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人寫真求贊 其二二
不是恁么形像,剛地起模畫樣。
從來萬法同根,究竟虛空等量。
可中二浙說禪,分外三河口強。
深藏那里也煙蓑臥云,大用現前也風舟駕浪。
不是恁么形像,剛地起模畫樣。
從來萬法同根,究竟虛空等量。
可中二浙說禪,分外三河口強。
深藏那里也煙蓑臥云,大用現前也風舟駕浪。
并非是這樣的形象,卻非要生硬地去描繪模樣。自古以來萬法同根,最終與虛空等同。可以在兩浙地區講說禪理,還格外在三河口逞強。深隱之時身披煙蓑臥于云間,起用之時如駕著風舟破浪前行。
恁么:這樣。
剛地:硬地,生硬地。
萬法同根:佛教認為世間萬物的本質根源是相同的。
究竟:最終,到底。
中二浙:指兩浙地區,宋代行政區劃,今浙江、上海和江蘇東南部。
口強:逞強,說大話。
煙蓑:蓑衣,這里指隱居的裝扮。
大用:指禪者的起用、作為。
此詩為禪詩,禪詩多為禪門大德開示禪理、啟發學人的作品。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當時佛教禪宗在社會上有廣泛影響,禪門之間交流頻繁,禪者常通過詩歌來表達禪理和自身的修行感悟。作者可能是看到禪人畫像,借此詩來表達對禪者境界的理解和闡釋。
這首詩主旨在于闡釋禪理,強調不執著于外在形象,追求萬法同根的本質。其特點是將深刻的禪理與生動的意象相結合,以簡潔直白的語言表達。在禪詩文學中,這類作品有助于后人了解禪宗思想和禪者的精神世界。
乘驲趨新野,挑燈作上元。
風聲和鐸隱,月色帶塵昏。
簫鼓中州樂,滕囊蜀客魂。
夜深無意緒,岑寂引孤樽。
乾坤萬里接風煙,獨立蒼茫興浩然。
秋色西來通渤海,曉云東望極朝鮮。
側身人世如遷客,過眼光陰感暮年。
牢落吾生終寂寞,何須搔首問青天。
七十五松在,當年手植翁。
龍髯云滿壑,鶴唳月當空。
三品非秦爵,諸郎有晉風。
夜深清籟發,歸佩玉丁東。
舊歲旱為虐,今年雨以時。
如聞諸郡國,可脫半寒饑。
我自無田者,空成樂歲詩。
誰官太史氏,直筆要無遺。
漫愁春不住,春歸去,并愁消。政雨褪妖紅,風醅膩綠,夏景新描。
溪橋。樹陰四合,更菰浦、深處透櫻桃。水面荷珠亂擲,枝頭榴火才燒。
無聊。湊趣是清宵。云月淡于綃。把長劍支頤,縵歌金縷,閑誦楚騷。
天高。諒無問處,算傷今、吊古盡徒勞。江左誰為太傅,漠南若個剽姚。
云水無消歇,平堤尚芰荷。
棹歌隨意住,鳥語不能多。
山遠迷秦望,天低近汨羅。
老僧如舊燕,補屋又來過。
南康南麓江州北,
五百伽藍似蜜脾。
萬室千門俱面勢,
不應獨是紫霄奇。
草色連階映綠苔,
東風獨處不須栽。
時人要得春光好,
還得名花幾樹開。
幾日東風凍未消,千門柳色望中遙。椒花柏葉宜春酒,應待明年共早朝。
鬢雪初凝未擬消,后來難定以前遙。尋春走馬長安客,虛度升平又兩朝。
精純堪入圣,玄妙亦非狂。
不壞人間相,兼希物外方。
道參天地始,心契鬼神藏。
生死真消息,群言豈盡荒。
妙齡才氣已無雙,軍陣飛揚翰墨場。白簡空馀遺藁在,錦囊應有近詩藏。生前且盡杯中物,死去猶堪地下郎。逸氣不應埋宿草,會看千丈吐光芒。
猶記當年玉筍班,凜然風采動朝端。壯懷漫擬麒麟閣,直氣曾纓獬豸冠。太白風姿圖像見,衛公英爽夢魂寒。四州巷哭多遺愛,留取甘棠勿剪殘。
五陵冠蓋散鳴珂,遙指青山桐柏多。
編草兩朝辭紫禁,賜茅千里過黃河。
禮逢公子夷門轡,詩采南陽召父歌。
斗酒花時攜手別,金莖西望莫蹉跎。
鏡里吳霜點鬢斑,星星晞發在人間。
偶逢歡伯聊稱圣,既是遺民合道頑。
彈鋏誰營三兔窟,披裘我羨一漁灣。
斜陽黃葉傷心處,屋角西風見晚山。
窺窗映竹臨金井。一片紅芳影。盡將雙頰著胭脂。引得蜂狂蝶鬧、已多時。
玉人嬌面偏藏匿。未肯呈春色。曉風頻把曉妝催。只是羞它濃艷、怕爭開。
牧人何處秼清湍,廿萬金錢空范韓。百二山河雄發刱,萬千鐵騎盛鳴鑾。國初累詔蠲租厚,奕葉承平放馬寬。所在戎夷羈釁鼓,紛紛繒市擲壺餐。
寒花滿谷馥初晴,匹馬關山倚杖尋。半熱黃云賁窮壞,乍看紫氣凈陰霖。千家煙火炊新黍,一夜秋聲急逮砧。南國層巒錦帶遠,授衣抉纊慶平成。
半村半郭樹棲霞,耆舊山川總一家。風俗葛天追樸雅,衣冠晉代薄浮誇。山陰并美差無竹,陽羨同幽只少茶。昨月中秋冊金簡,晴云又覆孟嘉紗。
稚子盈門豈渥洼,故園松菊自成家。抽書夙好初盈幾,摘藕方鮮旦及瓜。借問芙蓉開幾樹,不知丹桂剩馀花。江南數月多風雨,碧玉瑯玕未可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