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衣曲
去年寄衣秋月明,絡緯索索窗前鳴。
今年寄衣風復雨,不識何時到邊土。
邊城八月多早寒,清霜觸體愁衣單。
千絲萬縷妾手制,中有珠淚焉能干。
不愿功成垂竹帛,但愿全軀返鄉國。
去年寄衣秋月明,絡緯索索窗前鳴。
今年寄衣風復雨,不識何時到邊土。
邊城八月多早寒,清霜觸體愁衣單。
千絲萬縷妾手制,中有珠淚焉能干。
不愿功成垂竹帛,但愿全軀返鄉國。
去年寄征衣的時候秋月明亮,絡緯蟲在窗前瑟瑟鳴叫。今年寄征衣時風雨交加,不知何時能到邊疆。邊城八月常常早早寒冷,寒霜侵體擔憂衣裳單薄。這征衣千絲萬縷是我親手縫制,其中的珠淚哪能能干。不希望丈夫建功立業名垂史冊,只愿他能保全身軀回到家鄉。
絡緯:昆蟲名,即莎雞,俗稱紡織娘。索索:象聲詞,蟲鳴聲。
邊土:邊疆。
垂竹帛:名垂史冊。竹帛,古代供書寫用的竹簡和白絹,借指典籍、史冊。
全軀:保全身軀。
古代戰爭頻繁,大量男子被征去邊疆服役。這首詩創作背景可能是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妻子為表達對遠方丈夫的思念與牽掛而作,反映了普通民眾對和平生活的渴望。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妻子對丈夫的深情和盼歸之情。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今昔寄衣對比和想象增添感染力。在文學史上反映了古代征人家庭的普遍情感,具有一定社會意義。
九卿初命亞三司,朝吏相瞻得老師。
南闕便還新印綬,東舟只載舊書詩。
漢庭餞客無佳句,越水歸裝有富貲。
回首千年見疏范,共疑今事勝當時。
碧玉旋螺恍隔霄,冠山仙冢亦寥寥。
空余華構延風月,無復靈蹤落市朝。
帳座追嚴多獻寶,供盤隨施有操瓢。
他方出沒還如此,與物何心作邇遙。
留連山水住多時,年比馮唐未覺衰。
篝火尚能書細字,郵筩還肯寄新詩。
胡床月下知誰對,蠻榼花前想自隨。
投老主恩聊欲報,每瞻高躅恨歸遲。
斷蘆洲渚落楓橋,渡口沙長過午潮。
山鳥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對馬蕭蕭。
十年長自青衿識,千里來非白璧招。
握手祝君能強飯,華簪常得從雞翹。
嶺云合處小盤桓,人得敷衾馬解鞍。
寒莢著天榆歷歷,浄華浮海桂團團。
交游渙散淵明喜,吏卒蕭條叔夜寬。
方丈老翁無一發,更知來不為皮冠。
吟哦一水上,披寫眾峰間。
偶運非彭澤,留名比峴山。
君才今卨稷,家行古原顏。
平世雖多士,安能易地閑。
刀匕初無欲凊人,如何灶鬼尚嫌嗔。
翛翛短褐方煬火,冉冉青煙已被宸。
邂逅焚巢連鳥雀,倉黃濡幕愧比鄰。
王陽幸有囊衣在,報賞焦頭亦未貧。
清燕新碑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
吏無田甲當時氣,民有莊周后世風。
庭下早知閑木索,坐間遙想御絲桐。
飄然一往何時得,俛仰塵沙欲作翁。
重經高處寺,一與白云親。
樹木有春意,江山如故人。
幽軒含氣象,偏影落風塵。
日暮臨歸去,徘徊欲損神。
水遠浮秋色,河空洗夜氛。
行隨一明月,坐失兩孤云。
露發此時濕,風顏何處醺。
淹留各有趣,不比漢三君。
虎牢關下水逶迤,想汝飄然過此時。
灑血祇添波浪起,脫身難借羽翰追。
留連厚祿非朝隠,乖隔殘年更土思。
已卜冶城三畝地,寄聲知我有歸期。
山川相對一悲翁,往事紛紛夢寐中。
邂逅故人恩意在,低徊今日笑言同。
看吹陌上楊花滿,忽憶巖前蕙帳空。
亦見桐鄉諸父老,為傳衰颯病春風。
戲搖微縞女鬟鴉,試咀流酥已頰車。
歷亂稍埋冰揉粟,消沉時點水圓花。
豈能舴艋真尋我,且與蝸牛獨臥家。
欲挑青腰還不敢,直須詩膽付劉叉。
壇廟千年草不生,幽真曾此蔭余清。
月枝地上流云影,風葉天邊過雨聲。
材大賢于人有用,節高仙與世無情。
秦山陂下今迷處,苦里宮中漫得名。
童子常夸作賦工,暮年羞悔有楊雄。
當時賜帛倡優等,今日論才將相中。
細甚客卿因筆墨,卑于爾雅注魚蟲。
漢家故事真當改,新詠知君勝弱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