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感懷三首 其三
戚里紛絲竹,侯家盛綺羅。時艱民力盡,世賞國恩多。馳道仍驂乘,嚴城向枕戈。北風吹不歇,蕭瑟楚狂歌。
戚里紛絲竹,侯家盛綺羅。時艱民力盡,世賞國恩多。馳道仍驂乘,嚴城向枕戈。北風吹不歇,蕭瑟楚狂歌。
石刻燒殘宴集辭,
雄樓杰觀想當時。
只應畫戟清香地,
多欠韋郎五字詩。
猶憶當年曠日持,河山恢復屢愆期。
國無嚴譴官多怠,將不窮追寇易滋。
竟使羊亡機早失,豈知烏合勢終離。
即今幾處援軍集,可慰憂勤圣主思。
舍舟湖頭煙水昏,
假榻郵傳猶柴門。
可能濁酒澆客吻,
莫厭明月撩詩魂。
相傳禮樂太常家,市隱城南靜不嘩。兄弟怡怡自和輯,春風庭院紫荊花。
廬墓三年孝行全,姓名已達九重天。蓼莪應念劬勞德,彤管當書史一編。
教子傳家守一經,百年文獻舊氈青。雄辭妙畫南金價,磨石當鐫太史銘。
臨池苫蓋釣魚庵
卻笑溫生起水南
林下休官誰見一
歲寒取友不過三
點黃豈有眉間喜
堅白都無舌本談
柱下首陽孰工拙
東方元未識夷聃
引袂天風幾席傍,
滿城無處不甘棠。
定知丹雀銜書近,
趣擁弓旌入帝鄉(xiāng)。
靈峰出云晝濛濛,秀色不與他山同。
望之紫翠拂天起,宛轉數疊青屏風。
單車飄飄轉山麓,寒水盈盈帶冰綠。
冠纓相傍塵自清,十里搴帷意難足。
靈藥定隱韓伯康,白石或放初平羊。
待余捐佩游五岳,此地愿借開丹房。
鳴榔西上覺凌寒,
應為時清好做官。
有子已堪書籍付,
結交頻把佩刀看。
離程雪意催河柳,
故國秋聲長澤蘭。
欲寄舊游倍秋思,
非關無雁到云端。
寓館富花竹,書齋夏日長。芭蕉紅錦秀,梔子白花香。樹密寧知暑,窗開但覺涼。遠懷雖暫遣,世慮未能忘。
曲徑通幽處,交陰翠竹高。書齋成雅趣,花圃愜游遨。石甃涵天影,風林作海濤。寧知城市內,清境勝江皋。
細雨過空庭,纖纖草色青。涼風生近戶,淡靄散高冥。林外鵑聲急,檐前燕語輕。錦城雖可樂,終是念歸程。
當戶海榴樹,紛紛落絳英。竹林新筍出,石砌綠苔生。小屋知心靜,繁花覺眼明。少陵今遠矣,誰與論詩情。
偶居錦城館,還似浣花堂。雨過青苔潤,風來翠簟涼。竹鳴瀟灑韻,花送自然香。清興雖無盡,鄉(xiāng)心未可忘。
紅芳經雨重,翠竹引風多。生意每如此,天心奈樂何。一杯吾自勸,隔戶鳥當歌。忽起鄉(xiāng)關念,條山繞大河。
清晨坐書閤,初日照花林。宿露泫庭竹,晴天囀野禽。心無一念雜,窗絕半塵侵。道理無邊在,悠然思轉深。
閒坐竹林內,風來見籜飄。輕煙晴冉冉,涼氣晚蕭蕭。易古還宗邵,書刪卻自堯。莫嫌耽典籍,清景美相調。
春興隨花盡,東園自養(yǎng)閒。
不離三畝地,似入萬重山。
白鳥穿蘿去,清泉抵石遠。
豈同秦代客,無位隱商山。
不應貪福德
強接無生客
聞聲恰似聾
見聲非外色
河橋風絮一年別,璅苑幽花連月香。
校士地嚴銀燭短,思親天遠錦書長。
共知使者心如日,勞止明時鬢有霜。
千里金臺霄漢影,照君冠劍渡清漳。
去年金闕候朝參,今日瞻卬北斗南。
新喜歲華逢甲子,早傳家事付丁男。
遮賢幾許六旬九,祝圣惟呼萬歲三。
厚祿素餐無以報,伐檀歌誦不勝慚。
白煙銷盡凍云凝,
山月飛來夜氣澄。
且向波間看玉塔,
不須橋畔覓金繩。
云霓常自望元戎,
悽絕嗷嗷澤畔鴻。
豈有城亡歸劫運,
翻乘賊退冒奇功。
連山夕照烽煙紫,
遍野春馀戰(zhàn)血紅。
直北關河猶擾攘,
幾時重見九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