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雍節夫留別
東風政搖蕩,百鳥爭春鳴。
長亭楊柳弱,廣陌芳草平。
游子動行色,辛勤奔皇京。
利名悲末路,合散笑浮生。
望望陟前陂,隕涕空含情。
勉哉振長策,扶搖云翼輕。
東風政搖蕩,百鳥爭春鳴。
長亭楊柳弱,廣陌芳草平。
游子動行色,辛勤奔皇京。
利名悲末路,合散笑浮生。
望望陟前陂,隕涕空含情。
勉哉振長策,扶搖云翼輕。
東風正輕柔飄蕩,百鳥爭著在春天啼鳴。長亭邊楊柳柔弱,寬闊的道路上芳草平整。游子開始準備起程,辛勤地奔赴京城。為名利在末路上悲嘆,對人生的聚散離合付之一笑。遠望登上前面的山坡,空自含淚。努力啊揮動長鞭,如大鵬展翅輕快地直上云霄。
政:通“正”。
長亭:古時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設長亭,五里設短亭,供行人休息或餞別用。
廣陌:寬闊的道路。
末路:比喻失意潦倒的境地。
浮生:指人生,古人認為人生虛浮無定,故稱。
陟:登、升。
陂:山坡。
振長策:揮動長鞭,比喻努力奮進。
扶搖:旋風,這里指乘風高飛。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題看是詩人按照雍節夫留別詩的韻腳所作的和詩。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人們為追求名利而四處奔波的現象,詩人的朋友雍節夫要奔赴京城,詩人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情景交融,既有對春天景色的描繪,又有對友人的情感表達。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古人送別詩的常見情感和創作手法。
春入花房次第開,上林先望屬車來。
時忘萬物均民樂,恩許群臣奉燕杯。
鳳下朝陽時鼓舞,魚游太液自徘徊。
愚心愿獻千年壽,豈特歡娛一日陪。
始彼南康責,誰知睿澤寬。
還為半刺史,不失古虞官。
別乘今誰厚,朱轓舊最歡。
遙憐春色好,并蓋縱游鞍。
二紀金華侍從臣,升平看足作閑人。
身躋顯仕由稽古,世有陰功為庇民。
但見朝廷方貴老,那知河岳遽收神。
哀榮終始公無憾,況有清名服搢紳。
歷數當興運,謳歌屬太平。
成康能述業,文景善持盈。
海外咸來獻,區中不識兵。
至仁終莫報,何以盡群情。
前日移舟就近村,送君西望大梁門。
九重宮闕天光遠,千里江湖水氣昏。
壯士遨游應自適,少年離別枉傷魂。
北州為政須當厲,即上青云款帝閽。
傍砌釃小渠,回環是流水。
石蜃吐珠涎,清響醒人耳。
風徹竹影碎,月皎波光起。
颯爽無塵囂,靜適心所喜。
濃陰結秋意,疏林嘯松聲。時節感壯懷,挈酒慰友生。
友生冰玉士,節行映古清。十五簪儒冠,四十無華纓。
家貧道彌富,身困譽益榮。殷勤數賓侶,足趨顏巷輕。
高齋面幽圃,修筠擁軒楹。班班寒露叢,竟吐籬下英。
食具簡且潔,盤蔬亦晶明。飲適言笑和,至樂不亂情。
郁然蘭芷芬,薰灼通心誠。因嗟朝市間,利欲空自兵。
兄事兒童日,情親五十年。
西州官共久,畿邑政相連。
謫籍孤蹤遠,亨衢眾望先。
那知不復見,一別遂終天。
再擁平陽節,麟符守洛宮。
禮賢多孺子,交政得裴公。
寬簡宜民化,歡游與俗同。
行看歸宰席,致主詠南風。
佳節不易至,故園胡未歸。
對雨坐長嘆,中心如有違。
登高望川陸,重陰蔽云霏。
晚禾易生耳,豆落將為萁。
農功既莫惜,孰云佳菊開。
掇英泛美酒,已負鄰翁期。
勝游今屬相君家,臺榭高開碧水涯。
森聳綠梧常映日,縈紆寒溜曲穿花。
藤牽柔蔓垂長帶,竹引新萌走蟄蛇。
下吏不辭峨醉弁,卻愁歸污繡茵車。
北走單車馴猰貐,東徂萬室活饑羸。
謀深先帝承祧日,功在仁皇與子時。
英氣不隨鐘漏盡,高名長與日星垂。
登龍孤客懷知遇,慟哭秋原欲訴誰。
月色初無別,人心自有分。
長令照清夜,猶勝掩重云。
老去歡難強,衰來飲易醺。
君家富歌管,獨不使人聞。
宦游從昔各艱難,方寸寧禁百慮干。
憂患早催顏鬢老,風波回念骨毛寒。
詞場久托平生契,酒席方陪此日歡。
致主庇民嗟晚矣,只堪相約掛塵冠。
軒開環列萬峰青,門對烏伊遂榜名。
千室樓臺憑欄盡,一溪煙水卷簾明。
爐煙晨起迷云色,松韻時來雜梵聲。
峻極祇宜長閉戶,柰何持缽入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