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翁先生元日書懷次韻二首 其二
歸興憑誰語,裁詩每自憐。草青壺嶠外,鷗白影池前。淑氣通嘉石,祥飆灑列錢。即看吾道在,行止信皇天。
歸興憑誰語,裁詩每自憐。草青壺嶠外,鷗白影池前。淑氣通嘉石,祥飆灑列錢。即看吾道在,行止信皇天。
四朞之不到,雪與日杲。
停舟不棹,無嫌乎沖冒。
出此詩畫,摹寫天巧。
觀之壯,思之老,詩乎可考。
當邊境之多虞,士君子出而備馳驅,見于盈咫之書。
觀其六鑾之行,雖擇日亦不可以少須,其時為何如。
燀燀出車,投袂以趨。
毋寧以家而忘此匈奴,豈其私是圖。
此敵愾之士,必即是以察忠臣之區區也。
練紙密銜袖,宮門報隔班。
衷腸鬰未吐,殿檻可容攀。
巨用須桴棟,旁搜及蒯菅。
對揚當有日,傾盡不須刪。
一封諫疏徹銀臺,感憤題詩醉墨堆。
喚醒菊邊秋寂寞,爛游松下逕縈回。
參軍逸韻頻欹帽,詩老多情不放杯。
勝日追隨容湛輩,從容歸騎不須催。
口為禍之穽,異者同之仇。
誰能噤不語,兀兀如羈囚。
我豈好違俗,心未忘好修。
本不慕華顯,寧有忮與求。
逍遙鵬鷃同,貧賤非所羞。
風濤漲平陸,駕予一虛舟。
未如泯機智,鷗鳥與之游。
吾今已得師,稽首漆園周。
昔大令書壁,作方丈大字,觀者至數百人。
蓋能書家嘗以收斂觀楷則,而以縱放觀精神。
予觀此書,大不失倫。
蓋自智而慧者筆下有天真之悟,而惟清與凈者胸中無一點之塵也。
儒習平生祇自酸,可能學古到商盤。
風塵世路知難拗,潢潦詞源恐易干。
已愧登瀛聯俊彥,那堪上水費嘲彈。
饕榮愧乏經時策,安得軍中有范韓。
奫淪兮澤有水,渺莫窺兮涯涘。鼓之雷兮噓之風,沛萬里兮流莫止。
潏濤瀾兮泛東洋,張乾綱兮翕坤紀。渺觀兮古今,賢運兮齊軌。
狼跋兮其胡,赤舄兮幾幾。東征兮遲遲,滔滔兮不歸。
歸來兮何時,繡裳兮袞衣。美人兮嫮好,思不見兮令人老。
昔與余兮成言,忍棄之兮異道。九疑兮緬哉,重華兮宴娭。
蒼龍兮峙闕,岧峣兮帝臺。蕙裯兮芷幄,從之兮九垓。
麾青虬兮以梁,驂孔鸞兮以駕。靄云旃兮繽紛,恍松喬兮來御。
步咫尺兮帝軒,帝一笑兮何言。恍流盼兮下土,掃埃氛兮九埏。
余左兮汝右,余先兮汝后。汝作朕兮股肱,拜稽首兮皇萬壽。
彭模來往無虛歲,平度山才一度游。
卜宅舊傳楊蜀郡,題詩宛在薛嘉州。
江云杳靄吞天遠,松檻蕭寒喚客留。
欲與殊庭追古意,略須桃杏植巖幽。
稻垅楓林錦纈文,秋郊樂事壓芳春。
為山谷訪竹尊者,介衛公尋石丈人。
午暑緩觴休北寺,夕曛趣駕度東津。
勝游偶際文書暇,一笑溪山面目親。
道之在人,日用皆其事也。
待物必誠,所以達乎義也。
延平之津,伊洛之涯涘也。
筆端波瀾,亦可想其似也。
和與同近似,同乃異于和。
九官遜虞廷,儆戒而賡歌。
不然水濟水,后患將如何。
期公調鼎食,一柱障頹波。
正色趨文石,危言竦列紳。
直前香案曉,批敕瑣闈春。
天要明堂柱,人間匠石斤。
汲公寧妄發,軒冕付平津。
未饒風伯怒吹云,且為仙翁薦寶熏。
光奪鐘山耕父室,令傳古道阿香墳。
流膏泫泫溝塍溢,喜氣酣酣曲糵醺。
太守同憂亦同樂,兵廚余瀝不難分。
斯文宗緒自河南,妙處元非故紙鉆。
萬里夢歸伊闕遠,一窗靜對玉峰攢。
林深霧豹南山隠,海闊風鵬北溟摶。
刻楮自憐無一補,寫心寄與故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