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城南晚望
浦城南畔萬峰層,出郭全消百感興。
長笑呼風楊子客,傴僂攜缽定山僧。
清秋自愛乘游興,暇日誰能坐曲肱。
極目已窺吳楚遍,故鄉云樹最無憑。
浦城南畔萬峰層,出郭全消百感興。
長笑呼風楊子客,傴僂攜缽定山僧。
清秋自愛乘游興,暇日誰能坐曲肱。
極目已窺吳楚遍,故鄉云樹最無憑。
浦城南邊山峰層層疊疊,走出城郭所有的感慨都消散了。我像那長嘯呼風的楊子一樣,還看到彎腰拿著缽盂的定山僧人。清爽的秋天我喜愛出游的興致,閑暇時光誰能安坐養神呢。極目遠望已看遍吳楚大地,可故鄉的云與樹卻最是難以尋覓。
浦口城:地名。
郭:外城,這里指城郭。
楊子客:可能指戰國時期的楊朱之類放達的人,此處泛指瀟灑不羈之人。
傴僂:彎腰曲背的樣子。
曲肱:出自《論語》“曲肱而枕之”,意思是彎著胳膊當枕頭,指安貧樂道或閑適生活。
吳楚:春秋時二國名,泛指長江中下游一帶。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在閑暇的清秋時節,走出城郭游玩,在欣賞自然美景和觀察人物時有感而發,可能此時詩人遠離故鄉,因而觸景生情。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出游時的所見所感,既表達了對自然的喜愛和豁達心境,又流露出思鄉之情。其特點是意象豐富、意境開闊,情感表達細膩。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的個人情感和文學素養。
夏日山居好,吟來亦自豪。
焚香誦周易,痛飲讀離騷。
莫諱無三甲,吾今已二毛。
蕪編三百卷,空費一生勞。
春日山居好,春來不問深。
柳能同燕舞,鶑解代花吟。
有酒家閑去,無詩客莫尋。
賣田強免役,何必苦勞心。
篆畦今夜月,故意照人衰。
一夢十年過,千愁萬里來。
只今安粵徼,何日悔輪臺。
吟罷四百字,更傾三五杯。
逕盤如繆篆,石浄可橫琴。
好鳥連朝在,蒼苔一寸深。
撥泥尋筍脈,掃地引蕉陰。
三客誰家有,風流壓晉林。
野老巢居江上成,相親幽事遠浮名。
近村飲酒攜孫去,遠寺尋蘭領犬行。
麥老秧高關念慮,花開果熟有將迎。
舊時風俗今誰有,見爾令人憶太平。
敢咎章縫解誤人,甘于閑處著閑身。
腹中書在溫仍熟,夢里詩成記不真。
引鶴徐行三逕曉,約梅同醉一壺春。
今朝有喜誰知得,新換銜頭號散民。
棘闈受得樹涼多,耿耿孤燈奈夜何。后夜中秋可無月,雨工先為洗銀河。
中秋此去日無多,笑問青天雨若何。舊日仙槎應好在,西風吹送上天河。
雨到中秋易得多,素娥爭奈漏天何。青天四壁漫漫夜,星魁誰人見渡河。
雨聲釀得客愁多,欲賞清秋作計何。莫唱劉郎黃鶴句,西風舉目異江河。
三臺高處五云多,如此好天良夜何。曾記長淮看月否,玉人何處唱西河。
月下敲詩得句多,詩成句句敵陰何。夜涼不禁詩腸渴,欲作長鯨吸九河。
風卷玄云已不多,倚欄試問夜如何。玉輪擬把長繩系,生怕孤蟾沒入河。
月魄分它日影多,有盈有闕卻緣何。世人錯認娑羅樹,半是青山半是河。
孤蟾老矣閱人多,玉斧如霜不敢何。何似長圓如此夜,放教全影看山河。
白鳳威遲舞態多,三郎此際意如何。霓裳一曲君休聽,曾引胡塵暗兩河。
月中桂子種來多,知得天香定屬何。袍色明年沾柳汁,好尋年少到三河。
乾坤清氣在梅多,梅屬能詩水部何。惜不移來月中種,卻教疏影入秋河。
東隅西極往來多,玉免如今奈老何。瑤鑒一奩塵不染,祗應夜夜浴明河。
欄檻前山夜景多,一聲長嘯入亡何。露花點點明秋葉,坐到樓西斗插河。
瓊樓玉宇更寒多,天上不知今夕何。誰遣銀潢傾作酒,一時澆我舌懸河。
梯上秋旻路不多,剛風奈此浩然何。瑤光冷逼蕭蕭發,一葉蓮舟穩泛河。
桂香多處月明多,如此中秋有幾何。堂上文奎炯如月,修廊燈火粲星河。
夕佳朝爽入詩多,待不吟詩可奈何。過卻中秋有公事,莫將風月付談河。
樹色已非昨,蟲聲不忍聞。
亂鴉投急景,老樹淰長云。
百頃青黃半,一村晴雨分。
憑闌新得句,書贈特山君。
平陸人煙險,漁舟家口肥。
青天圍篛笠,白雨澣蓑衣。
靜釣鷗分石,寒歸雪滿扉。
磻溪有恨事,嚴瀨本忘機。
夏炎已云極,秋暑方自茲。借居面西日,午后如烹炊。
主人愛敬客,架杉覆青枝。赫日辟三舍,鮮飚泛淪漪。
高蟬亦好吟,振響流笙箎。夜靜明月出,疎影復陸離。
欹枕寢桃竹,露坐冠筍皮。凡此暑中事,施之無不宜。
念我逃世難,過用恐禍隨。昔時半山老,畏熱架條枚。
不知公相貴,清儉諒可思。我本無家客,祿盡壽有遺。
得此已厚忝,銜感以成詩。
自古惟聞棠棣詠,后人多感紫荊回。
固知天理隨機觸,亦本詩人起興來。
枯條誰綴桃花米,嫩蕊初挼撒酒媒。
野老門前栽一樹,才開桐角此花開。
忠定扶神鼎,安邦不顧身。
曾孫能致命,屬籍豈無人。
歸骨番江上,招魂霅水濱。
死生均此念,老病泣遺民。
夏日山居好,藤床面北林。
荷心風百頃,秧底月千尋。
幽鳥珍毛羽,流泉響磬琴。
此中多樂事,客至亦能吟。
早總淮西餉,晚為刑部郎。
艱危身九隕,漂泊淚千行。
天地孤忠在,山河遺恨長。
寡妻隨季女,猶得在鄞鄉。
歲窮常鮮裕,人老更多悲。
白日無閑客,青山有了時。
乾坤馬跡滿,風雨鶴巢危。
去歲來坑嶺,移家度崄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