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申清明即事次杜韻同王礎塵二首 其二
久無消息嶺云東,有藥休教為已聾。
北塞堅冰猶在野,南州新草漫連空。
百年飲恨孤兒在,三月傷心萬國同。
老淚只應鐫楚竹,招魂空自賦江楓。
金陵佳氣松楸里,銅柱高標指顧中。
莫向春光怨遲暮,與君同是白頭翁。
久無消息嶺云東,有藥休教為已聾。
北塞堅冰猶在野,南州新草漫連空。
百年飲恨孤兒在,三月傷心萬國同。
老淚只應鐫楚竹,招魂空自賦江楓。
金陵佳氣松楸里,銅柱高標指顧中。
莫向春光怨遲暮,與君同是白頭翁。
許久沒有嶺云東的消息了,即便有良藥也別治我已聾的耳朵。北方邊塞野外堅冰還未消融,南方大地新草蔓延直至天際。百年飲恨的孤兒依然存在,三月清明時節,天下人都同樣傷心。我老來的淚水只能刻在楚竹上,徒然在江楓邊賦詞招魂。金陵的祥瑞之氣藏于松楸之間,銅柱的高標就在眼前。不要對著春光抱怨自己遲暮,我和你同樣都是白頭老翁了。
嶺云東:泛指偏遠之地。
已聾:自己耳朵已聾,也有不愿聽聞世事之意。
北塞:北方邊塞。
南州:南方地區。
百年飲恨:長久的怨恨。
鐫楚竹:在楚竹上刻字,有銘記傷痛之意。
招魂:古人認為人死后魂魄離散,要招回其魂魄。
金陵佳氣:金陵有王氣,象征祥瑞。松楸:松樹和楸樹,多植于墓地。
銅柱高標:銅柱作為標志,可能象征著某種功績或理想。
‘壬申’為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 年)。當時清朝統治已相對穩定,但前朝遺民心中仍有對明朝滅亡的傷痛和對歷史變遷的感慨。詩人可能在清明時節,觸景生情,寫下此詩,抒發自己內心的復雜情感。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歷史傷痛的銘記。其突出特點是情感深沉、意境凄涼,運用多種表現手法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當時遺民詩人的心境和創作風格。
海內兵猶滿,天涯歲又新。
龍移失魚鱉,日食斗麒麟。
草棘荒山雪,煙花故國春。
聊城今夜月,愁絕未歸人。
圣跡三川外,
斯文洛水東。
伊人何處至,
問業此宵同。
瑞雪連坤軸,
飛花滿太空。
寒來寧自覺,
立久意踰恭。
載酒嗤剔子,
吹笙陋馬融。
誰知一見后,
渾似坐春風。
普庵真實不問錢
只要離塵脫業纏
一聞千悟方堪委
何須苦苦學神仙
尚記諸賢聚本朝,
當時君相急旁招。
簫韶九奏鳳諧樂,
金彈一聲鶯下喬。
彊項昔嘗攀殿檻,
饑腸今欲把僧瓢。
蚤知不得文章力,
卻悔從初奪錦標。
受辱休將心志灰,
且來此地一徘徊。
愿將筆舌廣傳布,
不信國魂喚不回。
虛度光陰四十年,滄桑回首思綿綿。功名已付云煙幻,詩酒偏留鷗鷺緣。骨傲料難諧濁世,才疏終擬賦歸田。何時得遂林泉隱,拋去風塵馬上鞭。
空教猿鶴守柴門,走馬年年滯遠村。短榻雨驚孤枕夢,疏簾月落一燈昏。但憑肝膽循天命,未得涓埃報國恩。醉后摩挲書劍在,愧無功業立乾坤。
風掃飛花雨濯埃
錦葵將發麝萱開
思量造物恩何厚
看取南薰入抱來
三秋故國久別,一臂京華乍交。天上丹葵向日,林間野鶴辭巢。酒汎菊英晚酌,棋落燈花夜敲。歸去滄江歲晚,北風為送船稍。
嚴裝歸興非淺,對酒離情不堪。寒飆正吹客袂,暮柳難挽征驂。薊門煙樹新賞,禹穴神奇舊探。明發相望何處,落花芳草江南。
空山風雨收,夕曜滿林谷。
倚杖一舒嘯,蕭然寄高躅。
杳杳春波廣,靄靄云樹綠。
故人不可期,寥天自窮目。
仙家服食舊通神,
不信人間有古人。
前夜夢中如借問,
紛紛又過幾亡秦。
城南雅集憶承平,近局時時隔巷迎。酒肆未隨朝市改,夢華元老話東京。
三十三年舉眼非,錦江樂事祇成悲。溪頭忽見梅花發,恰似青羊宮里時。
今日不知來日事,貪嗔癡愛度朝昏。披毛戴角更相互,豈識修真般若門。
短日砧聲急,重云雁影深。風霜侵晚節,天地入歸心。零落溝中斷,酸嘶爨下音。五年朝與夕,清血幾沾襟。