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邵文莊公諸集寄題二泉書院四首 其四
神龍不可豢,澄江不可撓。忍謂道委蛇,權閹屈矯矯。苦心漕政書,大笑出門了。戴笠自林丘,舞斑以終老。粹然證圣宗,輿論歸皓皓。俎豆虛幾筵,清風來荇藻。君子弗可諼,民秉終同好。一朝豺虎屏,青青易臺草。
神龍不可豢,澄江不可撓。忍謂道委蛇,權閹屈矯矯。苦心漕政書,大笑出門了。戴笠自林丘,舞斑以終老。粹然證圣宗,輿論歸皓皓。俎豆虛幾筵,清風來荇藻。君子弗可諼,民秉終同好。一朝豺虎屏,青青易臺草。
老遇初寒候,貧當絕祿時。
衣裘俱在笥,薪炭不愆期。
鶉滿群童網,魚浮百石陂。
比鄰每分餉,捫腹可無饑。
之罘望遠海,金銀作宮闕。
始謂秦讆言,來觀信峍屼。
峰峰皆玉衣,被之以寒月。
雪馀山愈近,樓市壓惝惚。
美哉安樂郊,乃在冰雪窟。
徜徉幾逋人,自詡飯薇蕨。
豈知攬古客,積憤痛次骨。
風緊天高,興來欲射云間雁。
平蕪楚甸。漠漠清霜染。
不省題糕,也少悲秋伴。
登臨健。蘭芳菊艷。高想橫汾宴。
晶晶秋光水上過,微茫樹影下陂陀。
地連吳楚湍瀾闊,天入淮揚風雨多。
沙際漸看飛鸛鷺,湖心猶自走黿鼉。
清霜白露沾衰草,蕭瑟應回萬里波。
庚午仍重午,離明正繼明。炎圖千萬歲,從此愈光亨。
玉帛交鄰后,清陰滿塞榆。苞桑存至戒,猶佩辟兵符。
有意蘇民瘼,無心玩物華。祗求三歲艾,休進五時花。
當寧求賢軫慮長,每因佳節憶沉湘。不須五色紉成線,自有忠言補舜裳。
延英晝永汗沾衣,正是君王訪問時。應笑開元恣驕樂,粉團爭射學兒嬉。
圣心日日望豐年,清曉爐熏徹九天。二麥登場蠶著繭,平疇新綠又連阡。
何處山家景最幽,金城珠樹印滄洲。
參差樓閣慈云合,掩映溪山法雨浮。
炎暑何能侵此地,清涼祇擬對新秋。
獨憐河朔為流者,何處相期汗漫游。
名山古熊耳,禹跡詳記載。嶙峋勢如蹲,嵩華屹相對。
眾峰互回抱,百里分向背。中見雙崖披,半壁色純黛。
車輪愁欲脫,馬力行苦憊。摩空磴道盤,危步屐齒礙。
疏花坼林紅,驚羽墮巖翠。下視浮濛流,出澗僅如帶。
隨山三百折,始與洛水匯。中原苦平衍,到此意殊快。
全秦收不得,奇沓落關外。長空卷層陰,絕壑忽晝晦。
飛云過太行,流影逼衣袂。因知二陵近,風雨如有待。
循途陟高岡,勇進非敢退。投足得山坳,漫告仆夫瘁。
閒庭風雨晚來狂。沽酒正相當。
花氣清芬,空階寂靜,歸去不須忙。
從來富貴原無定,行樂有何妨。
十萬尊罍,三千曲調,豪爽少年場。
八月風高珠露冷。蓼紅蘆白裝秋景。皓魄一輪明似鏡。波光映。空庭萬頃琉璃凈。
老桂吹香芳滿徑。樛枝密葉晴云瞑。夜永亂飄金粟影。幽夢醒。人間亦有清虛境。
讀書帷底夜聞雞,
茶灶松聲月影西。
閒福易銷成舊憾,
單衾愁絕曉禽啼。
莫道梁園路已荊,仙宗別館是蓬瀛。
樓臺忽向空中見,洞壑偏從絕處生。
檻外風來松舞鶴,池邊水至石飛鯨。
一邱已擅山河勝,千載應同帶礪盟。
小山兀起勢疑傾,面面奇峰削不成。
微徑自能藏宛曲,幽巖原不礙空明。
登臨此日無三島,開辟當時有五丁。
何處忽聞清嘯發,恍從緱嶺聽吹笙。
吐盡英雄氣,
牢騷語不平。
此心長炯炯,
劍氣九秋橫。
千巖萬壑自秋春,
靜處觀山能幾人。
疊得假山人競看,
世間宜假不宜真。
好云消盡鶴空來,
一去麻姑更不回。
紫府路從何處去,
碧桃花向夢中開。
遠近皆僧剎,西村八九家。
得魚無賣處,沽酒入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