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其一○一
萎萎羸羸,跛跛挈挈。
用綿綿而云行,機歷歷而電掣。
有時緘口銜枚,也學住山束篾。
生兮不生,滅兮不滅。
秋水之月兮,春山之雪。
萎萎羸羸,跛跛挈挈。
用綿綿而云行,機歷歷而電掣。
有時緘口銜枚,也學住山束篾。
生兮不生,滅兮不滅。
秋水之月兮,春山之雪。
身體瘦弱萎靡,走路一瘸一拐。運用功夫如云朵綿延前行,機鋒敏銳似閃電瞬間劃過。有時緊閉嘴巴如同士兵銜枚,也像隱居山中的人約束自己。生并非真的生,滅也并非真的滅。就像秋天水中的月亮,春天山上的積雪。
萎萎羸羸:形容身體瘦弱萎靡的樣子。
跛跛挈挈:形容走路一瘸一拐、行動不便。
綿綿:形容連續不斷,這里指功夫運用持續。
歷歷:清晰、分明,形容機鋒敏銳。
緘口銜枚:閉上嘴巴,像古代行軍時士兵口中銜枚防止出聲。
住山束篾:指隱居山中,約束自己的行為。
此詩為禪詩,作者可能是一位禪僧。在禪宗修行和傳法過程中,常通過詩歌來表達對禪理的體悟。創作時可能處于寺廟修行環境,在日常修行感悟中創作此詩,以啟發他人對禪的理解。
這首詩主旨是傳達禪理,強調不生不滅的境界。其突出特點是用形象的比喻和空靈的意象表達抽象的禪意。在禪詩文學中,它豐富了禪理表達的方式,有助于后世理解禪宗思想。
莫惜新衣舞柘枝,
也從塵污汗沾垂。
料君即卻歸朝去,
不見銀泥衫故時。
向公心切向財疏,淮上休官洛下居。
三郡政能從獨步,且喜平安又相見,其余外事盡空虛。
年來數出覓風光,亦不全閑亦不忙。
放鞚體安騎穩馬,
除卻髭須白一色,其余未伏少年郎。
三載臥山城,閑知節物情。
鶯多過春語,蟬不待秋鳴。
氣嗽因寒發,風痰欲雨生。
病身無所用,唯解卜陰晴。
君以曠懷宜靜境,
我因蹇步稱閑官。
閉門足病非高士,
勞作云心鶴眼看。
我嗟身老歲方徂,君更官高興轉孤。
軍門郡閣曾閑否,一泓鏡水誰能羨,自有胸中萬頃湖。
穿籬繞舍碧逶迤,十畝閑居半是池。
食飽窗間新睡后,
何必悠悠人世上,勞心費目覓親知。
天氣妍和水色鮮,閑吟獨步小橋邊。
池塘草綠無佳句,虛臥春窗夢阿憐。
曉報櫻桃發,春攜酒客過。
綠餳粘盞杓,紅雪壓枝柯。
天色晴明少,人生事故多。
停杯替花語,不醉擬如何。
我住浙江西,君去浙江東。
勿言一水隔,便與千里同。
富貴無人勸君酒,今宵為我盡杯中。
浦干潮未應,堤濕凍初銷。
粉片妝梅朵,金絲刷柳條。
鴨頭新綠水,雁齒小紅橋。
莫怪珂聲碎,春來五馬驕。
閑繞洛陽城,無人知姓名。
病乘籃輿出,老著茜衫行。
處處花相引,時時酒一傾。
借君溪閣上,醉詠兩三聲。
平鋪一合錦筵開,連擊三聲畫鼓催。
紅蠟燭移桃葉起,看即曲終留不住,云飄雨送向陽臺。
三郡何因此結緣,貞元科第忝同年。
故情歡喜開書后,
吳興卑小君應屈,為是蓬萊最后仙。
小竹圍庭匝,平池與砌連。
閑多臨水坐,老愛向陽眠。
營役拋身外,幽奇送枕前。
誰家臥床腳,解系釣魚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