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問 舜禹
帝舜生于姚丘兮,地近夷而居東。母握登感天瑞兮,漾祥光于大虹。
歷山其所耕稼兮,陶漁皆有遺跡。二女降于媯汭兮,百官備而景從。
大禹巡于鬴山兮,會群臣而計功。執玉帛者萬國兮,戮后至之防風。
托菲飲以名泉兮,鑿了溪而宅土。發金簡于石匱兮,藏秘圖于山中。
望邑名夫虞姚兮,山靈護夫禹穴。儼廟貌于千古兮,遺化被于無窮。
繄帝王之所在兮,宜風俗之近古。習孝悌與勤儉兮,亦好遜而上忠。
客曰於戲大哉兮,又何可以比隆。然有為者亦若是兮,豈無與舜禹之事同。
帝舜生于姚丘兮,地近夷而居東。母握登感天瑞兮,漾祥光于大虹。
歷山其所耕稼兮,陶漁皆有遺跡。二女降于媯汭兮,百官備而景從。
大禹巡于鬴山兮,會群臣而計功。執玉帛者萬國兮,戮后至之防風。
托菲飲以名泉兮,鑿了溪而宅土。發金簡于石匱兮,藏秘圖于山中。
望邑名夫虞姚兮,山靈護夫禹穴。儼廟貌于千古兮,遺化被于無窮。
繄帝王之所在兮,宜風俗之近古。習孝悌與勤儉兮,亦好遜而上忠。
客曰於戲大哉兮,又何可以比隆。然有為者亦若是兮,豈無與舜禹之事同。
舜帝出生在姚丘,此地靠近夷族且位于東方。他的母親握登感應上天祥瑞,天空中出現巨大彩虹閃耀著祥光。舜曾在歷山耕種莊稼,制陶和捕魚的地方都有遺跡留存。堯帝的兩個女兒下嫁到媯汭,眾多官員都恭敬地追隨。大禹到鬴山巡視,召集群臣統計功勞。拿著玉帛前來的有上萬個國家,大禹斬殺了遲到的防風氏。他以菲飲之泉為名,開鑿了溪并讓百姓定居。從石匱中取出金簡,把秘圖藏在山中。這里有以虞姚為名的城邑,山神守護著大禹的墓穴。千年以來廟宇莊嚴,遺留的教化影響無窮。這里是帝王生活過的地方,風俗自然古樸。人們習慣孝順友愛、勤勞節儉,也謙遜且崇尚忠誠。客人說:“啊,真是偉大啊,這又怎么能有可與之媲美的呢。然而有作為的人也能如此,難道就沒有和舜禹事跡相同的人嗎?”
姚丘:舜的出生地。
握登:舜的母親。
歷山:傳說中舜耕種的地方。
媯汭(guī ruì):舜所居之地。
鬴(fǔ)山:大禹會諸侯計功之處。
防風:傳說中的部落首領,因遲到被大禹斬殺。
菲飲:泉名。
了溪:大禹開鑿的溪流。
金簡:傳說中大禹得到的上天所賜的書簡。
石匱:藏金簡的地方。
虞姚:與舜相關的地名。
禹穴:大禹的墓穴。
繄(yī):發語詞。
於戲(wū hū):同“嗚呼”,感嘆詞。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與當地對舜禹文化的尊崇有關。舜禹是古代賢明帝王,其事跡在當地流傳久遠,作者可能受當地文化氛圍感染,創作此詩以歌頌舜禹的功績和當地受其影響形成的良好風俗。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舜禹的偉大功績和他們對當地風俗的深遠影響。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生動展現古代帝王形象。在文學史上,它是研究地方文化與古代帝王傳說融合的重要資料。
自要貪閒非避秦,洞門隔斷世間塵。山中不置四時歷,開到碧桃知是春。
數點白不定,忽浮還忽沈。非關乏去志,緣爾少機心。
知君居室在君心,虛白顏名寓意深。簾卷只容孤月入,鏡空那有一塵侵。蕓窗對雪宵開卷,花果凝香晝鼓琴。掃壁題詩寄幽賞,清風拂拂灑煩襟。
經旬不出戶,春草任萋萋。谷靜有猿嘯,山深無馬蹄。巖懸泉競落,云礙路應迷。道者何多事,栽桃亦滿溪。
靈和殿前艷陽時,忘憂館里光風吹。千門萬戶旌旗色,九陌三條雨露滋。蒼涼苑日籠燕甸,縹緲宮云覆京縣。芳樹重重歸院迷,飄花點點臨池見。臨池歸院總仙曹,應制分題競彩毫。詔乘西第將軍馬,詩奪東方學士袍。金明綠暗留煙霧,舊燕新鶯換朝暮。只知眉黛為君顰,肯信腰肢有人妒。從此沉淪萬里身,可憐憔悴四經春。支離散木甘時棄,攀折荒亭委路塵。搖落秋空上林遠,婆娑生意華年晚。腸斷關山明月樓,一聲橫笛清霜坂。
縱酒尋幽跡盡陳,衰年無價視芳春。折來插向銀瓶看,只有桃花不負人。
夫子亦將貧對樂,只因人苦處貧難。茍非天理能攘敵,只向私心重處安。
是何健兒來叩門,令我衣裳欲顛倒。金華徐卿乍相見,落日金緋照枯槁。老騶為傾廚頭醞,醉夫手剝盤中棗。入眼黃花巧相媚,促膝青燈寒更好。未將華發論夙昔,更出新詩見懷抱。自爾高歌蜀道篇,八數秋霜變原草。山東李生大卓犖,晚得宗吳亦不惡。邇來太華失帝意,下遣巨靈斧其角。冠山神鰲顛簸蕩,鬣風長鯨怒噴礴。燕中貴人若反掌,江南佳麗同飛藿。即使喬松亦摧挫,豈唯桃杏能索莫。問我詩名如許細,黯淡逢人尚深削。長安九衢春自陰,尺地盡化為黃金。縱有文章掛北斗,其人往往皆陸沈。腰間轆轤雙玉鞘,十日不出芙蓉深。臨岐慷慨解相贈,報爾悠悠千古心。
聞說諛言得爾歡,忠言誰肯竭心肝。從今勉受賢人愛,莫把忠言反意看。
湖上青山只么閒,未須詩屋近山間。客邊有酒身無事,日日一來湖上看。
落紅飛盡翻風片。芭蕉初放輕葵扇。掩袂立斜陽。歸來雙燕忙。金尊空自舉。不破愁千縷。生計轉無憑。風波何日清。
獨立江亭晚,蒼蒼草木秋。接天環碧水,競渡有輕舟。樓閣千重影,青山一片浮。從來懷夢想,明月繞中洲。
我見青山若故人,峰巒照眼自相親。只應今日愛山意,便是他時傲世因。點綴白云春縹渺,縈回綠水晚奫淪。君恩若許歸田里,定卜山間老此身。孤舟渺渺兩山間,終日鉤簾只看山。落日半銜霞未散,疏林遠暝烏初還。悽涼離恨誰能寄,浩蕩詩愁自莫刪。賴有青山可人意,與君相對且開顏。
登樓傳昔賦,出薊表前聞。灞陵忽回首,河堤徒望軍。茲焉聊回眺,極目杳難分。一水斜開岸,雙城遙共云。
季布黃金百,虞卿白璧雙。窮愁應有作,意氣盛難降。目斷南征雁,心馳北去艭。仍因著書暇,日暮隱南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