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山宿向翁家
紙坊山絕頂,直下夕陽斜。
卻看來路處,南北兩巖花。
田翁邀客宿,笑指林下家。
問我出山意,無乃貴喧嘩。
紙坊山絕頂,直下夕陽斜。
卻看來路處,南北兩巖花。
田翁邀客宿,笑指林下家。
問我出山意,無乃貴喧嘩。
我從紙坊山的絕頂徑直而下,此時夕陽正斜照著。回頭看走過的路,南北兩邊的巖石旁都開滿了花。田翁邀請我到他家住宿,笑著指向樹林下的屋子。他問我出山的意圖,是不是喜歡熱鬧喧嘩。
紙坊山:山名。
無乃:莫非,豈不是。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在山間游歷,于下山途中遇到田翁,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可能當時社會相對安定,詩人有閑情逸致游覽山水。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山間生活的寧靜與質樸,突出特點是語言自然、畫面感強。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生活的關注與熱愛。
死別離,未如生別苦。
綢繆恩意無窮處,忽作乖違成陌路。
非緣官誅與私劫,忍令棄置隨童妾。
夷齊不可人人學,爭得腹空無悚懾。
生別苦,此苦無盡期,百年泉下亦銜悲。
娶歸養兒畏不早,何知此日難相保。
祝融南下翠煙浮,靈造何年著海陬。玉宇瓊樓迂歲月,篆題文拱自春秋。
蓬壺早見堆三島,東朔還能紀十州。笑我玉皇香案吏,退居猶得近仙丘。
灝氣沖融結紫霞,獨凝孤島向天涯。琪林自列三株樹,銀漢應通萬里槎。
狐徑榛溪非昨日,井窺蝸角是誰家。峰頭易識云衢路,競長星榆滿次花。
雖作堯時擊壤民,
田家憂樂尚關身。
抱珠難起龍公睡,
走石誰撩颶毋嗔。
尋碑親拜左丞墳,
譜牒都成史闕文。
七百年來遺老盡,
更無人說舊參軍。
仙諜南華胄,虬髯白玉姿。珠從閩海貢,駿逐帝京馳。倜宕明時忤,幽憂澤國羈。懸知宣室問,早晚詔彤墀。
苑樹青無極,壇云紫欲流。清時悲楚璧,逆旅看吳鉤。四海身浮梗,千山客上樓。問奇還載酒,惆悵理南舟。
朝聽衙鼓撾,暮聽櫪馬嘶。
夜長不成寐,憂來無端倪。
老親遲暮景,荒庭守蒿藜。
雪髯添幾莖,麥飯進幾匙?
白云天東南,可望不可躋。
大阿羅漢賓度羅,奉持末后如來印。
日中一缽千家飯,處處作佛事饒益。
以我身心五分香,作光明云雨大千。
取火燃香世界主,能遍法界唯心辦。
爛熳春英劇可憐,朱幡遙接五云天。幽花亦復能飛動,照日爭誇頂獨鮮。
十里紅霞一帶明,東方千騎護霓旌。更添鶴蓋遙相傍,共擁朱輪入帝城。
星橋元夜轉新晴,節序人間萬炬明。
滿座催花荊樹合,半尊遲月斗云橫。
病懷不覺三分減,酒令須教萬斛傾。
已報金吾弛夜禁,流連直待曉鐘聲。
生涯冷淡我胡然,客里空囊愧一錢。
已負酒杯同笑語,彊排詩句斗清妍。
官閒祇起樊籠嘆,內熱真猶膏火煎。
試問聚蚊成一餉,何如高枕夢游仙。
幾度縣弧節,當年琢玉郎。
徐行知禮讓,幼學愛文章。
莫厭魚同隊,休隨燕入堂。
眉間色多喜,禁臠近東床。
去年寄衣秋月明,絡緯索索窗前鳴。
今年寄衣風復雨,不識何時到邊土。
邊城八月多早寒,清霜觸體愁衣單。
千絲萬縷妾手制,中有珠淚焉能干。
不愿功成垂竹帛,但愿全軀返鄉國。
誰教春信破寒來,江北江南幾樹梅。此品亦宜員外置,無花敢向雪前開。
平湖煙散閒移棹,小閣風徐數舉杯。佳趣個中殊好在,始知凡艷是輿臺。
山家籬落兩三枝,特地嵚欹不入時。老氣直教無我敵,清名頗亦畏人知。
那堪薄俗輕描畫,祗向前賢大索詩。問影問形都不似,高樓玉笛莫頻吹。
載妻作富賈,范蠡逃勾踐。
醇酒近婦人,信陵事淫湎。
英雄際末路,無奈而豪遣。
辟谷張子房,豈真棄軒冕。
白衣仙骨人,衡山隱幸免。
尉遲遒東施,云母鉺愐?。
潯陽赴義早知名,
戴面朝天八座驚。
太保幸晉家法在,
免教餒鬼作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