謾興四首 其三
西山有幽鳥,鳴音異晨夕。夕鳴夏風凄,晨鳴冬曦赫。王母賞其音,畜彼瑤池側。瑤池多慧禽,啁啾詫形色。王母欲羈之,孤飛舊山白。君看靈異姿,詎是樊籠物。
西山有幽鳥,鳴音異晨夕。夕鳴夏風凄,晨鳴冬曦赫。王母賞其音,畜彼瑤池側。瑤池多慧禽,啁啾詫形色。王母欲羈之,孤飛舊山白。君看靈異姿,詎是樊籠物。
東風吹我出城闉,邂逅相逢得可人。
踏雨先從沙路穩,怯寒更覺酒壺親。
江山有意如違俗,桃李無心亦自春。
便可名為錦繡谷,匡廬東望隔煙塵。
破曉檣竿插釣磯,一生幾度扣禪扉。
心如尊者巖中定,身比涪翁僰道歸。
閱世云藤那解老,近人空翠欲成圍。
祇憐歲晚龍方臥,不放銀濤百尺飛。
吳蜀相通一水長,聞公西土意差彊。
人謀合處天心順,民力寬時國勢張。
參井光芒搖戟纛,關河事業耀旗常。
雪山自是西人重,赤舄歸來早趣裝。
自從平坦望衢南,值雪霏霏日日添。
既挾狂風和面撲,又偕猛雨向身沾。
手拈紙傘凝猶痹,足踏皮鞋凍亦漸。
那識堅剛金石操,于中凜凜獨爭嚴。
年來五十筋力衰,不耐風霜不耐雪。
手為寒凋可鑢磋,足為凍冽如刀切。
泥濘跋涉負涂豕,磽確陟降蟠山鼈。
欹行橫行又跳行,忍痛忍饑復忍渴。
此勞此苦豈再堪,焚舟之戰惟一決。
故老凄其甚,嗟余尚庶幾。
勛庸遲琬琰,顧盼有晶威。
伯氏供為子,諸生記攝衣。
凄涼葑菲恨,圖得誨言歸。
我塢須君到,茲行說幾時。喜來衣裹少,勇出岸頭維。
篙節探渠溜,燈籠上酒瓻。亂蛙嘈沮洳,警犬候笆籬。
闕白瞻林罅,排蒼架月規。澣??欞易透,潔榻帚難施。
落彈如梅熟,拋簪似筍遺。橘包收夕潤,杉彩漾朝曦。
漆椀湖魚瑩,瓷甌釜粥糜。弛肩高木蔭,安膝下亭茨。
散地今茲見,荒蹊過者誰。詭求諸老記,留下故人詩。
憊干宵中復,佳眠旦起遲。衣篝寬女送,藥劑切兄醫。
仆點昏來窊,船樁泊定移。句材當面逼,天巧古人窺。
還往楓橋路,低徊泰伯祠。比君多數歲,把卷憶吾師。
八月登秔稻,西風理釣絲。未嫌墟曲小,來赴野塘期。
本是山林一陋蒙,何心馳騖利名中。
只因尺檄來蓬戶,故策駑才入藻宮。
既爾薰陶知厚德,又于歷練熟頹風。
區區未飫高山仰,何事征蹄今已東。
萬里星槎海上旋,名山今喜得攀援。
猿揮孫恪千年淚,月照維摩半夜禪。
磴長荒苔人跡少,崖攢古樹鵲巢懸。
江流上溯曹溪水,時送鐘聲到寺前。
余靄凈麥岐,流暉轉蘭臯。
燕壘落梁塵,漁舠激埼濤。
芳斟競飛斝,綺思歸搖毫。
良燕氣清和,物色如春韶。
近甸勛勞著,中朝寵眷隆。
召從宗正貳,躐進戶曹郎。
從橐方虛佇,生經遽不融。
睪如巖下息,萬古儼公宮。
汲古千尋綆,通今八面窗。
相逢俱氣許,未語已心降。
分鎮中邊蜀,歸途內外江。
禁城風雨夜,應念鹿門龐。
道為賢侯講泮宮,淵源程子及周翁。
路開正脈同歸極,川障狂瀾浪駕空。
珍重前廊渾氣合,督提后進要心通。
圣門相與從容入,矩步規行不用匆。
名軒何以清,惟有梅與竹。
梅清清且白,竹清清更綠。
雪蕊破清灑,霜操挺清肅。
至哉雙友清,格韻真寒玉。
伊誰與之友,相對淡無欲。
清心仁智翁,妙趣于中足。
九日風凄緊,扁舟發龕山。
龕山正自佳,況復江水間。
吳歌動兩槳,溯洄過滄灣。
雖無菊可把,矯首云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