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村
轍環死只欠居夷,
此地傳訛且闕疑。
壞屋無煙桑柘少,
絕憐猶似厄陳時。
轍環死只欠居夷,
此地傳訛且闕疑。
壞屋無煙桑柘少,
絕憐猶似厄陳時。
孔子一生周游列國,只差去九夷之地就結束了行程,此地關于孔子的傳說存疑,還是暫且保留疑問吧。破敗的房屋沒有炊煙,桑樹柘樹也稀少,真讓人憐憫,這里就像當年孔子被困陳國時的情景。
轍環:指孔子乘車周游列國。轍,車輪壓出的痕跡;環,周游。
居夷:到東方少數民族地區去居住。《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
傳訛:流傳的錯誤說法。
闕疑:對疑惑不解的東西不妄加評論。
桑柘:桑樹和柘樹,葉子可喂蠶。
厄陳:指孔子在陳國遭受困厄。《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在陳國斷糧,隨從都餓病,不能起身。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可能是詩人在游歷過程中,經過孔村,看到當地的破敗景象,聯想到孔子當年的遭遇和傳說,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百姓困苦的同情和對歷史典故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自然,借景抒情。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關注。
忽聽賣花聲,惆悵長安煮。怕展輕簾拂柳條,芳草天涯路。
臥病鬢云松,冷熱和誰語。樓外歸鴉喚夕陽,更惹思家緒。
啟事頻年叩玉宸,飛書遙夕降絲綸。東山是處催賢佐,北極能無仗老臣。
三殿風雷馳豹尾,九重天日耀龍鱗。他時太史如椽筆,肯放平陽躡后塵。
江天何處問蒹葭,六洞三山照紫霞。朱草欲尋仙梵宅,赤松猶駐帝王家。
經綸魏闕憂難竟,黼黻虞廷望未涯。十載飛熊仍夢寐,滄浪能復戀魚蝦。
士生三代下,著書日紛紜。武侯與靖節,述作稱完人。
三聘出草廬,治國兼治軍。滅賊志未遂,鞠躬竟忘身。
彭澤歸去來,恥為二姓臣。甘守西山節,荊軻愿空存。
二公重志行,豈惟尚華文。隆中倘未出,悠然樂天真。
柴桑茍任事,述祖抒忠純。易地則皆然,孟子曾有云。
吾生千載后,展卷如相親。夢寤接古賢,心期共探論。
還祈志顏尹,望古情彌敦。
鶴俸元知不療窮,
葉舟還入亂云中。
溪莊直下秋千頃,
贏取閑身伴釣翁。
竹笥并綀帔,何妨托妾身。
若逢夫婿問,向道乃翁貧。
避世依金馬,浮沉豹尾中。
借車心自壯,割肉氣何雄!
學豈干時富,財因取婦空。
堂堂責董偃,真有大臣風。
細入毫芒意欲翩,
日中諦審筆如煙。
除將工整消浮躁,
入妙何妨色太妍。
同公游兩月,語少道懷深。
自了為僧事,終無住院心。
□□攀老樹,蘚石上危岑。
蕭閣題詩處,何時肯重尋。
曾從海鱷遠趨庭,
未忘鴛湖舊釣舲。
松有稚孫鶴有子,
山風吹與老人聽。
秋來四面足風沙,
塞外征人暫別家。
千里不辭行路遠,
時光早晚到天涯。
古樟臥城闉,根內枝撐外。有如蟠曲龍,垂首作偃蓋。四出紛鱗而,濛濛俯蒼靄。一樓介其間,擁之若旌旆。
想當城未營,枝葉靡有艾。自從鼛鼓興,束縛苦無柰。正氣養天和,內心軼塵壒。雖呈褦襶形,而鮮斧斤害。
亭亭泰岱松,簇簇孔堂檜。彼勢何郁蔥,爾形鮮聊賴。南瞻海似杯,西望江如帶。何當化龍飛,甘霖灑滂沛。
甘霖霽頹陽,屐齒未云憊。雉堞紛四環,瞻矚隨所屆。差鱗市廛臚,陟足泉石怪。仰看山果垂,側聽林禽話。
紆行轉陂陀,十笏畫境界。明明謝公池,源流匯眾派。堤柳碧尚鮮,澗荷紅未敗。依然春草塘,蘢蔥恍披薤。
想其下筆時,同心磁取芥。一蓼忽千秋,詩成喜清快。亭臺渺云煙,林巒儼圖畫。平生仰止心,于茲泯介介。
惜哉謝客巖,未展石丈拜。行行語仆夫,明發途當戒。戒途復戒途,阿咸羅酒漿。藉茲情話聯,一舉累十觴。
順道訪巖阿,云氣何飛揚。亭深林影密,磴古苔痕蒼。一曲復一轉,巍峰呈中央。皺瘦羅綿擘,丑怪奇鬼僵。
若笏若圭璧,面面環琳瑯。如臨斤竹澗,疑登西射堂。古碑不可讀,字畫猜凡將。勝覽及倉猝,離情郁肝腸。
揮手自茲去,一帆明河梁。
云巾羽扇得真如,不用羞慚非故吾。
入手千般休說巧,轉頭一著不為愚。
塵中羈絆無還有,物外逍遙有若無。
我若忘機曾悟此,煙波鷗鷺是吾徒。
力破陰山雪,
蹄穿塞草煙。
微勞如見尋,
垂老不須憐。
數間茅屋水東涯,四海為家不當家。缽底已無兼宿食,籬邊猶憶隔年花。典型獨喜先生在,風雅徒令異代誇。自笑僧貧遠行腳,擔頭猶有舊袈裟。
憶昔相逢未是僧,青山處處總堪登。斑斕子舍終天恨,花草吳宮百感興。周粟價高思義士,羊裘典盡笑嚴陵。莫言我去知心少,但過墻東有好朋。
峽?陡經,壑岫迷風雨。絕頂獨登臨,探巉巖、野煙帶樹。天晴潑翠,崖角古松幽,蒼龍嶺,落雁峰,卷入云深處。
關河如畫,極目添愁緒。南北遍狼塵,有誰人、壯懷自許。版圖收拾,不負少年頭,嗟鬢白,聽鐘聲。山映斜陽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