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吼萬慧均二公從匡廬奉佛舍利還 其一
腳底何曾路不平,薰風秋氣往來輕。珠江吞卻鄱陽月,百粵長空萬古明。
腳底何曾路不平,薰風秋氣往來輕。珠江吞卻鄱陽月,百粵長空萬古明。
熟讀執事文,恍如入寶山。瑰異千萬種,一一無可刪。
瑤草既俯拾,珠樹亦仰攀。美玉不知數,照映穹壤間。
大者中圭瓚,小者堪佩環。居然郊廟器,胡為委荊菅。
嗟余頗識寶,對之清涕潸。攜寘蔀屋內,虹氣驚市阛。
常恐陽虎輩,竊去亡繇還。何當變姓名,袖出函谷關。
偶得休文病,行遲臥不安。
益綿身尚怯,加劑脈猶寒。
扶出看山易,驅教立雪難。
邊頭方募士,自愧已衰殘。
細路縈紆入野田,遙瞻竹樹已欣然。
青苔地滑跌盧老,蒼耳林深迷謫仙。
不羨玉堂在天上,徑須茅屋占云邊。
極知謝客非為亢,貪看林花聽澗泉。
寂寂柴門村落里,也教插柳記年華。
禁煙不到粵人國,上冢亦攜龐老家。
漢寢唐陵無麥飯,山蹊野徑有梨花。
一尊徑藉青苔臥,莫管城頭奏暮笳。
一別茫茫隔九京,夢中慷慨語如生。
老猶奮筆排和議,病尚登陴募捄兵。
天奪偉人關氣數,時無好漢共功名。
殘胡仍在王師老,寶劍雖埋憤未平。
欲去還留每自憐,竟為吾子著先鞭。
孤忠盡見萬言疏,十口同登一葉船。
屈法相全煩圣主,上書俱貶愧前賢。
南歸定過西山下,細把行藏告墓阡。
并驅華轂適通逵,中路安知判兩岐。
邪等惟余尤甚者,好官非汝孰為之。
累臣放逐無還理,陛下英明有寤時。
聞向蕭山呼渡急,想追前事亦顰眉。
雖拜龍圖號,自稱槃澗翁。
生難招此老,死可見文公。
斷簡功夫久,深衣笑語終。
空余藏藁在,虹氣貫山中。
曾向明時雪李邕,又聞名在聘賢中。
憶言鴟吻施茅屋,忍見龜趺立柏宮。
杯酒昔常陪賀老,只雞終待哭喬公。
情知客淚先難制,鄰笛那堪咽晚風。
昔在江東會集時,二君獨許話心期。
春風蕭寺同登塔,落日荒臺共讀碑。
百吏染毫供草檄,萬花圍席看題詩。
那知數尺無情土,別后雙埋玉樹枝。
不會蒼天意,令君死五谿。
少曾游洛下,晚乃相膠西。
白首尊師說,丹心對御題。
悲乎成底事,路遠客魂迷。
挾策說荊州,那知亦暗投。
漫招溫處士,幾殺杜參謀。
出幕有清議,還鄉空白頭。
人間容不得,下與阿翁游。
屢有詩貽田舍翁,燈花常至夜深紅。
莫嫌云榭文書冗,稍喜冰銜職任雄。
健吏安知元結事,貪夫愧死伯夷風。
得君厚祿吾何患,從此樽中酒不空。
七十未升舍,目深雙鬢殘。
病中依佛寺,死處近嚴灘。
俗薄揮金少,家貧返骨難。
遺言令火葬,聞者鼻皆酸。
世無仙則已,有必屬斯人。
丹熟將分友,云游每念親。
小窗時讀易,靜室夜修真。
符篆皆余事,題詩亦出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