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湖道人詩
家臨斗湖濱,門對斗湖上。明鏡影香臺,文波繡仙氅。誦經無輟口,譚道若指掌。為霖從潛虬,飛符驅魍魎。止水涵湛然,可以喻心想。一謝湖邊人,終年罷來往。
家臨斗湖濱,門對斗湖上。明鏡影香臺,文波繡仙氅。誦經無輟口,譚道若指掌。為霖從潛虬,飛符驅魍魎。止水涵湛然,可以喻心想。一謝湖邊人,終年罷來往。
昔吟梁父思泰山,又歌牛角悲其寒。鮑徐英魄今何在,嶺云關月何漫漫。
少強眼為傷時切,老大昏花心易急。石巖題墨幾秋風,人世功名杳無跡。
君不見漢千秋,唐馬周,玄談徒步皆公侯。賈生竟止梁王傅,三世郎官虛白頭。
風云自古雖傷偶,用舍何嘗系能否。但知信足任平生,計度不如多飲酒。
愿將梁父吟,變作杜宇之聲音。愿將牛角歌,轉調紫芝弦玉琴。
五陵石馬散黎軸,惟有箕山青到今。
綠樹蔭修廊,云深別殿涼。
星文開帝座,玉色泛天光。
大典尊周孔,名家盛漢唐。
自憐攜釣手,持筆翠旒旁。
淺溪受日光烱碎,野林參天陰翳長。
幽鳥不見但聞語,小梅欲空猶有香。
長年無可自娛戲,遠游雖好更悲傷。
安得冬風一吹汝,手把詩書來我旁。
留情賦詠盡聞人,似得吳姬為執巾。
蝶翅稍應容辨色,桃腮無復敢嬌春。
似嫌素艷同姑射,著意新粧學太真。
栽近華堂歌舞地,未容車馬送纖塵。
皖城初得故人詩,嘆息龍媒踠壯時。
太史滯留終不偶,中郎制作遂無施。
二千石祿今何有,四十車書昔漫知。
海曲冷云埋拱木,延州空掛暮年悲。
人間久厭雨,最快是初晴。
驟見碧林影,喜聞歸雁聲。
乾坤一蘇醒,耳目兩聰明。
寄語浮云意,休來污太清。
赤城橫絕六鼇頭,夾道欄干覆御溝。
殘月畫樓雙闕曉,涼風綠樹萬家秋。
聯飛群鵠愧豪彥,醉臥落花思舊游。
御史臨班望天陛,紫云飛繞翠云裘。
一歲已闌人意倦,出門風物更蕭然。
水搖疏樹荒城路,日帶浮云欲雪天。
未有詩書論進退,謾期身世托林泉。
因思漠北離群久,此日窮居頼見賢。
云可有無水,風能奔走沙。
蟠深鳴老??,飛倦落長鴉。
地有湘頭尾,山無楚正斜。
人間與天上,何處礙浮槎。
英英白云浮在天,下無根蒂旁無連。
西風來吹欲消散,落日起望心悠然。
愿回羲和借光景,常使秀色當檐邊。
時來不道能為雨,直以無心最可憐。
老樹十百圍,赤日不滿影。
廟貌畫鬼神,焰閃見光景。
閭里頗驚動,豚壺日叩請。
小巫口吟呀,祝奠屢折磬。
安敢議翦伐,惟恐罹災眚。
烏雀不敢巢,繁陰實修整。
豈有物所憑,陰奸設機穽。
吾聞夏后氏,液金鑄九鼎。
窟穴盡發露,夔羊皆遠屏。
自從九鼎亡,草木亦有幸。
娟娟海棠花,小蕊春來瘦。
斑斑青竹枝,疏葉未生就。
碧砌畫欄干,雨斷黃昏后。
厭酒未能眠,時拾殘花嗅。
蜀山秀色參天起,子云文章摩玉壘。關右衣冠從古名,伯起光華擅楊氏。
后來氣象幾寂寥,今日西州聞學士。吁雄述作擬圣人,蹭蹬三朝官不徙。
震雖有時無雄文,而又晚齡才得仕。豈知學士丁妙年,一日青云趨萬里。
高才大筆驅古今,奄有震雄兼二美。布衣平昔抱經綸,浩蕩著書窮日晷。
幽居獨占無為山,因以名編仍號子。鑿開元氣爭化工,剔出微情泣山鬼。
先儒浮妄遭芟鋤,直與六經相表里。青衫冗掾錯致身,四十摩肩雜胥史。
日趨官府舊學荒,已分清流將絕齒。前時輒辱授此編,如以咸韶震聾耳。
夜侵燈燭晝廢餐,若涉江河徐見涘。乃知無為非不為,道化自行而已矣。
立朝本此足有施,堯舜吾君那出是。天球豈合藏窮家,再拜持編復齋幾。
卷衣上馬去骎骎,檐雨飄零楚客心。
歸路漸驚紅葉老,舊山已落白云深。
莊鵬聊欲辭滄海,越鳥終須憶故林。
初啟松阡青未合,嶺頭一望一沾襟。
豐城寶劍忽飛去,玉匣靈蹤自此無。
天外已空丹鳳穴,世間還得二龍駒。
百年飄忽古無奈,萬事凋零今已殊。
惆悵西州文學老,一丘空掩蜀山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