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上人丐鹽求頌
瀕海人居不事田,生涯清白是家傳。
雷鳴山麓潮橫雪,津出泥沙鹵泛蓮。
冰玉色承熬煉力,蕨薇滋藉合和緣。
舌頭妙有圓通眼,坐斷叢林五味禪。
瀕海人居不事田,生涯清白是家傳。
雷鳴山麓潮橫雪,津出泥沙鹵泛蓮。
冰玉色承熬煉力,蕨薇滋藉合和緣。
舌頭妙有圓通眼,坐斷叢林五味禪。
靠海居住的人不從事耕種田地,清白的生活方式是家族傳承。雷鳴山下潮水涌起如橫飛的白雪,從泥沙中流出的鹵水泛起蓮花般的泡沫。鹽呈現出冰玉般的色澤是經過熬煉的結果,蕨菜薇菜等野菜能有滋味要借助鹽來調和。舌頭奇妙地有著洞察一切的能力,在叢林中能領悟五味禪的真諦。
瀕海:靠近海邊。
事田:從事耕種田地。
生涯:生活、生計。
雷鳴山:山名。
鹵:鹵水。
冰玉色:形容鹽的顏色像冰和玉一樣潔白。
蕨薇:蕨菜和薇菜,泛指野菜。
合和:調和。
圓通眼:指洞察一切的能力。
坐斷:領悟、參透。
五味禪:佛教用語,指對各種滋味的領悟。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是詩人在與傳上人交流過程中,傳上人向其丐鹽,詩人由此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佛教文化較為盛行,詩人借制鹽之事表達對禪理的感悟。
這首詩主旨是借海邊制鹽之事,表達對清白生活的贊賞和對禪意的思考。其特點是將生活場景與哲理相結合,語言質樸卻富有深意。在文學上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對禪學的深刻理解。
幽人逢野客,相約過云莊。
去路稻粱熟,入山松柏香。
試霜寒尚薄,落葉夜初長。
對坐煨茅栗,瓶中取酒嘗。
警夜聽鳴蛩,聒午聞啼螀。
不知誰使令,萬態俱悠揚。
宋玉辯已非,歐陽賦何忙。
正念有冰壺,日日如此涼。
最喜逍遙泉石間,幽居四面繞青山。
苔迷荒徑人稀到,花壓重門晝自關。
古剎風傳鐘磬遠,平疇雨過桔槔閑。
荷鋤手摘園中筍,配酒三杯壯客顏。
蘭若半空中,云山第幾重。
瀑流千丈練,鶴宿五株松。
曉雨禪房黑,霜林木葉紅。
懸崖回首望,歸思過前峰。
慈溪隔楚云,問不接鴻鱗。
因送還鄉客,重懷佐邑人。
海明看出日,山晚倦行春。
料得雙松下,吟成瘦鶴身。
寒食無朝謁,閑攜載酒車。
燧青宮蠟火,雨白野棠花。
舊友頻游處,荒阡一酹賒。
傳聞有仙筆,麗句落僧家。
心遠俗塵隔,樓高野興多。
稻花黃雀雨,山影白鷗波。
灘澀推船上,橋危挽客過。
日斜欄倚遍,無句奈愁何。
山徑少曾平,人煙隔隴青。
淺流分石渡,低樹礙輿行。
稅籍全編戶,村童半壯丁。
我來官此邑,三度究民情。
萬釘寶璐價連城,賜敕初宣上不名。
虹彩助成霖雨潤,龍光疊映袞衣榮。
五湖四海歸蟠際,萬歲千秋侍圣明。
應笑唐家于闐玉,不于房杜表忠精。
悠悠劫為朝,萬民恣遨游。
三山眇如塊,舉步身彌高。
絳宮近咫尺,天風度騷騷。
至音非笙歌,泠然八瑯璈。
憶昨行臺再見時,恍兮涪水送將歸。
豐神比舊微加瘦,道力于今轉覺肥。
頼有一燈標日指,曾無寸草報春暉。
孔門獨立成何事,祇舞風雩詠浴沂。
岸石濕黏萍,一渠流水清。
每來疑雨過,少立見魚行。
樹隔炎歊遠,橋分午影平。
主人契幽事,客到出相迎。
殘年仍置閏,五日恰逢春。
攜酒各獨賞,敲門僧不嗔。
雙榕如拱立,萬井故橫陳。
僧舍少盤薄,元規塵上人。
閑來情思浩無涯,徙倚東窗日未斜。
乍雨乍晴鶑喚柳,不寒不暖蝶穿花。
讀書有味慵拖杖,覓句新成自煮茶。
未必貴游知此趣,乘除合付野人家。
深居抱窮空,弱質資凍暴。躡齊邇高堂,凌陰得重燠。
敗素諒難遷,窘逼尚可復。再拜窺著書,甘以謝華轂。
涉海浩無津,眩汗頸為縮。萬葩拾一二,淺心自蘭菊。
喟焉懷世情,否泰幾翻覆。經綸委道周,伊誰獲已熟。
哲人信委蛇,愛士比金玉。蓋摩集云門,艇湊思遠瀆。
一觴為我陶,千載期爾朂。歲晏霜雪交,故林有喬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