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六首 其五
九月風光雖已暮,
中州景物未全衰。
眼觀秋色千萬里,
手把黃花三兩枝。
美酒易消閑歲月,
青銅休照老容儀。
若言必使他人信,
瀝盡丹誠誰肯知。
九月風光雖已暮,
中州景物未全衰。
眼觀秋色千萬里,
手把黃花三兩枝。
美酒易消閑歲月,
青銅休照老容儀。
若言必使他人信,
瀝盡丹誠誰肯知。
九月的風光雖然已近尾聲,但中原的景物還未完全衰敗。目光所及是綿延千萬里的秋色,手中輕握兩三枝金黃的菊花。美酒容易消磨悠閑的歲月,莫要再用青銅鏡映照衰老的容顏。若說一定要讓他人相信,即便耗盡赤誠之心又有誰會理解呢?
中州:指中原地區,古代華夏文明的核心區域。
黃花:指菊花,秋季常見花卉,此處象征秋日景致。
青銅:指青銅鏡,古代用青銅鑄造的鏡子,用于照影。
丹誠:赤誠的心,形容真誠的心意。
此詩應為作者秋日游歷中原時所作。九月雖近秋暮,但中州景物仍存生機,詩人觸景生情,由秋景引發表對時光流逝的感慨,結合自身或許經歷的滄桑,最終以“瀝盡丹誠誰肯知”傾訴不被理解的孤寂,反映了特定人生階段的內心體驗。
全詩以秋景起興,由外而內、由景及情,既描繪了暮秋未衰的明麗,又抒發了年華易老、赤誠難訴的悵惘,情感層次分明,語言質樸真摯,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觀察。
云破晴光散遠山,老天今日亦開顏。綠垂岸柳晚風定,紅落林花春事閒。散步偶隨孤鶴去,浩歌寧逐白云還。針砭俗耳揮弦管,靜聽泉聲戛佩環。
市井才如一小虛,更堪回祿掃成墟。從今匕箸知何有,百煎江流瀹野蔬。錐刀利害日相摩,生火由來勢自多。咫尺長江水何限,不能飛灑奈炎何。何暇從容白丈人,火邊綆缶定紛紛。徙薪曲突非無策,自是當時藐不聞。
默默而坐,佛祖勘破。水冷魚潛,天空鳥過。半夜失卻牛,平明拾得火。乍卷乍舒兮,無可不可。
虛庵今已矣,東望一傷心。情愛三秋月,剛凝百鍊金。猶懸徐孺榻,誰和伯牙琴。欲寫循良傳,翻嫌職掌侵。
閒依青石磴,云臥此林下。回風忽吹散,攬之不盈把。
斜陽已在古松閒,杯酒相留未放還。此是古人真率處,誰知今日有梅山。
山城四面列芙蓉,翠壁丹崖幾萬重。永日開簾看不盡,夏云如黛更添峰。
凡愚不取自逍遙,其奈心如似火燒。虛過光陰速似夢,隨緣盡向暗中銷。
禹跡茫茫海會同,有誰管領自西東。側身江漢歸無所,開眼乾坤見有公。隱幾三思籌去住,歷階再拜叩窮通。朝家有意尋幽側,人在風煙慘淡中。
君住盤陽古廟灣,縉居西郭虎丘山。聲跡遠去無十里,髫齔即與相往還。君嘗筮仕居清職,我后例遷來上國。家山別去同幾秋,臨風神□長相憶。今年縉得省慈闈,君丁內艱回故扉。正喜重逢在鄉里,那堪起復上京畿。殷勤餞別閭門外,花時津亭春似海。清樽良會冬有期,白發故人能幾在。明日簪纓列早朝,丹墀拜舞聽蕭韶。會□暫脫班衣亟,□擬來尋白下橋。
民情莫道軟如綿,滿紙虛辭輒叩天。堪笑問來無別事,相爭數百是釐錢。
東風吹暖到天涯,修治欄干護好花。無奈風光欺老眼,看花渾似隔窗紗。
玉枝零亂,怎不向、金壺幽貯。算誤倚枯叢,更催春羯,相近都非素侶。霧鬢風鬟輕寒里,悄寫影、水煙荒渚。問世外靈根,花中高韻,幾人知汝。無語。前身瑤苑,憶陪靈圉。近紙帳深更,冰魂禁守,不受棲香翠羽。霜氣添明,月波流滟,誰個冷心相與。凝目久,塵外幽人若接,碧琴橫佇。
廿載光陰四度棋,流傳斷句和人悲。冰凋木介侵分候,霜戛風箏決戰時。觚竹懸車多次舍,皋蘭輕騎尚逶遲。燈前歷歷殘棋在,全局悠然正可思。
龍護空堂缽,云籠古殿燈。經窗僧待月,茶井客敲冰。驚雁回峰影,疏星亞塔層。心清更無睡,未羨杜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