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王允寧贈婦四首 其四
黃鵠千里游,燕雀巢屋梁。小人事齷齪,丈夫志四方。念子疇昔言,沈思激中腸。赫赫盛明時,群賢并翱翔。朝趨銅馬門,夜直金華堂。韓鄭互推轂,貢生彈其冠。所期崇令名,室家自輝光。無為兒女仁,慊慊懷故鄉。
黃鵠千里游,燕雀巢屋梁。小人事齷齪,丈夫志四方。念子疇昔言,沈思激中腸。赫赫盛明時,群賢并翱翔。朝趨銅馬門,夜直金華堂。韓鄭互推轂,貢生彈其冠。所期崇令名,室家自輝光。無為兒女仁,慊慊懷故鄉。
落英滿地墜芳春,第二桃源此問津。
兩岸大池通白水,四圍疊嶂隔紅塵。
湖山深處留亭榭,風月佳時敘主賓。
何日避秦來息影,煙霞嘯傲作閑人。
肅肅霜風吹客衣,
客懷多少寄金徽。
到家細說淹留事,
應笑蘇秦困始歸。
流落南來自可嗟,
避人不敢御鉛華。
卻憐當日鶯鶯事,
獨立春風霧鬢斜。
驚飛沙鳥兩相呼,
鐃鼓緣流引客娛。
不分午風涼似水,
為他兒女飐釵符。
即空即色。幻境荒唐人不識。
恨海情天。黃土朱顏盡可憐。
韶華難駐。幾個聰明能覺悟。
曲度云屏。多少紅樓夢未醒。
故人邊上去,春到未還家。奔走因王事,艱難感歲華。詩壇推俊逸,醉帽想攲斜。莫怪書題少,新年眼更花。
逢人問行李,幾日至東園。別去將三月,書來得五言。淮山分限域,風土異寒暄。四大知安穩,根塵要反源。
緩步沿溪曲,幽尋愜賞心。
散煙依瘦竹,開網活枯鱘。
短袖仍牽樹,秋聲半搗砧。
農談喧隔岸,不畏世機深。
秋色滿江干,江楓已半丹。
身閑詩簡淡,道勝夢輕安。
偃蹇憐腰折,清癯鄙面團。
何妨杵衣夜,又見歲將殘。
高堂有旨酒,列坐有嘉客。
相逢燕趙徒,攜我酌春夕。
香霧蒙玉壺,飛花落瑤席。
狼籍駝蹄羹,照座濃琥珀。
美人紅羅襦,微微送廊薌澤。
酒酣聞浩歌,歌聲慘不怪。
勸客盡此觴,光陰如電激。
今日清鏡顏,明日青山魄。
百年不可知,須為目前惜。
四座感此言,舉觴更浮白。
樂哉此夕飲,髡亦能一石。
世俗事無盡,養高心自閒。
蔬園通綠野,林塢帶青山。
丹灶忘添火,云庵懶著關。
別應修省術,七十見朱顏。
明河此夜,隱隱微云掩。織女皇姑又相見。問千年嘉會,烏鵲填橋,誰慫恿、不遣靈期汗漫。
樓中人嘆絕,況值迎秋,一葉梧桐落階畔。正念遠傷離,那得閑心,拈素縷、鴛針雙穿。
想蕩子、回頭望雙星,也暗暗蹉跎,涼暄潛換。
苦被微官縛此身,汗衣亭午亞紅塵。
維舟醉臥垂楊下,輸與江湖自在人。
晚樹斜橋,毿?映、碧流如玉。恰歌發陽阿,快絕頭輕新沐。
竹床自展,殘照里、時梳時握。風弄飄蕭影,柳線荷絲相撲。
一笑牽腸,云鬟同夢,幾斗芬馥。奈憔悴潘郎,先有雪花點綠。
鳳樓人倚,陡驚入目。向鏡臺深處,把蒼華祝。
崗巒百匝一池開,
氣焰薰蒸濕草萊。
卻憶驪山山下路,
春深曾賜錦鋪來。
環滁山色鎖重重,破曉遙聞古寺鐘。新筍怒穿城腳出,野花香撲馬頭濃。懸崖飛瀑僧承筧,幽谷留春鹿養茸。行到亭西懷太守,捫碑親掃綠苔封。
一代文章道德高,源開蘇海接韓潮。大名豈藉亭為重,遺愛應如社不祧。薄采蘋繁供野祭,補栽松竹護疏寮。我來合許陪輿從,六一泉鄰薛老橋。
四十年前汗漫游,一門裙屐盡風流。狂磨石壁題詩草,醉喚山僧搉酒籌。盛會無如同氣樂,名區只是劫灰愁。當時末座追陪者,只影重來雪滿頭。
江湖隨處募金繒,笑我真成在舍僧。投刺于人如托缽,結廬付爾好傳鐙。名山半作招提院,法界宜參最上乘。文字禪兼香火社,打包行腳漫相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