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清明二首 其一
寂寂柴門村落里,也教插柳記年華。
禁煙不到粵人國,上冢亦攜龐老家。
漢寢唐陵無麥飯,山蹊野徑有梨花。
一尊徑藉青苔臥,莫管城頭奏暮笳。
寂寂柴門村落里,也教插柳記年華。
禁煙不到粵人國,上冢亦攜龐老家。
漢寢唐陵無麥飯,山蹊野徑有梨花。
一尊徑藉青苔臥,莫管城頭奏暮笳。
在寂靜的村落里,柴門緊閉,人們也在門上插柳來標記歲月。廣東地區沒有寒食禁煙的習俗,人們上墳時也像龐德公那樣帶著全家一起。漢代和唐代帝王的陵墓前已無人供奉麥飯,山間小路上卻有梨花綻放。我干脆在青苔上放一尊酒,躺下來,不去管城頭上吹響的暮笳聲。
寂寂:寂靜的樣子。
插柳記年華:寒食、清明有插柳的習俗,用以紀念歲月。
禁煙:寒食節有禁火的習俗。粵人國:指廣東地區。
上冢:上墳。龐老家:龐德公是東漢隱士,這里指全家出動上墳。
漢寢唐陵:漢代和唐代帝王的陵墓。麥飯:祭祀用的食品。
徑:直接。藉:墊著。
暮笳:傍晚的胡笳聲,常表示凄涼。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作者身處廣東地區,當時可能是寒食清明時節,目睹鄉村的習俗和歷史遺跡的現狀,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寒食清明的所見所感,抒發對歷史興衰的感慨和對現實的超脫。其特點是將鄉村生活與歷史變遷結合,語言質樸。在文學上展現了作者對人生和歷史的思考。
昨宵迅羽樓前過,櫻桃亂落珊瑚顆。金彈出林來,虹橋花怒開。鵑聲江上遠,心事春云展。漫道不如歸,歸時有阿誰。
雨似沱江不向秦,老天應念四郊貧。臥聞夜半呼龍起,一滴天瓢活幾人。
風吹蠻雨滴芭蕉,杵臼敲殘夜寂寥。留得孤燈床榻畔,思明州里過元宵。
又攜書劍過江西,長鋏三彈一振衣。風景不殊人自老,江山有異鶴空歸。閑云仍舊封吟榻,流水依前護釣磯。去去鄉關莫回顧,春風吹老故園薇。
莽莽譚禪,誰否誰得。有喙三尺,橫恣胸臆。真學道者,先須一默。甘苦自嘗,無徒耳食。
日應東風轉,春隨北斗回。不須鄒子律,馀暖到寒荄。
我罪丘山重,臥病漳河邊。君才冰玉清,公庭坐鳴弦。感君纏綿意,贈我歸來篇。別后望云樹,野曠飛蒼煙。春陽映高木,春花映晴川。思君不可見,對景空茫然。
故人子荊何處來,清宵紅燭心眼開。燕山一別二十載,停云望斷空徘徊。淮南小邑桃李香,青藜白發從翱翔。春來幾日風雨狂,閒庭岑寂古蘚蒼。錦帆一夕飛滄江,相持夢寐驚華堂。話來往事歡復傷,人生離合參與商。顧我幾多殘歲月,君行咫尺登云闕。神虬靈鳳又何期,清漏玉杯君莫歇。
感慨留侯廟,曾聞客下邳。手扶仁義主,身是帝王師。興漢功居最,存韓志可悲。如何劫高后,反使卯金卮。
我無官守無言責,自倚欄干時一拍。只因冷眼看破來,笑殺時人空擘畫。
浙東經學推黃氏,玉樹臨風見一枝。山邑百年弦誦地,自今應喜得良師。
昨來試問賣茶人,為說君家是遠鄰。欲折梅花寄相憶,一枝老盡故園春。
風林凋盡碧瑯玕,的皪梅花好自看。霜白月明殘雪夜,一枝危拂斗杓寒。群山積雪慘晴曦,石裂玄冰萬木披。不是孤芳貞不撓,陽和爭得上枯枝。紫府仙人萼綠華,暫拋瓊苑到天涯。斷魂應化為蝴蝶,夜夜歸來阿母家。稀疏寒玉小樓東,骨冷魂清五夜風。惟有翠禽憐寂寞,一雙相倚月明中。蕊宮仙子愧云鬟,姑射神人薄鍊顏。借問高標誰得似,白頭蘇武在天山。瓊跗玉葉兩依依,搖落空山物色微。青女不知幽獨意,忍寒猶自妒芳菲。微陽稚綠未能還,四海昆蟲總閑關。只有梅花見天意,先將春色到人間。
勞形已慣苦炎蒸,心跡由來羨老僧。別后文章君有味,樽前事業我無能。攜來郊外二三子,歸去城中百萬燈。永憶江南明月夜,高賢何日竟相仍。
寒鐙照疏竹,棲禽時復驚。默坐空齋夜,寂寞道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