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其二二六
兩眼深秀,雙眉下垂。
面目嚴冷,身心古錐。
云水盤游,尋常夢于行腳。
叢林寂默,三十年之住持。
窮河漢于昆侖之椒,淵源親到。
拈斗杓于混沌之外,佛祖猶疑。
變通不倦,施設隨宜。
向道剎塵機用穩,卻嫌石火電光遲。
兩眼深秀,雙眉下垂。
面目嚴冷,身心古錐。
云水盤游,尋常夢于行腳。
叢林寂默,三十年之住持。
窮河漢于昆侖之椒,淵源親到。
拈斗杓于混沌之外,佛祖猶疑。
變通不倦,施設隨宜。
向道剎塵機用穩,卻嫌石火電光遲。
雙眼深邃靈秀,雙眉自然下垂。面容威嚴冷峻,身心如古老的錐子般剛硬。在云水間四處游歷,平常就像在夢里行腳修行。在叢林寺廟中寂靜修行,擔任住持長達三十年。探尋銀河源頭直到昆侖山巔,親自抵達那淵源之處。在混沌之外掌控斗杓,連佛祖都會遲疑。變化通達不知疲倦,施設舉措隨機應變。說道在微塵般的剎那間運用機巧十分穩當,卻還嫌石火電光的速度遲緩。
深秀:深邃靈秀。
古錐:比喻剛硬、有主見。
盤游:四處游歷。
行腳:僧人無固定居所,到處尋訪名師,修行佛法。
叢林:指寺院。
住持:寺院的負責人。
河漢:銀河。昆侖之椒:昆侖山巔。
斗杓:指北斗星的斗柄?;煦纾褐柑斓匚撮_辟前的狀態。
變通:變化通達。
施設:安排、舉措。
剎塵:極短的時間,微塵般的剎那。
石火電光:形容速度極快。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來看,當時佛教禪宗可能較為興盛,寺院修行氛圍濃厚。作者可能是在與禪者的交往中,被禪者的修行精神和高深境界所打動,從而創作此詩來贊美禪者。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禪者的修行成就和高深佛法境界。其特點是通過多種意象和表現手法塑造禪者形象,語言充滿禪意。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當時禪宗文化的特色,為研究禪宗文學提供了資料。
泛泛河中舟,莫系河上柳。君看道傍葉,行人一揮手。
枝條旦旦空,顏色何可久。坐恐霜霰繁,諸媚歸一朽。
我有千丈松,亭亭不可揉。生在孤峰上,獨與云霞偶。
群形靡且紛,不與較妍丑。群動日夜馳,而以靜為守。
守松者為誰,白髪無憾叟。蓬蒿可蔽身,糟糠可糊口。
言者寓于詩,默者寓于酒。誰知杯酌閑,便是無何有。
念子于我深,我于子亦厚。記我守松篇,行行重回首。
疇昔逢公時,老人悅公義。
率然應公問,而云在藏器。
公以問為好,其法為可傳。
老語不記時,人事成恍然。
義重江湖叟,情施墟墓閑。
孤魂慰長夜,老淚濕衰顏。
一奠方銘骨,三年更倚山。
更分心兩處,恍惚自收還。
極目三峨頂,濃嵐切沓冥。
宦心甘似水,親髪己如星。
壽幾陪春斝,吟齋息晝鈴。
何須二千石,旟隼衒丹青。
飄飄清骨倦黃扉,想見蓬萊出一麾。
流壑秀巖饒勝賞,過家上冢喜頻歸。
如淮公釀年來富,鬬虎巨螯秋正肥。
張翰思鱸方鼓頷,都門將別欲東飛。
東江禱雨真靈跡,香火未收簷溜滴。
城中到此夜五更,渡口歸時水三尺。
高田溜滿入低田,萬耦齊耕破曉煙。
但愿吾民得飽飯,年年歲歲是豐年。
是物可寄情,是物可寄聲。
不須使黃犬,延州歧路遠。
莫怪不登淮上樓,只為淮水不西流。
直待銜蘆雁卻回,其時隨到天盡頭。
今朝乃是三月三,三分春色二分去。
一分春色能幾多,吟翁老病無如何。
卻思翁在秦中時,年少愛游山與溪。
其時人物如神仙,手攜酒榼擎花枝。
人不惜錢似癡??,乞者與之見者買。
人人俱著好衣裳,處處紛紛成五采。
山上山前鬧如市,人半歸時城欲閉。
西溪最是柏坡頭,人家占卻無閑地。
更有幾處入城早,清明上巳踏芳草。
若無疾病與死亡,人家大抵無煩惱。
人事無窮時,白日常紛紛。
夜久靜不眠,枕上還思君。
形神有合離,忽過江之??。
已過江之??,更隨東南云。
一身多難過春風,兩眼未見花枝紅。
近來廢卻無限吟,今年自覺詩無功。
畢令與我好相識,遺我春醅表胸臆。
知我愛酒兼愛詩,使我吟哦醉春色。
春色半酣正二月,草頭爭露花爭裂。
是花是草屬詩家,若無此酒幾虛設。
此酒有似君德醇,先入六腑搜吟魂。
相將醉魄御煙云,游遍江淮無限春。
少年事辛勤,老大涉憂患。撫時感零落,髪白亦已慣。
每思初白時,黑者尚千萬。晨梳滿一握,中有素絲間。
及其白已甚,色勢頗滋蔓。種種漸無幾,星星忽大半。
常情惡衰颯,不欲姿容變。持鑷屢剪摘,煮藥勤點換。
久之反自笑,遂事固不諫。萬物入形器,盛衰有期限。
葩英乘春芳,凋滅向秋晚。人生止百歳,稚耋如早晏。
光陰白駒走,安得??倎O。形骸任驅役,膂力資治辦。
其間得與喪,大率皆夢幻。既老遂休佚,萬熊無足盼。
方當齊椿菌,未暇語鵬鷃。霜雪華滿頭,長吟又何怨。
一從洪井到處州,見說洪人總淚流。
本望圣朝令久任,若論明吏合封侯。
高才所至都無事,厚德于今可鎮浮。
故作此詩傳野史,不須銘記掩諸幽。
葉公有高義,常叩茅茨居。
不嫌杜微病,更附荊州書。
龔遂合馳傳,郭伋方駐車。
海人受公賜,約在秋風初。
遠村樵采皆歸舍,近澗人煙已上燈。
黍飯未炊催秣馬,蕨羹初熟喜逢僧。
獸爭食鬬牙磨血,鳥近泉棲羽刷冰。
若到紅塵人見問,不將水溜結為層。
煩公素葉詩,答我碧蘆柬。
我亦為長句,枕上不合眼。
兩城俄相通,一意如同撰。
用韻亦無殊,便可書之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