來傳法,到五祖弘忍傳衣缽給六祖慧能,期間圍繞法脈傳承出現諸多故事和紛爭。后世禪宗門派眾多,對祖師言行公案的理解和參究也各有不同。詩人創作此偈,可能是看到禪門內部因傳承、參禪等問題產生的混亂現象,有感而發。
這首偈語主旨在于批判禪宗傳承中因傳衣、參禪等引發的爭斗和形式化問題。其突出特點是語言直白、說理深刻。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當時禪宗發展的狀況和禪門內部的思考,對研究禪宗文化有一定價值。
越山迢遞接蓬萊,山下平原一徑開。樹繞江流天外盡,鳥分云影日邊來。東風道路迷芳草,殘雪溪橋見野梅。安石未應高臥久,天涯回首獨憐才。
灌鋤稀果今何在,羞恥空囊亦不存。遐想南塘還夢寐,白頭欹枕嘆黃昏。舊游丘壑夢相尋,薤粥談玄坐綠陰。醒后獨憐人去遠,五更風雨十年心。
稍將書札報黃堂,僅得官亭系野航。文物愿窺中秘直,風流曾識省曹郎。莫言長孺今閉閤,舊說葛豐能擊彊。未信吾州留得住,天書咫尺會徵黃。
西風颯颯吹老晴,夕陽欲下寒鴉鳴。荒村煙瞑蟙?舞,牧豎倒跨牛背行。飛鳥隨云瞥眼過,臥石蹲虎攔腳橫。隔林忽送梵鐘響,獨立蒼茫無限情。
東亭好,最憶是花朝。破寂自傾鸚鵡盞,拈題先得美人蕉。閣倚鳳凰簫。
花月今朝朔旭前,桂輪普轉滿天邊。枝花馥郁清香在,烏鵲從來同夜蟾。
羨君新卜鹿門居,岸幘高吟處士廬。留得春風花下酒,課存秋雨案頭書。軒窗岑寂心無競,竹石經營意有馀。惟惜舊朋相隔遠,幽懷渺渺獨傷余。
流傳大定接明昌,文物風流未渠央。范揭同聲推漢吏,豈知當世有歐陽。
盛府雍容外,輕裘博雅存。席間閑布帙,鈴下晝無喧。首善隆儒術,諸生接討論。馬融南郡學,齪齪豈堪言。
筮仕棓生繇莫京,溫凊一畝夙經營。南陔弦誦給甘旨,北闕簪裾負屈聲。秦刻唐刊儲墨妙,齊衢魯廟擅文鳴。建安正始源流遠,詳味風規躡玉清。
陰陰作雨祇漫漫,今日雖霜未苦寒。歸去襄陽見吾弟,為言道路且平安。
柳煙槐雨帶斜陽,極浦遙山入渺茫。溪水通潮魚作隊,梅風催夏稻成行。奇書到手添交直,往事驚心免校量。縹緲有聲來別院,小兒新課甫田章。小卜山居背郭開,江流面面繞亭臺。樹猶若此誰堪待,少不如人老漸來。一曲緩歌聞白苧,滿天涼雨過黃梅。野情轉覺閒方稱,愿與君王乞草萊。綠陰樹樹水田田,坐愛牛羊散遠天。風送潮聲來別浦,云收雨腳過平川。幾村茅屋青山外,無數漁舟白鳥邊。不信桃源是何處,每將文字萬人傳。
淡煙籠日影婆娑,露葉曾經步輦過。咫尺宮墻看不見,年年長是別離多。
坐久花時落,風輕水自紋。松陰寒欲雨,石罅暖生云。山寂樵歌起,風霄靜里聞。忘機親牧豎,鷗鶴亦同群。
吾儒不羨能方丈,彼相胡為食萬錢。誰識春來有珍味,樂如疏食曲肱眠。園中菜把勤能致,曹掾莼羹美未專。便作遠謀勝肉食,他年無愧作詩篇。春來日膳菜數本,絕勝杖頭攜百錢。但得園蔬非饉歲,肯令午夢攪清眠。食芹有美吾思獻,采菲無遺利可專。莫笑先生長誑腹,解吟朝日照盤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